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刘备病倒(1 / 2)
人都有劣根性,太容易得到的,就不会重视。
假如潘璋轻而易举地把大汉的兵马挡在鄱阳湖以外,孙权赏给他的,顶多是一些良田和财宝。
毕竟刚刚已经封他为车骑将军了,报效孙权是潘璋应该做的。
所以姜阳给潘璋的计策,是让他不停诉苦,让孙权和江东的文武百官感受到恐慌,让他们知道有人能挡住汉军有多么可贵。
为此,姜阳还派出了大量的探马,给江东压力。
当然,结局让姜阳很满意。
孙权既然当着文武百官的面,许诺了出来,就不可能再反悔。
接下来的半个月,潘璋“艰难”守住了彭泽县城。
并趁着汉军大意,派出一支奇兵,烧毁汉军“战船”数百艘。
汉军只能退走。
在江东的辽阔疆域之上,春风轻拂,江水悠悠,似乎也在为即将到来的喜讯而欢歌。
潘璋获胜的消息如春风般迅速掠过水乡,穿透了繁华的建业城,直抵孙权那庄严的宫殿之中。
大殿之内,孙权端坐于龙椅之上,手执玉笏,眉宇间透露出难以掩饰的喜悦与期待。
文武百官列队两侧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紧张而又兴奋的氛围。
“传令官何在?”孙权的声音沉稳有力。
“臣在!”一名身着铠甲、步伐矫健的传令官应声而出,单膝跪地,双手呈上战报。
孙权昨晚虽然看了,还是接过战报,又看了看。
他缓缓放下战报,环视四周,声音激昂:“诸位爱卿,潘璋将军于前线大破敌军,战功赫赫,实乃我东吴之幸,社稷之福!”
此言一出,大殿之内顿时沸腾起来,群臣纷纷交头接耳,议论纷纷,脸上洋溢着由衷的喜悦与敬佩。
几日后,潘璋回到建业城。
孙权出城十里迎接。
回到城里后,第一时间召开朝会。
“潘璋将军何在?”孙权高声问道,目光中充满了期待。
“末将在!”潘璋的声音从殿外传来,他身披铠甲,大步流星地步入大殿,英姿飒爽,气势逼人。
孙权见状,龙颜大悦,亲自走下龙椅,几步上前,握住潘璋的手,笑道:“潘将军,此战你居功至伟,朕心甚慰。即日起,特封你为大都督,统领三军,望你继续为东吴开疆拓土,保我江东安宁。”
潘璋闻言,心中激动万分,单膝跪地,双手抱拳,声音坚定:“末将领命!定不负至尊厚望,誓死保卫江东,扬我军威!”
大殿之上,群臣纷纷向潘璋表示祝贺。
孙权高兴之余,也对众臣说道:“胜不骄,败不馁。潘将军虽有大功,但战事未了,我大吴仍需上下一心,共克时艰。诸位爱卿,当以此为契机,加强军备,训练士卒。”
群臣闻言,皆肃然起敬,纷纷表态,誓将忠诚与智慧奉献给大吴,共谋大业。
随后,孙权又亲自设宴,款待潘璋及众将士,宴会上,觥筹交错,欢声笑语,一片祥和。
姜阳这边,他风尘仆仆地踏入武昌城。
城门之内,人声鼎沸,却难掩一丝不同寻常的紧绷氛围。
他未及休憩,快步穿过街道,直奔丞相府。
他早就得到消息,刘备已先他一步抵达,且正与众将商讨要事。
步入议事厅,只见刘备端坐于主位,面色凝重却难掩其志在必得的决心。
四周将领或坐或立,皆是一副整装待发的模样。
而丞相则立于一侧,眉头紧锁,似乎在极力劝说着什么。
“丞相,时不我待!”刘备的声音在厅内回荡,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我军新胜,士气正盛,应趁此机会,顺江而下,直捣江东,一鼓作气,完成大业!”
丞相闻言,缓缓摇头,语气沉稳而有力:“陛下,江东非易与之辈。昔日曹操数度挥师南下,皆因长江天堑,加之东吴水师精锐,未能得逞。我军虽胜,但水战之力尚不足以与东吴抗衡,此其一也。”
刘备闻言,面色微变,但仍不愿轻易放弃:“丞相言之有理,然我军士气高昂,或可一拼。”
丞相继续分析道:“其二,江东之地,世家林立,他们虽时有纷争,但面对外敌入侵,却能迅速团结一致,共御外侮。我军若强攻,恐将陷入持久战,耗损国力,得不偿失。”
此时,一旁的黄权等将领们也开始窃窃私语,有的面露忧色,有的则跃跃欲试,厅内气氛一时变得微妙起来。
刘备沉吟片刻,显然被丞相的话触动了心弦,但他心中的火焰并未因此熄灭:“丞相所虑极是,但时不我待,若错失此机,恐再难有如此良机。”
丞相深知刘备性格坚韧,不易说服,于是话锋一转,道出更深层的忧虑:“陛下,且不论江东难攻,更需虑及北方曹丕。彼虽新败,然魏国根基未动,实力犹存。若我汉吴两国因争斗而两败俱伤,岂不是让曹贼坐收渔翁之利?”
此言一出,议事厅内顿时一片寂静,所有人都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刘备也陷入了沉思,他深知丞相所言非虚,但心中的壮志与不甘又让他难以割舍。
刘备的目光在议事厅内缓缓扫过,最终停在了姜阳身上。
他缓缓开口,声音中带着急切:“诸位,朕有一计,或可助我大军顺利攻克江东。潘璋,他现已是大汉的内应,有他在江东内部策应,我军定能事半功倍。”
此言一出,厅内顿时又是一片哗然。
姜阳深知此计虽妙,却隐患重重,于是上前一步,拱手道:“陛下,臣以为此计不可行。原因有三。”
刘备闻言,眉头微皱,示意姜阳继续说下去。
“其一,潘璋虽已投诚,但他初任大都督,根基未稳,手中并无实际调兵遣将之权。江东兵马错综复杂,多为各大家族私军,非一朝一夕所能驾驭。潘璋若贸然发难,恐难以得到广泛响应。”
姜阳言辞恳切,条理清晰。
刘备点了点头,似在沉思,但并未完全放弃希望。
“其二,”姜阳继续道,“江东世家大族,利益纠葛深重,他们对东吴的忠诚并非单纯出于国家大义,更多是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潘璋虽有心向汉,却难以保证这些世家会因此背叛东吴。一旦事败,潘璋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此时,黄权和吴懿也纷纷点头,表示赞同姜阳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