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四 两王相见(1 / 2)
开封府,也就是后周国都汴京城,位于河南之地东北处。作为浩荡中原不可多得的坚城之一,曾遭遇北地蛮族的围攻,亦曾被起于荆湖的乱军所克,故至成德年间,已修成北地太原城一般雄伟。高有十数丈,城墙极厚,城墙四隅各筑一角台,突出城外,更有冲天而去的角楼,以明其在攻防之战中的重要地位。
前世蒙军南下,杀至开封,为坚城所困。因其多轻甲骑兵,故而在攻城战中频频失利,亡于开封城下者不计其数。后以乱箭射入城内,正中西城守将,于是趁其毙命无人指挥时克城,开封遂破。若是那西城守将偏离箭雨,那便不知之后的战局将会如何了。
话不多说,柴锁一行人经过了两日行程,终于是到了汴京。撩开帘子,远望着高大的城墙,死而复生的柴迁犹自感叹不已,将前世城破之时的开封与现如今仍保存完好的坚城比较一番后更是心潮澎湃,左顾右盼又寻不得一个合适的人来倾诉一番,只能暗自在轿子里挥了几拳用以发泄。
城门口的迎客队伍此时已是站了两列,左右各数人,远远望见康王一行人,便做好了迎接的礼数,恭候这位即将搅动汴京风云的王爷的到来。左侧那列数人,为首的身着紫色公服,乃是国朝从二品大员吏部尚书、洛阳富氏当家之人富以道,其身后者皆着朱色样式公服,竟没有一人是五品之下。
右侧人稍少,却与左侧文人相差甚远,各个昂首挺胸,面带肃容,隔着百余步一瞅,便教人生出豪迈之气来,定是武官无疑了。排首那位,亦着紫色公服,乃是大周三品怀化大将军、参知枢密院事杨成武,是近日抗金殉国的赵路赵元立当年从军时的引路人,两人年龄相差虽大,想法却多相似,故而成为忘年之交。赵路捐躯,杨成武心中自然伤感,又闻同与赵路交好的康王回京,因此特向周帝请命前来迎接。
及车队抵达城门,缓缓停下,柴锁携柴迁下了轿子,朝群臣走来。
“去岁一别,今日再见,殿下已然与当时大不同了。”富以道行了个迎礼,淡淡笑道。
柴锁不敢怠慢,急忙回了个礼:“去岁末时,听闻富大人将皇城内外好生整饬了一番,很是得了父皇夸赞。本王回京述职,许多生疏之事,还要仰仗富大人教导才是。”
言毕,向另一侧的杨成武道:“杨老将军,天寒地冻,若是冻坏了身子,父皇怪罪下来,本王可承受不住啊!”
“无妨,老夫当年跟金人唐人鏖战于边镇,身上大小创口不下百处,雪地里头卧着一整日也是有过的,这点小寒伤不得老夫的身子。”杨成武咧嘴一笑,旋即又露出点苦涩,“若是元立尚在就好了……可惜,可惜……”
话音刚落,又觉得性情所致,于此处讲这般话出来甚是不妥,又行了个歉礼:“老夫感元立之故,心中忧悲,又见殿下,方出此言,还望殿下莫要见怪。”
柴锁微微一笑道:“老将军是性情中人,本王此次回京也是要为元立讨个追封的,哪有什么不妥的?”
正当柴锁与两位重臣交谈之时,文官队伍中的一人突然掩袖咳嗽数声,显然是站得久了,给冻了个七荤八素的,看那面色就差没倒下去了,此时还能拿袖子挡一下已经是文人最后的倔强了。柴锁一看如此情形,也不好再多说什么,赶忙让诸位迎接的大臣都进城去,免得得了风寒。
柴锁在前与十数位大臣相谈,柴迁不便凑上去听他们的谈话内容,只好在后头一边拉着那匹自己醒过来就一直拉着轿子的棕毛骏马,一边打量着前面那群未来或大放异彩、位极人臣,或身败名裂、举族尽丧的官员。
文官队列中位于富以道之后的是当朝正四品宗正卿、一等安化县子司马全,其祖上乃是大周初年国朝重臣司马光。司马家绵延近二百年,经嘉佑、熙宁二帝后发展至鼎盛,后逐渐没落,至成德年间掌家族大权之人的最高官阶也不过是个四品,虽称不上完全跌落政坛,但与百余年前能与皇帝秉烛夜谈、相随左右的人臣而言,自然是黯淡许多。此人曾立志要重振司马家荣光,因此年幼时拜一老先生为师,学习权术与参透人心之法,小有所成,今年不过四十出头便已经是文官中的四品。前世司马全一度掌全国财政,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户部尚书的身份入主中枢,为摇摇欲坠的大周注入了最后一股强心力,尽管最后城破家亡,却并未折膝降敌,而是一把火烧了整个司马府,也当真是令人钦佩得紧了。
陪伴在杨成武身边的那位,乃是四品忠武将军、兵部右侍郎韩绍仟。这位的先祖是赫赫有名的韩世忠韩老将军,满门皆为忠烈之将,到了他这一辈,大小宗族子弟殁于沙场者已不下二十人。此人年少从军,得杨成武赏识,带在身边做亲卫,聪明伶俐又熟识兵法,不多时便在大周军中闯出了名声。现如今年近四旬,早早地为打理韩家事务而选择放弃边镇将帅之位,回京入兵部任职,将来也是要往枢密院上靠一靠的。柴迁对此人的印象颇深,前世韩绍仟由兵部尚书再披挂上阵,率部北御金虏,为敌所破,于绝境之中引颈自戮,战报传回汴京城时,很是引发了一阵悲怆,就连不轻易掉泪的皇帝都因感叹其忠烈而痛哭失声,其人在民间的形象可见一斑了。
其余众人,有名门之后恩茵上位的世家子弟,亦有边镇搏杀数载方返京任职的悍将;有深谙法制明理是非的大理寺新秀,亦有老成持重心计颇深的知天命之人;有殿试唱名去岁登顶的状元郎,亦有武举克敌智勇双全的副都指挥使……这群人年龄、政史、阅历、家世都各有特色,也是柴锁在京城布下的最早可以相互扶持的力量。他们肯在太子党的重压之下前来迎接康王回京,已经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其心迹。前世柴锁登基后,城门迎接的十余人皆得重用,而这一世柴迁重生,想来众人的人生轨迹又要比原来的偏离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