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二章 东吴的想法(1 / 2)
江东建业,东吴大帝召集朝中重臣,商议国事。
就在十天前,季汉使者邓芝再次造访了建业,但跟以往的礼节性外交拜访不同,这次邓芝来到建业,正式向孙权提出了重订盟约的意向。
当然,这个时候重订盟约,对汉吴都有一些好处,但这个盟约的约束性如何,其实双方心里也有数。
不过是一个拖延双方直接交恶开战,让曹魏坐享渔利的手段而已。
但问题是,这个盟约,蜀汉可以提,孙权却不能轻易接孙权多少还要点脸的,已经连着两次背盟了,再来个第三次,他孙权的名声就该跟吕布差不多了。
所以,邓芝提出结盟,孙权打哈哈给糊弄了过去。
但,邓芝在这次朝议结束后,利用单独觐见孙权叙礼的机会,提出了一个让孙权非常心动的条件。
结盟什么的,不过是一个幌子而已,邓芝这次出使的真正目的,并不是这个。
真正的目的,是以江夏郡的归属为条件,换取孙权出兵青徐,进攻彭城或者汝南。
这个条件一出,孙权立刻明白,蜀汉这是又要发动对曹魏的北伐了。
请求孙权出兵,不过是希望能在东线分摊魏军的压力,造成上次蜀汉进攻关中时那样的两面围攻曹魏之势。
同时,也可以借机减轻荆州在东南地区的布防,抽调兵力,北上进攻宛城,策应关中的蜀汉兵马进攻中原。
以如今的天下局势来说,如果重复上次刘备取关中的战役,孙刘继续联合进攻曹魏的话,那曹魏势必会挡不住两家的联手进攻,能否保住中原,就需要打一个问号了。
虽然说,削弱曹魏对东吴来说也有利,但问题是,三年来,孙权收拢兵权和改革世兵制的效果并不明显,对北地作战的适应程度进展也很慢最重要的是,孙权终究是没有搞到足够的马匹,来组建骑兵部队。
这种情况下,帮助蜀汉进攻曹魏,东吴并不能在中原占据多少优势,最后的成果,很有可能会被蜀汉一家独吞。
实话实说,即使以孙权的战略眼光来看,这也不是一桩好买卖。
但是!
最重要的但是来了。
蜀汉拿出来换取孙权出兵的地方,是江夏郡。
江夏郡对于江东的重要性,孙权再清楚不过了。
经历过上次背盟失败的教训后,孙权再次意识到,如果没有江夏郡作为江东屏障,柴桑这等要地,随时会面临敌人的进攻,同时长沙,桂阳等地的陆路通道,也没有侧翼掩护,随时可能被蜀汉偷袭。
想想吧,当年江夏郡在手的时候,吕蒙一招白衣渡江,虽然最后功亏一篑,但终究是打到了江陵城下如果不是关羽已经占据了襄樊,又有王基仗着江陵坚固的城防死守,结果到底如何,亦未可知。
可上次背盟,江夏郡在文聘的控制之下,自己亲自领军征伐,却依然被挡在了三江口,最后偷袭荆南两郡的计划也失败了。
是的,在孙十万的心里,他不会认为是自己的指挥能力一塌糊涂,他只会认为,是因为他没有提前控制住江夏的关系。
再这么回头想起来,当年江夏在黄祖手里的时候,东吴的西进计划也一直受到阻碍,孙策,孙权两代人频繁进攻江夏,一直没有太好的成果。
这么来回一盘算的话,孙权再次坚信了自己的判断——要想全据长江防线,第一步,必须先取得江夏。
只有江夏在手,孙权在建业,才能睡得安稳,否则,江东之地,随时可能遭遇蜀汉的威胁。
现在,蜀汉愿意主动用江夏交换,换取东吴出兵北上,策应蜀汉的北伐孙权觉得,也不是不可以商量一下。
出兵这种事儿,出一个兵也是出,出十万兵也是出,你蜀汉再强势,也不能在这方面对东吴提出具体要求吧?!
好吧,就算孙权要脸,干不出派一个人去进攻彭城或者汝南的事儿来浑水摸鱼的假打一下,这很难的么?!
到时候呢,我出兵也出了,虽然因为“战力不足”没能帮上太大的忙,但我终归是尽力了到时候如果蜀汉不给江夏郡,那无理的一方,就是蜀汉了。
用最小的代价,白混一个战略要地,这买卖,孙权怎么想都觉得划算。
说真的,孙权差点就当场答应了邓芝的要求,但好在,孙权今年才四十多,还没到老糊涂的地步。
上次自己一拍脑袋,搞什么远交近攻,差点被张昭加周瑜联合起来喷死今天这事儿,还是跟臣下们好好商量之后,再做决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