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改良版的推恩令(2 / 2)
大殿中的议论声,已经逐渐偏向姜阳。
不过,那些个大的家族,并没有开口。
姜阳微不可查地看了他们一眼,知道他们在担心什么,于是又开口道:
“并且,末将认为,陛下若推行此策,应该继承大汉孝武皇帝之仁德。
在指定继承人时,若嫡长子过于优秀,可指定嫡长子一人。
也可指定多人,不过,最多指定三位继承人。
如此一来,能让王侯的优秀子嗣,都能受先祖恩泽。”
姜阳这话,打消了那些家族最后的一点疑虑。
只要不是强制分家就行,他们可以只指定嫡长子继承爵位和家业。
这样一来,就不用担心被削弱。
事实上,姜阳和丞相商量的几天,就是在思考各大豪强家族的反应,以及应对策略。
他的原则早就提了出来:润物细无声,以及让各大豪强家族自己斗。
只要那些地方官想封爵,这些豪强家族的势力一定会持续受到削弱。
而指定继承人的事,只要这个口子开在这,到时候各个家族一定会因为这个闹得鸡犬不宁的。
分家,只是迟早的事。
可是这些,那些家族一时半会儿是想不明白的。
很快,谯周站了出来:“不下,微臣以为,左将军之策,甚好!”
他之所以这么积极,也是想修补一下与姜阳的关系。
还有一点,就是姜阳在说这些策略时,刘禅一直都没有打断,给人的感觉就是:刘禅在故意给姜阳时间,让他说完。
谯周觉得,陛下一定是故意的,李严和姜阳都是在配合他,他就是未雨绸缪,想削弱诸侯王的势力。
其实,大家猜对了一半。
姜阳和丞相在讨论的时候,确实考虑到了诸侯王的问题。
并且,削潘也是他们的一个重要目标。
他们就是想趁着这次封爵,扰乱大家的视线,使削藩不那么扎眼,一劳永逸。
丞相博古通今,自然很清楚分封诸侯王的危害。
姜阳学了那么多年的历史,在这个问题上,比丞相看到的例子还要多。
绝大部分藩王,都是王朝动乱的根源。
有些帝王想要靠藩王来制衡权臣和外戚,实际上也是痴人说梦。
远的不说,姜阳很清楚不久的司马家,就玩砸了。
以致八王之乱,五胡乱华。
绝大部分的皇帝,也很清楚藩王的危害,所以在中国的历史上,削潘从来就没停过。
汉高太祖下狠手搞定了异姓王,汉文帝平定了七王之乱,不仅为强汉打下了基础,也为汉武帝搞“推恩令”创造了条件。
西汉后来的的藩王,基本没有成为大问题。
大殿中的聪明人,可不止谯周一个,绝大部分人也有这个看法。
他们只是出于谨慎,没有当出头鸟而已。
有了谯周带头,其他文武大臣纷纷上前。
“陛下,左将军之策,实乃为我大汉的千秋万代着想,是绝对的良策啊。”
“陛下,此策之精妙,对大汉百利而无一害,请陛下准许。”
“陛下......”
其实他们还耍了个滑头,现在说的明明是降袭制,但若是刘禅同意了,就表示之前姜阳说的给大家封爵的事情,刘禅也同意了。
这才是大家最关心的。
一时间,大殿内都是为姜阳摇旗呐喊的声音。
大家都以为,刘禅会顺水推舟,答应下来。
不料,刘禅摇了摇头:“封爵是好事,降袭制也是善策。不过,能不能不上王爵?”
姜阳心中咯噔一下,没想得到刘禅对他两个弟弟的感情这么深,想了想,还是开口问道:“陛下是何意?”
“封爵之策和降袭之策,都可依左将军之言。不过,鲁王和梁王,不在降袭制之列。以后的王爵,也不在降袭制之列。”
这一次,刘禅说得更加清楚。
刘禅这话,让姜阳不太好反驳了,如果再说,确实有挑拨皇帝兄弟感情之嫌。
在之前,姜阳与丞相商量的时候,觉得刘禅太过善良,就担心刘禅不同意,所以这一点没有给他提前知会,想要蒙混过关。
没想到,怕什么来什么。
姜阳把求助的目光看向丞相。
如今,他已经没了更好的办法,丞相出面是最好的了。
朝中的那些大臣,见了姜阳的反应,也跟着看向丞相。
丞相沉吟片刻,向刘禅拱了拱手:“陛下,老臣有事要奏。”
刘禅此时其实也很忐忑,他赶紧站起来,几步走到丞相身边,拉着丞相的手:“相父,还请相父教我。”
“陛下,先帝不仅把陛下托付给了老臣,也把鲁王和梁王,托付给了老臣。”
“是的相父,他们与朕一样,都喊您一声相父。”
丞相轻轻拍了刘禅的手,缓缓道:“所以,老臣对鲁王和梁王,亦是关爱有加,绝无私心。“
刘禅点点头:“相父对我兄弟几人的看顾,朕铭记在心。”
“陛下如此关心鲁王和梁王,想必,也一定是为他们好的。”
刘禅挺起胸膛:“那是自然。”
丞相温和道:“那,陛下觉得,要如何行事,才是真正的为他们好呢?”
“这......”刘禅迟疑了。
丞相宠溺地看着刘禅,没有急着催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