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三州动乱(1 / 2)
这年冬天,西三州的居民过得异常艰难。
不知道怎么的,粮价也涨了不少,原先二十钱一斛,临近冬天居然涨至四十钱,边境的巴东郡、五谷关居然涨至六十、七十钱。
整个冬季,西城都笼罩在灰色阴霾之中,天气似是格外阴冷,从上至刺史、县令,下至斗吏小官也心不在焉,大都督府内除了刘社生子这一喜事之外,连每名内侍脸上也挂着愁容。
刘大光二子刘祁公子近来倒是往大都督府走得勤了一些,若非他给刘社献了一计,提出号召上下齐心共克艰难减免上下官员部分供奉,否则真是连军队开拔的粮草都会不足。
虽然刘社未直接开口向文君要求向临江求援,但文君公主居然主动去信向临江国求援,临江国王孙昴倒也心疼这个妹妹,三十万石粮草即将运往西三州五谷关,届时应该能解燃眉之急。
三十万石粮草将至五谷关的消息传来,西三州才意识到,这孙夫人才是刘社的原配夫人,而不是当下风头正盛的蔡夫人。
大都督府大司徒刘禄、大将军李崇维更是联合上表刘社,世子选惟孙夫人所出,不过刘社一笑置之,那文君永远一副高高在上的模样,他都还没碰过孙文君,哪来的世子?
无边城屯军粮资自给,万均军中倒也没有太受影响,只不过进来投军的人数增加了不少,多是周边的山民,一天内青壮男丁竟然能够突破百数,拖家带口更是数目庞大。
负责招兵的人手不足,凌钦有点头大,又派了中军前卫营十余人过去帮忙,唐古今、甘茫茫也在其中。
冬日越来越漫长,粮价水涨船高,竟也有巴东郡城内、五谷关内的百姓前来投军,可见西三州内处境艰难。
高晋隐隐感觉不对劲,这巴东郡不是降了么,莫不是奸细?难道这城内可出不进,巴东郡是要变成一座空城不成?
在剿匪中拿到了头功,中军武卫营高晋升至了校尉,万钧派他领着外军步兵营刘朝,就是招安来的土匪头子,乔装打扮成一伙粗人样子,从无边城往巴东郡一带查访情况。
巴东郡现在风声鹤唳草木皆兵,领头的魏齐只有一半兵力进城,一半兵力则在城外扎营,只待魏王一声令下,数万兵马或直捣黄龙,或等待子午谷、新城关令两队人马汇合。
五谷关的刘松虽是得到了刘社的军令立刻集结所有兵力回攻巴东郡,可部署粮草、整顿人马硬是拖了六七天才出发,现在也不知大部队到了哪里,可能在路上?
高晋和刘朝这支小分队只有六个人,均是骑马轻装上阵,腿脚功夫都不差,走出无边城的范畴,步入巴东郡的地界已经感觉官道上萧条冷寂,路上偶有饥民,这大冬天的,若非真的食不果腹,谁又愿意往城外赶路?
“斗食原本月俸十一斛,佐史八斛,生生减到了七斛、五斛,下个月怕是还要拖,听说今年年末的腊赐怕是也发不下来了,我看苗头不对,也跑了”。
“我们县令月俸三十斛,现在只有十五斛,照这样看,还做什么县太爷啊,都得讨米去了!”
“听说很多人往东逃到南郡,要么是往北走澄阳关,要么就是往西,往‘那里’去了!”几位流民在聊着天。
“‘那里’是……?”
那人口型比了个“散兵团”。
路边一个凉亭,几位流民应该是原来西三州的小吏,居然连吃公粮的小吏都要打算往万钧军方向赶路?
高晋与刘朝惊讶地对视一眼。
“若非手头还有余粮,怎会敢往外逃?那些没粮的村民怕是更难”。
“也不知怎的,那周边几个县都没有粮食了,就算百钱,也买不到一斛粟米”,一名流民露出气氛的表情,“往东的南郡好像还有粮食,我听逃出来的另一个男子说,南郡居然粮价没涨”。
“没涨有什么用,你就算去了有人管你吗?”
“那倒是,我有兄弟在‘散兵团’里做事,要不然我也不会往这条路上走了”。
澄阳关据守澄水,水运发达,本以为冬季来往商人不多,没想到陆陆续续有商船从水路逆流而上来此,看来魏国也不简单。
“甘家那边什么情况,听说他还是准备帮他外甥?”
魏焱召集王圭、郑宣焕、谢运安,以及大司马魏楚商谈,魏焱此战本意取巴东郡,同时据守澄阳关一水、巴东郡两山,为未来进攻西三州布局,但当下的局面不够成熟,从西三州的情报和布局来看,西三州刘社那小儿实在弱得不堪一击。
若是直接进攻,恐怕破坏了当下的平衡,引发不可预知的后果。
“没想到在钱银上被陈明华敲了一笔,说好提前两月支付盐都分红,现在拿粮食抵了,我大魏何曾如此捉襟见肘过”,王奎倒是没想到三国间的关系,将矛头指向了临江国的陈太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