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结婚际遇(1 / 1)
我们接着讲王阳明先生的生平,上一讲我们讲到格竹子这件事,格出毛病来了,这件事情对阳明先生整个思想过程来说,都是重要的。为什么呢?因为这实际上是他对朱熹学说,通过自己切身实践而发生怀疑的一个开端。当时的阳明先生,还没有真正对朱熹之学产生叛离的心态,只是感慨而已。由于身体出了问题,他和那位姓钱的同学一起相互感慨,看来圣人不是我们能够随便做得的。
在此后的过程当中,尽管资料上阳明先生生活事迹的记载并不多,但是基本上可以判断,他因为身体不好了,所以可能花一段时间去调养。在这个过程中,他的父亲王华也希望阳明先生先解决另外一个人生大事,就是婚姻。在十八岁那一年,阳明先生到了南昌,因为他的夫人诸氏当时在南昌。这是怎么回事?我们先纠正史料当中记载的一个错误。钱德洪先生在《阳明先生年谱》中记载是说,先生结婚是在十七岁,这个记载实际上是有错误的。王阳明的岳父诸让先生是弘治八年去世的,他写过一篇祭文,祭文中说的非常清楚,弘治己酉他到江西去结婚。弘治己酉即弘治二年,当时阳明先生是十八岁。
现在我们简单介绍一下阳明先生的夫人诸氏家里的基本情况。阳明先生的夫人姓诸,诸葛亮的诸字,也是余姚人。他的岳父叫诸让,字养和,和阳明的父亲王华是同年进士。王华先生是状元在北京做官;诸让先生当时时任南京吏部文选司的主事。阳明先生到京的第二年,诸让先生被朝廷选为京师的主考官。诸让从南京到了北京后,去拜访过王华先生。从王阳明先生这一篇《祭外舅介庵先生文》中我们可以知道,正是在这个时候,两家讲定了两个小孩之间的婚姻事情,诸让先生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了阳明。很多年过去,阳明先生十八岁成年了,在这个时候,诸让先生已升为江西布政司的参议,就在南昌。这样一来,阳明先生就离开绍兴前往南昌,迎娶夫人诸氏。
坊间的一些说法,说阳明先生这个夫人好像性格比较强悍,甚至说他娶了一位悍妇,这个说法可能是不对的。人家也是大家闺秀,不过性格可能比较豪迈是真的,我们从往后的一些事情可以知道,他的夫人有武术并且会使剑。
阳明先生离开绍兴到了南昌,一段时间之后,就要举行婚礼。按照资料记载,钱德洪先生在《年谱》当中说,合卺日,也就是举行婚礼的这个时候,结果阳明先生不在现场。诸让急得要死,派出家里的人到处去找,第二天王阳明才回来。
这一宿他到哪儿去了?那一天大家都在为阳明先生忙婚礼的事,他自己一人闲来无事,就步出诸让的家,独自走在南昌城里,他走到了南昌的西南门。明朝时南昌城有七座城门,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地方,就是西南门也称广润门,广润门外就是湛江,这有一个很有名的地方——南浦亭。唐朝王勃写千古名篇《滕王阁序》,就在这个地方。《滕王阁序》里有两句叫“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南浦云”就是南浦亭这个地方。阳明先生一个人慢慢走到了西南门,他可能也在这里发思一股子幽情,看着江景。
当他转过身去的时候,发现了另外一个情景:在广润门内,当年是有一座非常著名的道观的——铁柱宫。铁柱宫后来又改名为万寿宫,到那“十年”期间才真正毁掉。他往里一看,发现一个道士在打坐,就进去和这位道士对谈。道士见到阳明先生进来,就睁开眼睛,三言两语,说得非常之起劲,结果对谈一宿。他们究竟谈什么呢?史料的记载非常简略,谈养生,和道士谈养生,对谈一宿。因为这个缘故,把婚礼的事情给忘了。
这件事情我们总觉得有点不大好理解,但如果设身处地去想,也可以理解。阳明在十六岁的时候格竹子,实际上是落下了身体上的病根了,的确从此以后,史料开始记载,他有咳嗽的病。马上要结婚了,对一个十八岁的年轻人来讲,婚后自我身体状况肯定是非常在意的,他当时身体应该并不是很好,而遇到一位老道士跟他谈身体、谈养生、这应该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提这件事的重点在于说明阳明先生和道教的真正结缘,对他此后的生活、思想发展都是有重要影响的。我们原来说,他十二岁时在长安街上遇到道士给他相面,那是最初的和道教结缘,严格讲属于接触。这一次和铁柱宫道士对谈一宿,才是真正的结缘,因为从此之后他不只是谈养生,并且练养生。我们往后会提到,阳明先生在道教的练养术方面,也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境界;并且他的思想发展的许多曲折过程,和他对于道教的兴趣是有关系的。
结婚之后一直到年底,王阳明就一直住在南昌他岳父的官署里面。这半年多的时间里头,我们从资料的记载中看到,他主要在练书法。钱德洪在《阳明先生年谱》中提到,诸让先生的官署里头有好几(框宣纸,阳明先生闲来无事每天练习,书法大进。
阳明先生在书法上,不管怎么说,应该算是明代一大家;但是他在思想上的成就可能太大了,掩盖了他作为书家的成就。徐文长曾经评论说,王羲之是他的书名掩盖了他其他方面的名声;而阳明先生在思想、功事上的成就,掩盖了他在书法上的成就。阳明先生在书法上的功底就应该是他在南昌这一段时间的练习。
王阳明先生后来自己提到,他在练习书法的过程中,真切真实地知道自己的书法水平不够好,如果你真实地知道自己的书法水平不够好,那么怎么办呢?没有别的任何途径,只有通过不断地写字、不断地练习,把这样的一种真实的知识付诸于生活的实践,书法水平才有可能真正的提高。
王阳明后来经常谈到一个意思:刚开始练习书法的时候,要临帖,那只是在字形上去模仿;渐渐地开始不轻易下笔,在下笔之前,把字形的结构、整篇的布局等在心中先去模拟,最后才落笔,要随时随事只在心上学。
从这个事例我们可以知道,阳明先生在南昌练书法,也是关于他心学的最早实践,只不过那个时候他还没有开始谈这个。苏东坡先生画竹子,那也是要先有成竹在胸。我们身体活动总是内在心灵的一种表述,这对后来阳明先生提出心学是有关系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生活经验。
钱德洪在《年谱》当中曾经说了一句话:“阳明先生此后与学者论格物,多举此为证。”也就是经常会举到他练书法的例子。可以看出,至少阳明先生的个人性格品质,是非常注重发现生活经验中的内在东西,是反求诸己的。正是反求诸己,才能成就自我,实现出我们自己人格的一种完整性,以及在生活世界中完整表达的一种途径,那就是功夫。
今天我们也就比较简单地谈了一下阳明先生到南昌结婚的一些事情,谈到了他和铁柱宫道士谈养生,还提到了关于书法的一些事情。在此后,阳明先生的思想,会沿着某种特别的路数往前走,在这个过程中他也有导师,导师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