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一出祁山(1 / 2)
刘禅眉头紧蹙,来回踱步,半天未能做出决断。
大殿内静悄悄的,只听得见窗外偶尔传来的风声,与殿内众人轻微的呼吸声交织在一起。
过了一会儿,赵云看不过去了,挺身而出,声音沉稳有力:“陛下,昔日文帝时,七王之乱,诸侯拥兵自重,险些颠覆朝廷。
今日我大汉,亦需警惕藩王势力膨胀,重蹈覆辙。削藩以强中央,实行降袭制,方为长治久安之策。”
赵云之言,如同一石激起千层浪。
有了他带头,群臣纷纷进谏。
黄权紧随其后,言辞恳切:“陛下,藩王割据,不仅耗费国家资财,更使地方民不聊生。长此以往,我大汉根基必将动摇。
望陛下以百姓福祉、大汉江山为重,采纳降袭制。”
李严亦步亦趋,补充道:“陛下,历史教训不可忘。若放任藩王势力扩张,未来或将酿成更大祸患。
臣等恳请陛下,为了大汉的未来,毅然决然,实施降袭制。”
杨洪则更加直接:“陛下,削藩降袭,势在必行。此举不仅关乎皇权稳固,更关乎天下苍生的安宁。请陛下明察秋毫,做出明智之选。”
刘禅闻言,目光在众臣间流转,最终眼巴巴看着姜阳,眼中满是祈求之色。
当年刘禅小的时候,课业做不出来时,也是这样眼巴巴地看着自己的大师兄。
姜阳见状,心中颇为心疼,说到底,刘禅现在也只是一个十几岁的孩子,而且天性善良,要他做如此决定,确实有些难为他了。
他深知刘禅的为难,但更明白刘禅作为皇帝的责任。
现在不是心软的时候。
于是,姜阳躬身行礼,语气温和而坚定:“陛下,臣深知此决定不易,但陛下身为大汉皇帝,肩负的是万民的期望。请陛下以大局为重,采纳降袭制,以保我大汉江山永固。”
刘禅听后,默默垂下了头。
当年他被大师兄训了,也是这样垂着头,不一会儿姜阳就会放过他。
不过这一次,姜阳始终没有松口。
刘禅只得望向丞相。
只见丞相缓缓点头,眼中满是鼓励与信任。
刘禅深吸一口气,终于开口宣布:“即日起,实行封爵制度与降袭制,以固国本,安民心。”
此言一出,大殿内顿时响起欢呼声,群臣纷纷跪拜,山呼万岁。
姜阳望着这一幕,心中悬着的大石终于落地。
他知道,大汉将迈向新的纪元。
半月时光匆匆而过,大汉朝廷上下皆沉浸在一片期待之中,终于,封爵的名单尘埃落定,诏书颁布于朝野。
丞相诸葛亮,以其卓越功勋,当仁不让地居于首位,被赐予“武乡侯”之爵,实至名归。
这一消息传出,朝堂之上,群臣无不心悦诚服,皆赞丞相之德能,足以匹配如此殊荣。
此时,姜阳终于弄明白,丞相的武乡侯之地,乃是琅琊郡内的武乡县,乃一实封之县侯。
而姜阳,也是因其卓越贡献与襄阳祖籍,被赐予“襄阳侯”之爵。
赵云以其忠勇无双、战功赫赫,被封为“真定侯”。
此外,黄权、李严、杨洪、傅肜、马良等文武重臣,亦各有封爵。
一时间,朝堂之上,重臣们无不欢欣鼓舞,共庆大汉之盛世。
此次封爵,让大汉上下一心、共谋发展,朝堂内外,一片欣欣向荣之景。
丞相府。
姜阳、赵云、黄权、傅肜等大将齐聚,与丞相商量接下来的作战方针。
赵云首先开口:“末将以为,当从襄阳起兵,直指洛阳。洛阳乃曹贼都城,中原腹地,攻下此地,则天下震动,曹魏必亡。”
他的话语中,透露出对速战速决的渴望。
然而,傅肜却持不同意见,他站起身来,反驳道:“子龙将军所言差矣。
东吴地处江东,水军强盛,且其国主孙权,虽非雄才大略之主,却也非易与之辈。
我军应先易后难,沿长江顺流而下,击破东吴防线,再图洛阳不迟。”
赵云闻言,眉头紧锁,反驳道:“战机稍纵即逝,若先攻东吴,洛阳之敌必得喘息之机,到时再想攻克,难度倍增。况且,我军士气正盛,应乘胜追击,直捣黄龙。”
两人各执一词,争辩之声此起彼伏,气氛逐渐升温。
丞相诸葛亮见状,轻轻抬手,示意二人稍安勿躁,转而询问黄权的看法:“公衡以为如何?”
黄权沉吟片刻,缓缓言道:“末将以为,连年大战,百姓疲惫,将士亦需休整。此时不宜再兴刀兵,当以休养生息为要。待国力恢复,民心归附,再图大举不迟。”
此言一出,赵云与傅肜皆是一愣,随即异口同声地表示反对:“此时不战,更待何时?”
三人争辩个不停。
丞相目光转向一旁沉默不语的姜阳,温和地问道:“仲贤可有高见?”
姜阳微微颔首,取出一幅精致的堪舆图,轻轻铺展于案上,指向图中关键位置,对赵云道:“前将军,若我军从襄阳出兵直取洛阳,看起来一马平川,实则是一步险棋。
东吴可乘虚而入,截断汉水,使我军后路受阻。
曹真也可从关中沿武关南下,夹击南阳,我军将陷入腹背受敌之困境。
敢问将军,届时如何应对?”
赵云闻言,面色微变,一时之间竟无言以对,只得沉默。
傅肜见状,连忙接过话头:“看,这便是本将所忧。故而本将主张先定江东,以绝后患。”
姜阳转而面向傅肜:“但大都亦需深思,曹魏虽连遭挫败,然其根基深厚,坐拥六州之地,兵力仍是我大汉两倍有余。
试想,若我大汉与江东陷入持久战,消耗甚巨,曹魏趁机自北而下。到那时,我军又将如何自处?”
傅肜闻言,亦是语塞,显然未曾料到这一层深远之虑。
此时,黄权再次提出他的主张:“故而,我仍坚持,当前应以休养生息为首要。待国力恢复,民心稳固,再图长远。”
姜阳点头表示理解,却又进一步追问黄权:“将军所言极是,然则,曹魏之强盛,非止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