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 借你之势(1 / 2)
“辛大人之前已经有过治理罗放州的经验,关于如何牧守安州,想必胸中已有谋略了。”
几位大人都如此热情,都想知道辛成治理地方之法,他们也能做出相应的协调,好帮着辛成在地方上早点儿立足。
这就是他们面对“自己人”时才会给予的优待。
辛成大喜,这就是自己想要的效果,而且在路上听到商人们的交谈,他还真有了些想法。
按理说,他在洛阳立足之后,一定会想尽一切办法排斥韩东时的影响力,断绝他与关中之外的商会联络。
你韩东时有再大的本领,只在关中施展好了,洛阳等地的银钱你休想赚到!
那时候韩东时也只能束手。
他只是三州刺史,又非洛阳长史,手再长也管不到洛阳地界的事情,除非由朝廷强行下令,帮着韩东时打通关隘,可是裴寂等大臣会在朝中发挥作用,堵死朝廷中对韩东时的支持。
可是,现在他的想法发生了反转。
自己若真地行此策略,恐怕会不得人心啊。
洛阳等地的大商会已经尝到了跟蓝田通商的甜头,强行掐断,必定会让他们损失惨重。
断人钱财如杀人父母,他们会把如此大仇都记在辛成的头上。
辛成做人向来是与人方便与己方便,这才能在短时间积累不错的人脉。
他知道绝对不能明着阻止商会联络关中,必须要好好利用洛阳对关中形势不够了解的问题,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某之愚见,岂能见笑于方家之前?不过某既然任一州刺史,自然要为一方百姓谋福,让他们过上好日子。”
“诸位可能不知,哪怕面临北方突厥的入侵,关中为了恢复生产,也接连建起工坊,开垦荒田。”
“虽说隋末大乱之后,各地人口还未恢复,但幸好有朝廷赐予的高产作物,粮食有了保证,其他的一切生计都好办!”
辛成再次用了同样手段,把高产作物说成是朝廷所赐,对韩东时的功劳只字不提。
不过,高产作物的种子也已经在山东诸州传播开来,有些人也听过内情,此时不禁开口询问。
“辛大人,据某所知,那高产作物是由一位名叫韩东时的县令献予朝廷?”
辛成面色不变,直接一挥手道:“一介县令岂能影响大局,若他真有贡献,朝廷自然会给予赏赐的,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利商会之策!”
他轻松的一句话把问题带过,似乎回答了人家的问题,又似乎根本没有回应,似乎那只是个细枝末节的问题。
众人的注意力一直被辛成牵引着,果然都没再关注韩东时之事,又转到商队往来上面。
“辛大人是不是太高看那些商人了,他们说到底不过是贪民之利,往来运转货物,吸食百姓辛苦所得,实在难登大雅之堂。”
果然,有很多官员骨子里就看不起商人阶层,听到辛成还专门说起他们,满脸的不屑。
当时读书人的普遍观点,都认为商人是耍着小聪明,倒卖货物谋生自己却不事生产,等于是在偷窃百姓劳动所得。
也正是抱持着这种观点,历朝历代,都有抑商重农的国策,只是手段上有的比较激烈有的比较温和。
辛成立即解释道:“某却有不同的看法,商人阶层确实不事生产,若在往时鼓励商贸有害无利,可若是有了高产作物,百姓粮足衣丰,那商队就很有用处了。”
“诸位对于现在关中的情形可能还不太了解,因为百姓有足够的粮食,大大节省了农忙之时,多出来很多劳力可以进入工坊做工,那些生产出来的东西则需要通过商队倒卖往各州郡。”
“由此商队的作用就发挥出来,而且不仅是那些私家商贾可以从中牟利,诸位难道忘记,我等官府也可以组织官商,从中谋利利益,充实府库,然后令百姓受惠?”
辛成的话,瞬间“点醒”了许多保守的官员。
对啊,他们还能组织官商,通过这招棋来制衡商人们。
其实辛成的提议也没多么新鲜,自汉以来,就有官营私营的盐铁争论,许多朝代为了充实府库,都会将盐和铁这两样大宗战略物资由官营专卖。
现在辛成的提议,只是把这种政策由盐铁两样商品扩大到所有的工坊器物。
官营商队相比于私家商会还有更多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