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孙应元周遇吉与黄得功(2 / 2)
原因可能是这样的原因,但话不能这么直接明明白白的说。
在场的三人,谁不是脑瓜子叫得响的人,就连黄得功发牢骚,也是看到了问题所在,没什么法子,这才发牢骚,吐吐槽。
“周兄说的对,不管别人怎样,我们管好自己队伍就行。机会只给有准备的人,时时做好准备才行,接着练吧,练完吃饭!”
三人商量一阵,将麾下聚集,开始练刀阵。
刀光耀眼,如山而进。
“三位总旗,兵部来了人,有调令,请三位一齐听令。”兵部安排守门的小兵跑了过来,高声禀报。
孙应元、黄得功、周遇吉面面相觑,不知道兵部调他们三个总旗官有什么用。
京城里勋贵多如狗,官员跟蚂蚁一样多,他们三个,也就在这个特殊的大营里,大家相互抬举,才勉强算是沾到了军官的边儿,在外面,什么也不是。
“有具体说什么事儿吗?别的总旗得令了么?”孙应元问了一句。
“那倒没有,只是让三位尽快前去。”小兵知道的不多。
三人各自挑了个亲信,接着组织刀阵训练,这才一齐去往中军帐。
果然,中军帐里,除了兵部的人,就是他们三个。
“本兵有令,调总旗孙应元、总旗黄得功、总旗周遇吉,擢升百户,入信王府,补充护卫缺额。令至即行,不得有误。”
来人是崔呈秀在兵部的亲信,一本正经宣读完调令,换了一张和颜悦色的笑脸:
“三位接令吧!真是没想到,你们三个小到不能再小的总旗,也能和信王、本兵搭上关系,有这路子,早说嘛,早说咱们不就可以多多亲近?
崔尚书另有赏赐给三位,拿着,莫辜负了尚书的一片苦心。”
来人原本一直称呼崔呈秀为本兵,看着几人一脸茫然、没什么特别的反应,说到最后,索性就说的更明白些,点名是“崔尚书”。
赏赐孙应元的,是一柄两石弓,一看就是名家制作的好弓,山桑木为弓臂,铜为峭,上好的牛筋做弦,简单又实用。
赏赐给周遇吉的,是一把仿唐的直刀,钢口很好,乌木做鞘,同样简单实用。
赏赐给黄得功的,却是一坛好酒。
孙应元三人面面相觑,赏赐的都是好东西,正好是各人的爱好,但是收不收呢?
这事儿的诡异之处就在于,他们不知道为什么会被调进信王府,公布调令为什么不在校场营地公开宣布,为什么高不可及的兵部尚书会突然给他们赏赐。
怎么看,怎么诡异,越想越是诡异。
兵部来人有些不耐烦,鼻子里哼出来一句:“嗯?”
声音拉的很长,尾音逐渐向上。
黄得功最先反应过来,伸手接过调令和赏赐,他认得兵部调令长什么样子,也不认为堂堂兵部尚书会在大营里,对他们三个下什么黑手。
孙应元,周遇吉见状,一齐接过,口称遵令。
“那就现在跟我走吧?给你们半个时辰,交接好营中事务,我就在这里等你们。”
孙应元抬起头,小心地问了句:“那我们的部下,交接给谁?”
“呵!”兵部来人随口说道:
“这个倒没说,你们指派个人先管着吧。”
“只需要记住一件事儿,是崔尚书提拔的你们,要感恩!
懂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