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1 / 2)
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十一月,安禄山以二十万之众反于范阳。引兵而南,烟尘千里,河北诸郡,望风瓦解,标志着安史之乱正式爆发。消息传来时,五十五岁的李白正客居金陵。虽然李白“赐金放还”离开长安,在漫游漂泊的过程中,已经敏锐地预料到安禄山的造反,也看到大唐王朝的危机,但是听到安史之乱的消息,仍然觉得来得太突然。
李白孤身一人,四海为家,倒也过得逍遥自在。但是此时宗氏夫人还在睢阳梁园附近的家里,爱子伯禽等家人还在任城瑕丘。无奈之下李白只好去睢阳接宗氏夫人,门人武谔自告奋勇到瑕丘去接伯禽等家人。于是叛军的铁骑向南飞奔,李白和武谔的马匹向北而去,成为那个时代的“逆行人”。李白接到宗氏之时,叛军的铁骑刚刚踏过冰冻的黄河,他们随着逃难的人群向南奔亡。
在奔亡途中,看到安史之乱中人们流离失所的惨状,看到一幕幕战争场景,结合自身的处境和感受,李白写下组诗《奔亡道中五首》,表达了遭逢国家变乱之时的思想情感。全诗多处引用历史人物的典故,形象地表现了战乱中危急的国家局势,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史料价值。
《奔亡道中五首》:
其一
苏武天山上,田横海岛边。
万重关塞断,何日是归年?
其二
亭伯去安在?李陵降未归。
愁容变海色,短服改胡衣。
其三
谈笑三军却,交游七贵疏。
仍留一只箭,未射鲁连书。
其四
函谷如玉关,几时可生还?
洛阳为易水,嵩岳是燕山。
俗变羌胡语,人多沙塞颜。
申包惟恸哭,七日鬓毛斑。
其五
淼淼望湖水,青青芦叶齐。
归心落何处,日没大江西。
歇马傍春草,欲行远道迷。
谁忍子规鸟,连声向我啼。
李白奔亡到当涂时,有一次在送别友人的筵席上,李白和人们谈起御驾亲征的消息时,脸上露出兴奋的神色,好象叛军正被唐玄宗御驾亲征打得节节败退似的,于是一扫去冬的愁容。同时李白对友人赵四的不幸遭遇寄予的深厚的同情。在为赵四送行时,朋友们作诗赠别,李白为之作序,在序中写到赵四“疾恶抵法,迁于炎方”,两句话就把赵四的冤情表白得十分清楚,字里行间,充满着无限感慨。《春于姑孰送赵四流炎方序》:
白以邹鲁多鸿儒,燕赵饶壮士,盖风土之然乎?赵少翁才貌瓌雅,志气豪烈,以黄绶作尉,泥蟠当涂,亦鸡栖鹤笼,不足以窘束鸾凤耳。以疾恶抵法,迁于炎方。辞高堂而坠心,指绝国以摇恨。天与水远,云连山长。借光景于倾刻,开壶觞于洲渚。黄鹤晓别,愁闻命子之声,青枫暝色,尽是伤心之树。然自吴瞻秦,日见喜气。上当攫玉弩,摧狼狐,洗清天地,雷雨必作。冀白日回照,丹心可明。巴陵半道,坐见还吴之棹。令雪解而松柏振色,气和而兰蕙开芳。仆西登天门,望子于西江之上。吾贤可流水其道,浮云其身,通方大适,向往不可?何戚戚于路歧哉?
李白奔亡到吴地时,在溧阳避乱于扶风豪士家。李白二十五岁,即仗剑去蜀,素有游侠之义,与侠客豪士之辈历来有惺惺相惜的情感。在这里,他遇到了人称“扶风豪士”的侠义之士,并受到了对方的盛情款待。李白感动于扶风豪士的热情好客,更钦敬于扶风豪士的豪放自守。避居扶风豪士家里时,李白有感而发,即兴作一首古风《扶风豪士歌》。将全诗置于东都洛阳被胡军占领的大背景之下,描写沦陷后的洛阳城中血流成河、白骨遍野的惨象,描写避难路途的艰难,描写扶风豪士避难之地的醉人春意,在洛阳的战乱惨象和豪士吴地的热情款待的两相对比中,称赞了扶风豪士的热情好客,不事权贵,表达了自己虽受知音知遇,却在国家危难、民生涂炭之际空怀绝世之才而无以报国的苦闷。
《扶风豪士歌》:
洛阳三月飞胡沙,洛阳城中人怨嗟。
天津流水波赤血,白骨相撑如乱麻。
我亦东奔向吴国,浮云四塞道路赊。
东方日出啼早鸦,城门人开扫落花。
梧桐杨柳拂金井,来醉扶风豪士家。
扶风豪士天下奇,意气相倾山可移。
作人不倚将军势,饮酒岂顾尚书期。
雕盘绮食会众客,吴歌赵舞香风吹。
原尝春陵六国时,开心写意君所知。
堂中各有三千士,明日报恩知是谁?
抚长剑,一扬眉,清水白石何离离。
脱吾帽,向君笑;饮君酒,为君吟。
张良未逐赤松去,桥边黄石知我心。
李白在溧阳,一天在酒楼上和故人大书法家张旭相遇。两人互道契阔已毕,便对时事大发议论,两人一致痛感朝廷腐败:既构祸于前,又失策于后。谈到安禄山攻占东都洛阳,劫掠中原的暴行,眼见河山破碎,社稷危亡,生灵涂炭,不知何日才能安宁?两人忧心如焚。临别前,李白写《猛虎行》相赠:
朝作猛虎行,暮作猛虎吟。
肠断非关陇头水,泪下不为雍门琴。
旌旗缤纷两河道,战鼓惊山欲倾倒。
秦人半作燕地囚,胡马翻衔洛阳草。
一输一失关下兵,朝降夕叛幽蓟城。
巨鳌未斩海水动,鱼龙奔走安得宁。
颇似楚汉时,翻覆无定止。
朝过博浪沙,暮入淮阴市。
张良未遇韩信贫,刘项存亡在两臣。
暂到下邳受兵略,来投漂母作主人。
贤哲栖栖古如此,今时亦弃青云士。
有策不敢犯龙鳞,窜身南国避胡尘。
宝书长剑挂高阁,金鞍骏马散故人。
昨日方为宣城客,掣铃交通二千石。
有时六博快壮心,绕床三匝呼一掷。
楚人每道张旭奇,心藏风云世莫知。
三吴邦伯多顾盼,四海雄侠皆相推。
萧曹曾作沛中吏,攀龙附凤当有时。
溧阳酒楼三月春,杨花漠漠愁杀人。
胡人绿眼吹玉笛,吴歌白纻飞梁尘。
丈夫相见且为乐,槌牛挝鼓会众宾。
我从此去钓东海,得鱼笑寄情相亲。
天宝十五载(756六月,李白在向南奔亡的途中,却听说唐玄宗在往西逃。李白坚决反对唐玄宗的不抵抗主义和逃跑主义,希望唐玄宗御驾亲征,驱逐叛军,收复失地。听到这个消息,李白大失所望,预感唐玄宗西逃入蜀不会有好结局,想起他曾经写的《蜀道难》来。仔细品味,觉得用于此时是再合适不过。唐玄宗奔蜀时,一路上士兵怨气很重,他们既恨杨国忠、杨贵妃,也恨唐玄宗,是唐玄宗宠信杨国忠、宠爱杨贵妃,才导致安陆山叛乱。于是,士兵哗变,逼唐玄宗赐死杨贵妃于马嵬坡。如果唐玄宗不老实,士兵随时都可能杀死他,“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天下已经大乱了,国家当立明主!唐玄宗被迫割舍杨贵妃,被迫让位于唐肃宗等,只能“侧身西望长咨嗟!”
唐玄宗仓皇出逃,长安随即陷落,李白奔亡到庐山,与宗氏躲进深山中过隐居生活。
李白再次登上香炉峰遥望瀑布,又写了一首《望庐山瀑布》。李白用铺陈手法状写庐山瀑布的气势恢弘,用率性之笔抒写自己乐观旷达的心态。这首五言古诗,将李白入乎其内,出乎其外,形神兼备,奔放空灵的风格很好地诠释了出来,使人既看到了瀑布的形态,又看到了诗人超然与进取的矛盾在这首诗中很好地得到统一,透露出李白无拘无束、率性自由的审美心态。
《望庐山瀑布》:
西登香炉峰,南见瀑布水。
挂流三百丈,喷壑数十里。
欻如飞电来,隐若白虹起。
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
仰观势转雄,壮哉造化功。
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
空中乱潈射,左右洗青壁;
飞珠散轻霞,流沫沸穹石。
而我乐名山,对之心益闲;
无论漱琼液,还得洗尘颜。
且谐宿所好,永愿辞人间。
李白登上香炉峰,想到云游华山的丹丘子,想象着自己登上华山的最高峰莲花峰,远远看见了明星仙女。他用游仙体写了一首《古风》,表现了独善兼济的思想矛盾和忧国忧民的沉痛感情。李白用神奇的彩笔,绘出了一幅优雅缥缈的神女飞天图。借自己应天上仙人之邀飞升天上仙界的假想,虚构仙境,并以置身仙境的视角俯视凡间中原地带叛军荼毒民生的惨象。面对黑暗现实,意欲借飞升仙境之假想暂时脱离乱世,终而不得陷入了痛苦,暗写了对乱世战祸的谴责和对民生饱受荼毒的同情。
《古风》其十九: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
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
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