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蓬城四(1 / 2)
出了门,二人同乘一辆豪华马车,李君正盯着还气呼呼的赵汐洲一言不发。
赵汐洲盯着镶金的车门目眦欲裂,而后和李君正一对视,别过头去余火难消。
过了一会,当李君正还是一言不发的时候,终于演不下去哈哈大笑。
“你小子长大了,骗不了你了。”说完眼中尽是满意之色。
这李君正实是他的外甥,两族世代姻亲,到这一辈这李君正又着实出色,自小赵汐洲便极为喜欢,倾力培养。刚刚时机正好,正好试试外甥的心判,结果何起满意。
“君正,你来说说这笔买卖我们利弊几何啊。”他一时高兴,倒起了考校之心。
李君正神色一肃,略显愁绪的语态说到:
“于我两族来讲,此次若能和此人达成合作,支持只要够王世昌的一半,依托我们本地几代人的基业,我们就能中兴续命;若是和王世昌有同样的支持力度,赵李两族称霸东南不成问题,甚至远望全国也不是没有机会。”
说到这,李君正话锋一转。
“若是谈不成,三四年内还可支撑,可长远来说,只怕像我们这样的经营模式,都要被淘汰成小商贸。所以这次只要谈成合作,我们就算赢,若真能再得两成利,一定程度上压制王世昌,那便是大胜。”
“嗯,继续说。”赵汐洲不置可否。
“说到底,这人的信息收集能力太过恐怖。他似乎无孔不入,任何的秘密,商业的也好其他的也罢,几乎对他都行同虚设,信息差别下竞争,太吃亏了。”
李君正说着,心里不自觉涌出一股深深的无力感。
“他与人竞争是以商业,谍报,政治,黑道手段等综合起来系统的方式来竞争。对手如果只是用纯商业,或者商业间谍等简单组合很难竞争过他。”
李君正想着他们家族与王世昌的竞争过程,每每心有余悸。
“对,不仅是收集,还有传输,广度,深度,交叉,他对情报收集、处理、传送的手段绝对超乎我们的预料。”
如果说李君正刚刚解甲,还只能从走访讲述中来了解这种恐怖,那他赵汐洲可是亲眼见证王世昌这个中庸之才,是如何一步步走上巅峰的。
在那些旧商贸和王世昌竞争中,他们永远比王世昌反应慢,有时慢一拍,有时慢更多。
最可笑的一次,赵家老宅有次过年祭,恰巧老太爷那年刚刚故去,生前吩咐了每年年初给他烧一匹自家产的最好绸缎。
结果在年祭的前一夜暴雨,那绸缎就淋了水。虽说只淋了一点,但是老太爷生前最爱干净,这一年烧一回的决不能糊弄。
于是赶紧让下人马不停蹄地回蓬城拿,结果先到的竟然是他王世昌的人。
这绸缎是自家产的,淋了雨是自家人第一时间知道的,知道了就差人回蓬城拿,结果先到的竟然是对手送来的绸缎,而且是敲锣打鼓,大张旗鼓送来的。
这件事在当年成为笑谈,以至于老百姓开玩笑说,“买赵家的米,去王家称,赵家的麻袋王家的秤。”
事后赵家曾试图全力查清此事,起码输也要知道输在什么地方。
结果发现消息传出赵家老宅至少是半个时辰后,而王世昌带来的绸缎不是在蓬城拿的,而是靠近赵家老宅的宣镇,真正不及王世昌的时间其实就是这段距离差。
这绸缎本是宣镇有户人家在蓬城赵家买回,将在婚宴上使用的,临时被王世昌高价求购所得。
除此之外便再难突破。
而王世昌如何在蓬城就知道赵家老宅缺绸缎,又如何知道宣镇就一定有,更诡异地如何能在如此短时间内就将相关事情安排妥当,结果竟然比赵家下人先来到老宅,却是怎么调查也不明所以。
但确定的是办这件事的绝对不是王世昌自己的势力。
当时因为祭祀时辰将近,整个老宅及老宅街坊的注意力都被吸引在这缺失的绸缎上,王世昌敲锣打鼓地送过来,无论你收还是不收,实际上都是一种耻辱。
若收,自家产的绸缎,自己祭祀要用,在自家先知道绸缎淋水的情况下,被一个外人捷足先登。作为本地世代商贸的世族,几代人的声名,便作了他王世昌的垫脚石。
若不收,一来时辰将近有耽搁祭祀的风险;二者王世昌打着帮忙的名义,你若当面拒绝显得蓬城赵家毫无胸怀,难免坏了自家名声,最后还可能被外人嘲讽:因技不如人而气急败坏,连祭祀都不顾。
整件事从事后来看,争的根本是商业利益,但用的手段却不止是平常的商业手段。此等手段绝非一个商人所能施展,哪怕他能想到。
赵汐洲收起了回忆的思绪,“那么弊呢?”他坐在正座,微侧着头,目光狠辣而期待。
李君正侧低着头,缓缓握紧自己的手掌,仿佛要抓住透明的力量。
“要防止被他吃掉!”
“与虎谋皮,有大利,亦大危!”他又缓缓地摊开了手掌。
赵汐洲舒心一笑,心中不禁感慨:
长江后浪推前浪啊!现在的年轻人了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