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大军出征(2 / 2)
浩浩荡荡的军阵最前方,竖立着一面面巨大的军旗,居中两杆军旗,一旗上书大写的“韩”字,一旗上书大写的“潘”字。被风一吹,猎猎作响;气势浑厚,好不威风。
面对着数万大军组成的军阵,一向都是文士打扮的韩馥,这时候却一身戎装、腰悬宝剑,豪气万丈、意气风发,哪还有平时半点怯懦的影子?
只是他到底还是文人,对行伍之事说不上一窍不通,却也是一知半解。所以在说了些文绉绉的场面话后,便将发号施令的环节让给了潘凤。
对此,潘凤也不客气。
只见他手持将旗,目光巡视点将台下的冀州军将,随后大声说道:
“中山都尉张郃,黎阳校尉麴义!”
“末将在!”×2
“命汝二人领兵五千,为前部先锋。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直抵酸枣,不得有误!”
“遵命!!!”×2
“都督从事赵浮、程涣!”
“在!”×2
“命汝二人将强弩万张,为大军后卫,押送粮草物资,不得有失!”
“领命!!!”×2
“……”
根据冀州军将的能力,潘凤有条不紊地分布着作战任务,被点名的军将则一个个出列,恭敬地拾起潘凤扔在地上的将令。整个过程行云流水,看的韩馥不由抚弄胡须,为自己的识人之明暗自得意。
到最后,潘凤犹豫了一下,随后大声道:
“骑都尉沮授何在?”
听到潘凤的喊声,人群中的沮授有些疑惑,却还是迅速出列道:
“沮授在此!”
“嗯...”
看着面前文士打扮的沮授,潘凤面露思考。
沮授,字公与,河北广平人,少举茂才,历二县令,少有大志,长于谋略。曾为韩馥别驾,官拜骑都尉。
(PS:史书和演义都没有记载他的表字,这里取电视剧《三国演义》的设定)
后世人对沮授的印象大多是一个谋士,但实际不是这样的。这位公与先生实际上可不是文官,而是能领兵打仗的帅才。在正史中,韩馥出让冀州后,沮授也顺势投靠了袁绍,被袁绍表为监军、奋威将军,替袁绍统帅三军,是袁绍军中名副其实的二号人物。
就是可惜,沮授能力太强,以至于被袁绍猜忌,在官渡之战前剥夺了他手中的军权,随后面对沮授的建言献策又拒绝采纳,最终导致袁绍官渡之战。
令人唏嘘的是,在袁绍败逃时,沮授因为来不及北渡而被俘。然而即使如此,沮授依然对袁绍忠心耿耿,坚定地拒绝了曹操的招降,甚至密谋逃回河北袁绍阵营,最终事败被杀。
PS:三国杀里沮授的台词,“命系袁氏,一心向北”“魂归袁氏,死不叛离”“心如归雁,死不足拦”“矢志不降,克定北还”,真是对沮授赤胆忠心再好不过的刻画了。
有时候真的觉得袁绍挺离谱的,官渡之战时,但凡他按照一个谋士的计谋从头听到尾,他都不可能输;偏偏他一会儿听这个谋士的,一会儿听那个谋士的,选择题他全蒙错了,真是离谱到姥姥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