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二章 东吴的想法(2 / 2)
因此,孙权再次召集周瑜,张昭,孙韶,朱桓,顾雍,步骘等人议事。
后面四个人嘛,稍微提供点建议就可以了,孙权真正要找来做决定的人,其实就是张昭和周瑜两人。
但这两人最近的身体状况,都不算太好。
张昭不用说了,老爷子今年都七十二了,在这个时代,算是高寿人瑞了。
七十好几的人了,你不可能再把他当成四十岁来用小毛小病不断,已经是张昭如今的常态了。
至于周瑜,那就更不用说了。
周瑜也已经五十多了,而且周瑜自从在巴丘捡回一条命后,身体状况就一直不太好,三年前在徐州领兵过冬,更是糟了老罪了,如果不是孙权用樊阿换来了杜度给周瑜看病,周瑜都不一定能挺过来。
这三年多的休养,周瑜虽然是保住了性命,但如今已经很少参与军中事务,近乎半休养的状态了。
这两位,真的,孙权觉得吧,真是用一次少一次了但如此大的事情,他又不能不问问这两人的意见。
召集了以周瑜和张昭为首的文武心腹重臣,孙权把邓芝的条件一说,周瑜和张昭都陷入了沉思。
这俩其实在听到孙权说起这事儿后,孙权能想到的事情,这俩也已经想到了。
看着似乎是个好机会,用一场装模做样的出兵,换取一个战略要地,怎么想都是一个划算的买卖。
可这两位,要是跟孙权一样只能想到这一层,他们也就不配在东吴享受这样特殊的地位待遇了。
张昭首先想到的是,是孙权真这么做以后的政治影响。
咱爷们已经两次背盟了,有些事,再一,再二,不可再三的。
第一次背盟,好歹有个天子诏书为借口,咱们那时候是大汉臣子,天子下诏要咱们进攻荆州的关羽,咱们不能不听虽然说出去有点扯吧,但好歹算个遮羞布。
第二次背盟,是时局有变,天下三分,咱们这么做,也是为了自己的国家利益着想,是为了全据长江,以保护江东子民这玩意儿虽然外人不怎么信,但对内,咱们也算是交代的过去。
可如果这次再跟蜀汉一起结盟进攻曹魏,那就真的说不过去了。
上次背盟也就背了,好歹也有借口,但不能再重新跟蜀汉继续结盟,必须保持一种若即若离的态度,那咱们上次背盟的借口,才会有人信。
一有好处就结盟,没有好处就背盟咱爷们的名声还要不要了?!
真要落一个“反复无常”的骂名,别说曹魏和蜀汉怎么想了,咱们内部的那些个世家大族,士卒将军们,又该怎么想了?!
所以啊,张昭是坚决反对,跟蜀汉重新结盟的私下默契一下是一回事儿,但明面上,绝对不能接受蜀汉以江夏郡为条件,换取东吴出兵北上的。
你一旦接受这个条件,并且以此为借口出兵,必然会落人口实,影响自家的声誉。
而周瑜呢,主要是从军事层面考虑,他其实也不太赞成这么做。
没办法,东吴的军制改革受限于江东世家和淮泗集团的双重压力,进行的一直不顺利,而孙权也没有彻底完成改革的决心,这事儿什么时候能收尾,连孙权本人都不知道。
如今的东吴士卒,陆战能力虽然比以前有了不少的改善,但真要在北上在平原和曹魏郡兵交锋,周瑜依然不觉得能有胜算。
打守城战也许还行,打进攻战那结果不会比三年前好到哪儿去。
如今还不到跟曹魏正式翻脸,北上进攻中原的最好时机。
而且吧,如今曹魏集团在彭城,汝南两地的防御安排,也可以说是做的相当的周密。
彭城背靠兖州,虽然徐晃,臧霸等老将军相继过世,但继任的贾逵也不是那么好惹的人,此人文韬武略全都精通,再加上一个老狐狸蒋济的辅佐以陆逊,徐盛,诸葛瑾三人之能,依然拿这俩没办法,就算周瑜亲自领兵北上,估计也讨不到什么好去。
汝南郡倒不是不可以考虑,曹休此人虽然能力也不错,但此人有些自视过高,这样的人镇守汝南,总能找到合适的破绽进攻的。
但问题是,汝南身后是许都,那边不仅有曹魏的精兵镇守,守将王凌据说也是一员文武双全之将,而且王凌本人和曹休之间的私交很不错,有了许昌作为汝南的后援,要想短期内攻破汝南,希望也不大。
因此,周瑜觉得,虽然江夏郡确实对东吴很重要,但北上进兵能取得的战果有限,搞不好还会给蜀汉做嫁衣不做也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