第35章 襄阳落日(1)(1 / 1)
“皇上来了!”几名顺军士兵惊喜地叫着,李自成带着十几名卫士,骑着高头大马,从营房边经过。时常视察部队是李自成的老习惯,让将士们时时看到闯王在他们身边,有利于稳定军心。李大俊、罗有三等人放下饭碗跪在地上磕头,但也有的老兵在挥臂欢呼。
李自成对他们点头示意,策马奔向下一个营地,将士们对他的爱戴依旧如初。可是他的心境却不似当初了。今早的那番争吵还历历在目。
“老白,你的想法我们都能理解,襄阳是我们经营了两年的家,这里面你出力最大。我们也不想就这样放弃襄阳,但是南北两路清军已经合为一路,十几万大军转眼就要南来,亳侯他们现在还不知在哪里,仅凭襄阳的军力,是无法抵挡清军的。”刘宗敏耐心地劝着,但白旺仍然没有被说动:“在这里抵挡不住,去了武昌就能抵挡得住吗?襄阳的百姓向着我们,山寨也都被我们收服,粮食有人供给,伤员有处安置,这些优势可抵数万大军。到了武昌,那里人生地不熟,岂有千里奔逃之后还能作战的道理。”
顺军将领的意见分为两派,争执不下,一部分主张在襄阳就地抗击清军,一部分主张放弃襄阳向武昌转进。李自成支持的其实是放弃襄阳的计划,顺军向来以行军速度迅捷著称,日行一百五十里都是常有的事,李自成认为清军是追不上他的。虽然现在武昌还是左良玉的地盘,但李自成对于赶走左良玉丝毫是不存疑问,到了那里之后依托长江天险,清军也没那么容易战胜他了。但是这个计划就意味着放弃襄阳、荆州等顺军最后的地盘,让这支军队再度成为一支无根的“流寇”。
李自成一直认为,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如今顺军遭遇了惨重的损失,如果再在襄阳继续和清军正面死顶,闹不好就要来个全军覆没,而转进武昌之后,倒可能在湖南、江西重新打开局面。过去的十几年中,他一直是这样做的。但是这一次的争执中,袁宗第提出了一个问题:清军的行军速度究竟能达到多快?
郭升讲了之前清军历次入关劫掠时的情形,刘芳亮则分析了从去年四月以来顺军和清军交战的情况。从谷可成、左光先断后时被清军追及,到阿济格从太原到延安再到西安的进军速度。李自成发现了一个隐忧,如果自己带着老营家眷、文武百官以及辎重撤退,速度会大大下降,但是既然要全面放弃根据地,进入敌占区,就不能不带着所有的人员家当,否则老营就会被清军歼灭,而作战部队也会因为缺乏后勤补给而变得衰弱。这样一来的话,就有全军在撤退途中被清军追上的危险。
在之前的战斗中,洪承畴、孙传庭、左光先、马科、曹变蛟等人也有几次把李自成逼到这样的处境,李自成很清楚,在撤退的时候,部队很难迅速迎战,而清军又是远比明军强大得多的对手,在那种情况下,很难想象局面会败坏到什么程度。
更重要的是士气问题,李自成敏锐地察觉到,现在大顺军的士气虽然也谈不上低落,但是和当初热血沸腾要保卫陕西时已经大不相同了。山海关战役时,顺军遭到了吴三桂的背叛和清军的偷袭,兵力又处于绝对劣势,所以那次失败虽然让很多明军降将倒戈叛变,却并没有打击到顺军主力的士气,反而点燃了大家的复仇怒火。可是潼关战役失败,陕西沦陷之后,顺军上下都开始有了悲观的气氛。田见秀等人战死之后,连李自成自己都有了悲观情绪,当然不能责怪这些普通士兵,但是如果一退再退,这种消沉的情绪势必进一步蔓延。顺军在装备、训练上和清军相比都处于不利地位,清军用明朝降军组建了大批绿营之后,连人数上顺军都不占优势,顺军仅有的依仗就是严格的纪律和保家卫国的斗志,如果继续撤退会让士兵们对大顺朝的事业感到失望,丧失斗志,那么就算撤退能保全军队,又有什么意义呢?这样的军队和左良玉、黄得功、高杰这些明朝的军阀还有什么区别?
巡视完最后一处营房,李自成正打算返回自己的居所,忽然一名他的亲卫飞奔而来:“权将军请皇上速来御帐,贺珍部将王文耀有紧急军情报告。”
李自成命亲卫们召集众将,策马奔回御帐,顺军众将很快便聚齐了。王文耀见了李自成,当即拜倒:“罪将拜见皇上。”李自成上前搀起王文耀:“将军忍辱负重,何罪之有。”王文耀跟着贺珍一起投降了清军,目前是清朝陕西总督孟乔芳的部下,他带回的情报是关于李过、高一功所部的。李过、高一功、田虎、牛成虎、党守素、辛思忠等部顺军选择从汉中撤离,已经投降了清军的贺珍当然得拦截了,两军打得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彩旗飘扬,事后贺珍大吹大擂一番,向孟乔芳上报“大捷”,而李过等人则一路南下进入了四川。此时的四川大部分地区都已经被张献忠占领,在李自成高歌猛进攻入京师的时候,张献忠一度表示愿意服从李自成的领导,接受李自成授予他的“秦王”封号,使用大顺朝的“永昌”年号。但是得知李自成兵败山海关的消息之后,张献忠决定不再臣从,在成都自称大西皇帝,改元“大顺”。因为在明末流传很广的《烧饼歌》中曾经提到大明朝的国运会“遇顺则止”,所以明末这些和明朝作对的势力都想沾一个“顺”字。李自成墙柱了“大顺”这个国号,张献忠就只好拿“大顺”当年号了,清朝那边也用了“顺治”做年号。所谓“遇顺则止”,是典型的先打一枪再在周围画靶子。
此时川北的保宁地区已经被张献忠的养子张定国占领了,但是西军并无意与顺军为敌,张定国按兵不动,让李过等人安然通过,王文耀报告说,李过指挥的西路顺军大约会在四月间进入湖广境内,而阿济格与多铎已经合兵一处来追击李自成,驻扎在郧阳的明军徐启元、王光恩所部已经和清军达成了协议,准备投降,预计清军将在三月中旬抵达襄阳。
清军的抵达时间比李自成预计的要晚得多,这就意味着李自成还有将近一个月的准备时间,显然清军在潼关和陕北受到的打击也很沉重,又缺乏粮草,没办法在短时间内就南下追击。这样一来,南下派的意见就又占了上风,有这么长的时间,足够顺军从襄阳出发抵达武昌。但是白旺同时也提出,顺军也同样需要休息整编,伤员要养伤,粮草船只的筹措也要时间,现在就南下和左良玉战斗殊非明智之举。虽然自从崇祯十五年在朱仙镇大战中歼灭左良玉部的主力之后,顺军已经很鄙视左军的战斗力了,但是这支军队毕竟也是顺军的老对手,其中不乏一些实力很强的部队,金声桓、张勇、惠登相、马进忠,都不是省油的灯,只不过这帮老兵油子只图自保,并不真心给大明卖命而已,可要是把他们逼急了,狗急跳墙的威力也不可小看。
李自成更关心的是李过的问题,西路顺军要在四月才能抵达湖广,这就意味着,如果东路顺军主力放弃襄阳前往武昌,李过他们就会成为被夹在清军和西军之间的孤军,处境十分危险。川楚交界的夔东地区群山如林,是藏身和打游击的好地方,可是十分贫穷,难以获得补给,李过等部数万大军如果一直被困在这里,一定会越来越衰弱。
其实巡视完营地之后,李自成就已经基本上下定决心了,王文耀的情报更坚定了他的想法:“朕决定,在襄阳迎击虏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