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序:八旗议政风云起,孤胆摄政北地归(1 / 2)
见到事情如自己所料一般发展,朱天佑嘴角微起,心中畅快自然。
八旗议政场上,无数人错鄂,豪格部提刀防范着四周,多尔衮,代善的脸上风云骤变。
四周的护卫也纷纷警惕起来,彼此之间拉开一段距离。
代善出言:“我大清传位以来,八旗议政重要无比,竖子蔫能坏了祖训?谁敢动刀,吾便将其废去旗籍,充当包衣奴才。”
…………
场上一片肃穆。
多尔衮也示意手下配合,看起来代善和多尔衮已经联合,豪格的脸上异彩连连。
脸涨的像个猪头,满脸的难堪与愤怒,但是忌惮于自己的势力弱小,也不敢轻易出手。
朱天佑暗道:“这代善不愧是两朝元勋,经验非常丰富,如果让他们拖延下去局势必然缓和,不如……”
朱天佑脸色一凝,提起端茶的木板,悄悄靠近豪格。
身旁的奴才护卫们,以为这个统领欲要上前进言,也没有什么戒备。
豪格本人更是已经急火攻心,惶恐不安,见到自己的“手下”上前,也是轻声询问道:“先生可有明策?”
“明策?给你的没有,给皇明的有。”
朱天佑好笑其愚蠢,假装上前进言,用自己的千斤之力,直接将手中拖持的木板狠狠砸向豪格,猝不及防之下,豪格被当场击倒。
刚才那一下朱天佑很有信心,从骨头的碎裂声中,他肯定豪格已经被一击毙命。
不过为了保险起见,他迅速抽出了豪格身上的佩剑,顺着他的脖子一刀下去,一颗大好的人头新鲜出炉。
“……什么!”
全场一片哗然。
随后,他趁着混乱,提着刀砍倒了几个不知死活阻挡的护卫,逃到帐外,随意劫走上一匹马扬长而去。
原本皇位的有力竞争人豪格横死当场,帐内的护卫们彼此互相警惕,第一时间,竟没有人能组织起部众追击刺客。
所谓匹夫一怒,血溅五步。
豪格的死,让多尔衮和代善彼此间的嫌隙更大。
如朱天佑所想,这次八旗议政恐怕会被破坏。
此时的他,像一脸轻松的前往山海关,将女真赶出辽东,似乎已经是易如反掌。
………………………………
八旗议政
豪格死后,多尔衮和代善默契的瓜分了豪格的部众。
加紧了议政的戒备,所有的旗人贵族接不允许携带家眷奴仆参会。
原本规模颇大的八旗议政,变为了仅有百余人的小会。
多尔衮淡淡的表明态度:“现今时局纷乱,明狗有反扑之势,陈兵辽河,危我大清基业,不能因循守旧,应当推举强人为领袖,不能为了一己私心,而罔顾国家时局。”
代善的脸色十分阴沉,多尔衮势力庞大,豪格死后仅凭自己根本无法压制,任凭自己巧舌如簧,多尔衮也不愿后退半步。
所谓谈判,是建立在双方实力对等的情况下。
代善只能一次次退让,放弃了先皇的遗愿——幼子福临,日后的顺治皇帝将无缘君位。
大敌当前为了女真的团结,他自愿做副,推举多尔衮接任帝位,年号龙武。
双方历时数日的扯皮,代善唯一的要求便是将先帝之子福临派往蒙古部,震慑蒙古诸部,多尔衮不得伤其性命,也不得随意伤害先帝遗脉。
多尔衮答应了,本以为这就是一次政治妥协。
代善又扶持了一位皇帝,却不曾想,此前他所做的一切种种,已经让多尔衮这个野心极大的人心生怨恨。
旬日后,多尔衮高坐君位,此时已经完成了登基大典的他,已经是大清名正言顺的皇帝。
他从龙之功的代善问道:“先帝遗孀大玉儿之子福临何在?”
代善的脸色惊变,这一切都是他们秘密的协议。
他想过多尔衮也许会不守信用,却没想到过河拆桥会来的这么快。
多尔衮手下悍将鳌拜和多铎出面检举代善无视王命,私放福临,并当场抓住了欲要逃离的代善。
旋即,帐内埋伏好的刀斧手上前,将代善迅速剁成了肉泥。
王命:立诛代善一家。
在场的代善余党无人敢言,也无人为其言。
多尔衮也没有牵连众人的意思,毕竟大敌当前,他也不想要引起过多的内乱。
这只是一次普通的政治斗争,一个普通的政治牺牲品,代善不愿意挑起内战,也没有足够的实力,冥冥之中,他的命运就已经注定,只是时间的长短。
自此经过了血腥的斗争,皇太极死后的乱象平息,八旗重归统一。
………………………………
五万八旗对四万日月军加一万天佑军,这是山海关大战后明清双方实力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