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一出祁山(2 / 2)
其地广人多,每年新生人口远超我大汉,粮食产量亦是丰饶。
若双方皆行休养生息之策,长此以往,曹魏之实力增长,与我大汉相较,孰多孰少?”
黄权闻言,亦是陷入了沉思,意识到休养生息虽为良策,但在实力对比悬殊的情况下,其效果或许并不如预期那般乐观。
室内再次陷入了短暂的沉默,每位将领都在心中反复权衡着各种可能性与后果。
这时,赵云忍不住道:“仲贤,你说打洛阳不行,打东吴不行,休养生息也不行,那你认为应当如何?”
姜阳微微一笑,向丞相施礼道:“想必先生早就成竹在胸。”
丞相哈哈大笑道:“看来仲贤也看中了这块地方。”
傅肜比较心急,上前一步道:“丞相,仲贤,你们就不要打哑谜了,到底打哪?”
丞相却不回答他,而是拿起了笔。
姜阳一看,也立刻提笔写了起来。
片刻之后,师徒两人同时亮出写的字。
竟然一模一样:陇右。
师徒两人一看,哈哈大笑。
赵云与傅肜、黄权对视一眼,都没搞懂。
赵云忍住问:“敢问丞相,为何是陇右之地?”
丞相忍住笑意,抬手道:“让仲贤来回答你吧。”
姜阳一拱手:“各位将军,之所以先攻陇右,原因有六。“
“其一,陇右的地理优势。
从汉中到陇右,有一条最为方便的道路,这条路建在祁山古道。
祁山古道自东南的汉中盆地西源开始,延向西北,形如一条走廊。
走廊的南墙是南秦岭和岷山山系,武都和阴平就在此处,而北墙是北秦岭。
最后穿山而行,婉转曲折,抵达的目的地就是祁山。
到了祁山就等于是出了山区,一路开阔可抵天水。
陇右地区地势较高,不仅可以居高临下直入关中,而且还能够与汉中形成钳形攻势。”
“其二,陇右的资源丰富。
陇右虽然偏僻荒凉,其粮食产量却十分丰富,尤其是麦子,乃是是重要的产区。
而陇右地处西凉,一直以来都相对闭塞,极少参与到天下争霸之中,其人口得到了很好的保全,再加上西凉人本就民风彪悍善战,可以征召到相当可观的兵力。
再者,陇右地区是少数民族氐族和羌族,都是游牧民族,培育有大量优质的马匹。
我大汉缺少马匹,所以没有足够的骑兵力量,这也是大汉在南阳不能扩大战机的原因,极为吃亏。
每次曹魏骑兵冲杀的时候,大汉都难有力量和之短兵相接。
如果真的打入了中原的一马平川之地,骑兵的重要性就更加重要。
所以,如果能够得到陇右马匹,大汉将能够极大的弥补这一缺陷。”
姜阳顿了顿道:“以上两点,是陇右地区的重要性。”
“其三,陇右地区曹魏势力薄弱。
陇右地区,环境恶劣荒凉,是凉州的一部分,一直以来都是少数聚集的地方之一,如氐族和羌族。
所以曹魏在此地布置的兵力不多,大部分军队都是本土城市的原驻军,根本无法和大汉的大军对抗。
而且陇右有氐族和羌族的存在,我大汉有马岱将军,完全可以招募这两支少数民族的力量,一举拿下陇右。”
“其四,可以打曹魏一个措手不及。
陇右地区,因地处偏远,加之近年来战事多集中于中原与荆襄,导致曹魏在此地的防备相对松懈。
曹魏方面,必定未曾料到我大汉会舍近求远,攻击其后方,故而无论是兵力调配、粮草准备,还是战略部署,都将陷入被动。
我大汉若能出奇制胜,派遣精锐之师,绕道而行,突袭陇右,必能大获全胜。”
“其五,大汉攻陇右,有水路之便。
汉水虽然因为巨变,改变了航道,西汉水不再与汉水相连。
但西汉水流经天水、盐关、祁山、永兴、城关,然后转向南侧,至石桥、江口、龙林、雷坝,掉头向东,进入西和县、成县,抵达略阳,与阆水合流。
我大汉的粮草,可分别沿阆水和汉水,运到汉中,再沿西汉水逆流而上,可以一口气直达天水城下,粮草耗费就会少很多。
反观曹贼,只能走陆路运粮,耗费甚巨。”
“以上三点,是我大汉相对于曹魏的优势。”
说完,姜阳缓缓道,“至于最重要的第六点,诸位将军,还请容我卖个关子。”
赵云道:“若是我军攻打陇右之时,曹魏进攻襄阳,又如何应对?”
姜阳微微一笑:“襄阳城如铜墙铁壁,固若金汤,小侄倒是希望,曹魏能够多攻一攻襄阳,多损耗一点国力。”
赵云想到了襄阳的城墙和护城河,想到了那要塞般的土楼,又回想起魏军在襄阳城的遭遇,觉得姜阳说得很有道理,便也点点头。
丞相见姜阳一番慷慨陈词后,众将领神色坚定,遂缓缓起身,声音沉稳而有力:“陇右之地,乃我汉室复兴之关键,得之则进可攻长安,退可守关陇,高祖昔年之伟业,吾辈亦可再续。
诸位将军,此乃我辈肩负之重任,望尔等以国家兴亡为己任,奋勇向前,不辱使命。”
言罢,丞相轻抬双手,作揖于胸前,以示敬意与期盼。
众将见状,纷纷起身回应,声如洪钟,震彻营帐:“我等定当全力以赴,誓取陇右,再图长安,复兴汉室,不负丞相厚望!”
随着这一声承诺,营中气氛骤然激昂,战意盎然。
丞相随即部署,条理清晰,每一环节皆精心策划,兵马调动有条不紊,粮草供应亦周密安排。
众将领命而去,各司其职
一场决定天下走势的战役,即将在陇右之地拉开序幕。
公元二二五年秋,丞相准备率兵至汉中,北伐大计,提前三年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