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问盗于孔子(2 / 2)
左邵无语,对她的固执没有一点办法。
……
鲁国的大家族,如三桓,基本集中在城东北,而外来的家族,如孔氏、颜氏基本集中在城西南。
孔丘之住宅在城南。
如今孔宅已经颇具规模。
还是在鲁侯访问楚国的时候,从鲁国选择懂得礼仪的人跟随。
一时间各大家族开始发现,在鲁国最懂礼仪的正是孔丘,一个宋国的后人。
于是三桓开始拉拢孔丘,季氏赐粟千钟,孟僖子赠给他车马。
孔子的生活才开始变得富足,也才在鲁国有了一定的声望。
孔宅在有一片竹林,孔丘就在郁郁的竹林当中,为学生们授课,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
“齐国左氏子左邵求见。”童子报。
孔丘已经收到了柳下氏的请托,此刻看了一眼挚见之礼,倒是非常丰厚。
“来人如何?”
童子说道:“虽然未有逾越礼仪的举止,但是总觉得十分生疏,仿佛和我一样,是初学礼仪之人。”
孔丘笑道:“想来是来问礼的,既然如此,就请见吧。”
左邵和柳下璃来到中庭,孔丘和诸弟子已经在等候。
他看着一眼阿姊,除了某处有些高,倒也看不出什么来,不过你这般英气勃发,是不是有些喧宾夺主。
士见面有繁琐的见面礼,花了不少时间行礼说客套话之后。
孔丘介绍了他的学生,左邵和颜无繇、仲由、曾点、冉伯牛、闵损、冉求等人一一见礼,此皆是后来进入“孔门七十二贤”的人物,还有一个琴张,来自于卫国。
左邵也介绍了柳下璃的新角色:自己在鲁国结识的柳下氏朋友。
望着眼前传说中的人物,左邵的心情十分复杂。
激动、兴奋、紧张……都是有的,他努力让自己内心平静下来。
夫子的面貌,称不上帅,只能称得上一个奇字。
左邵心道,这夫子果然和阳虎极为相似,若要有所区别,那就是孔丘的“圩顶”,即头上正中间有凹痕。
诸位弟子此时均差不多二十岁左右,他们有两个共同的特点,一是穷苦,二是孝顺,穷苦自然不必说,此时孔子名声依旧不够显赫,贵族子弟恐怕大都不会选择私学,而孝则表明,夫子的无类其实是有类的?
孔丘也趁间打量他们两人,见左氏之子年龄不大,容貌端正而态度沉稳,柳下璃英俊却勃勃有英气。
不由得啧啧称奇,闻柳下璃乃是柳下惠后人,不禁赞叹:
“令祖柳下惠,鲁国贤大夫,说话有分寸而合乎礼仪,行为多审慎而勤于思虑,可谓君子。”
柳下璃谢过,又寒暄片刻,即开始切入正题。
“如今天下,盗贼频发,不知夫子可没有好的办法治理?”
这是思索了很久才想到的问题,正好季氏失窃,问出来也极其适合时宜。
孔丘说的是:“苟上无欲,虽赏之不窃。”
这是在说,盗贼的发生是因为上层挥霍无度,上层挥霍无度势必加紧对下层的盘剥,因此才会有盗贼的出现,如果上层不贪求,即便做盗贼有奖,大家也不会做。
左邵的心情轻松了下来,果然是自己期待的夫子啊。一言而中的。
“若在尧舜的治理下,民自然可以安居乐业,若正在桀纣的统治下,而汤武还没有出现,民为盗则生,不为盗则死,民可以为盗吗?”
孔丘的神色变得凝重起来。
贵族们问他,是以统治者的立场来问,前段时间齐景公就询问他如何治理,孔丘列举了百里奚的例子,劝说齐景公启用贤人。
弟子们问他,是以治理者的角度来问,孔丘回答以治理一方之道。
然而,从来没有人真正以民的角度来问他。
你让老百姓去做盗匪,或是让老百姓去死,谁可以说出这样的话来?
孔丘沉思片刻说道:“诗里面说,‘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何不投于有道之国?”
他回避了这个难题。
“若亲友为盗,何以处之?”左邵又问。
柳下璃不禁白了他一眼,这小七,一口一个盗贼,就这样反感盗贼的身份?
孔丘答的是:“以直处之。”
左邵心中冷笑,果然如此,他说的直是公正之意,可是他所以为的公正可不是大义灭亲,而是亲亲相隐。
这让左邵更加确定,这位颜涿聚和孔子关系非同一般,甚至此时,他就可能躲藏在孔子家中。
正说话之间,忽然童子来报:“夫子,那个卞地的野人又登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