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 辛成的诡计(1 / 2)
辛成进入洛阳的路却并不算顺利。
到达洛阳西城门处,发现这里早就有大量车队排队等着入城。
以洛阳之繁华和地理位置,这样的景象其实也算正常。
可问题是辛成在马车内等待的时候,分明听到路上的商人们,不断议论的,都是与关中蓝田的合作!
他们甚至还大力称赞韩东时到任罗州刺史之后,大力发展生产的种种举措。
辛成心中的危机感不断提升。
在关中之时,他就观察到,前往蓝田寻求合作的外地大商贾越来越多,韩东时的影响力辐射范围早就不限于关内。
别的不说,洛阳襄阳和巴蜀之地直连关中,很多大商会都受惠于韩东时掌握的工坊,对于这位财神爷自然要说好话的。
虽说在中原之地,商人阶层的地位没有多高,可是他们的触脚真是无处不及啊!对于各个阶层的影响力都是最大的。
某些时候,甚至连官府的影响力都要甘拜下风。
而且,没有人知道那些大商会背后的世家们,是否也已经转变了态度!
辛成独坐于马车之内,忧虑之色表露于外。
本以为离开关中之后,他终于能脱离韩东时的影响,在新的天地里重新积累人脉,争取士林的认同,把韩东时的影响堵在关中!
他们对于关中大战的胜利感受不深,若是操作得当,很容易淡化他的功绩,利用士林阶层对于韩东时种种“离经叛道”的反感,再加上他们会嫉妒此人突然冒起接连升官的际遇,暗中协同“反韩”。
只要大势一成,韩东时想要利用商会不断扩张影响力,就极是不易。
而若他贪功冒进,因此犯下了什么过错,若有整个山东之地的官吏和儒生们进言,必定能给朝廷造成极大的压力。
他在刚决定离开关中之时就已经想好了,关键就在一个快字。
可是,他出关之后,才发现形势比自己想象中更加严峻啊。
“幸好我直接向裴相说明,让他在朝中运作,令我有机会出外任封疆大史,若再多耽误些时间,只怕连洛阳之地的民心都要向着韩东时了。”
假如换成别的大臣……
不,应该说,换成别的皇帝,他们反而能借着民心所向来搞些风波,自古以来,君王最忌讳的就是极得民心的臣子。
可当今这位天子,行事与史书所载的皇帝实在大有不同,极有魄力和信心,除非臣子直接发动叛乱,否则他不怎么在意“功高震主”,“过于得民心军心”这样的事情。
只看李靖将军,号称大唐军神,平定整个南方的实际指挥者,统率北疆所有大军,陛下照样信之用之。
不能想这种歪招,说不得,要跟韩东时比拼一下在山东之地的人心与士心。
……
不论地方的商会心中所向,至少辛成凭着裴寂的安排,以及本身在士林中的地位,受到了洛阳官场的欢迎。
士大夫之间有时就是如此。
虽说辛成刻意讨好皇帝,落下一个媚权贵的名声,可是在有心人的控制之下,此事并没有传得太广。
李世民当时虽然大怒,看不上辛成的品性,可也不至于故意散播这等消息。
辛成为了自己的形象苦心经营多年,倒也不是白费的。
洛阳等地的士族对辛成依然抱以极为友善的态度。
辛成自己也很会表演,面对的不但是洛阳高官,还是当地名儒,因此先以交流学问的名义,表现自己的诗词文章:
他不是要自夸什么才华,辛成才华虽然不错,但在座之中多的是名儒比他更强些。他是要借这种交流,表现出自己可是士族中的“自己人”。
相对于韩东时这种靠着“小聪明”崛起的名臣,自己走的才是儒家正途,是与在座的各位同僚们走的同一个路子。
别小看这种心理,辛成在极短的时间内,就跟洛阳众高官名儒打成一片,受到颇多赞扬。
然后,再把话题转到他接任的安州刺史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