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大吴皇帝权,崩!(2 / 2)
孙权苦笑一声,摇摇头。“子范,不要再提了。夫子云,不迁怒,不二过,我却一条也做不到。丧师辱国,颜面扫地。”
朱据连忙劝阻。“陛下,胜负乃兵家常事,不必介怀。”
孙权喘了几口气。“当年刘琬曾说,我兄弟皆寿短,唯我有大贵之表,寿又最长。如今一切如他所言,我也没什么好遗憾的。只是朝堂不安,储君年幼,放心不下。”
朱据一听,心中一松。
孙权直言储君年幼,自然是不再考虑孙霸了,这倒是好事。
由此可见,孙权虽然病入膏肓,随时可能驾崩,头脑还是清晰的。
“陛下,太子二十有六,天资聪颖,又久受陛下教导,必是仁义之君。监国期间,文武称诵,臣在武昌都听说了。”
孙权一声叹息,心情不仅没轻松一些,反而更沉重。
孙和才监国几天,就有这么多好名声?
如果只是朱据的安慰之辞也就罢了,如果是孙和给了江东世家什么承诺,换取他们不遗余力的为他鼓吹,那才是他最担心的事。
想想当年曹丕吧。
为了在争嗣中获胜,他对汝颍人做了多少让步,以至于汝颍人尾大不掉。
“子范既是大臣,又是国戚,自是辅政首选。”孙权盯着朱据,眼神变得锐利起来。“依你之见,还有谁能为辅弼?”
朱据虽然有心理准备,却还是屏住了呼吸。
他与孙权既是君臣,又是翁婿,非常清楚孙权的性格。别看他已经病成这样,手段依然不可小觑。一旦应对不当,不仅首辅落空,性命都有可能难保。
他也清楚,孙权想要什么。
“大将军诸葛恪文武兼备,正当壮年,又蒙陛下厚恩,可为辅政。”
孙权的眼中闪过一丝安慰,随即又说道:“可是他新败,怕是无法服众。”
朱据再拜。“陛下,魏主举国而来,大将军以万人独当大众,有所挫折在所难免。受挫之后,能军心不乱,全身而退,便是难得。存亡之际,陛下当观其大略,不必拘泥末节。”
中书令孙弘在一旁听着,同情地看了朱据一眼。
他能理解朱据说这些有多勉强。
为了能让太子顺利继位,不要再起波澜,朱据简直是昧着良心说瞎话。以他的为人,将来一定为会这些无奈之言后悔。
孙权却为此长出一口气。
有朱据这句话,他总算可以放心了。
“就依子范所言。”孙权轻拍朱据的手背。“中书令孙弘虽是文士,忠贞不二。解烦督孙峻,亦是宗室中不多见的将才。他们二人可以辅政,为子范分忧。”
朱据眉头微皱,刚要说话,孙弘就跪倒在地,垂泪谢恩。
“臣蒙陛下厚望,当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孙权看着朱据,意味深长地说道:“子范,兄弟相残,自古就是违逆人伦之举。曹魏苛责宗室,可以为鉴。朕的儿孙就托付给你了,好好待他们。”
朱据无奈地点点头。“陛下教诲,臣铭记在心。”
取得了朱据的支持,孙权颁布正式遗诏。
传位太子孙和,以朱据、诸葛恪、孙峻、孙弘四人为辅政大臣。
丞相朱据为首辅,兼太子太傅,掌内外政务、军事。
大将军诸葛恪兼太子少傅,为次辅,掌外军。
拜孙峻为卫将军,掌禁军。
中书令孙弘掌宫内事务,协助丞相理事,辅佐新君。
除此之外,他又调整了滕胤、吕据等人的职务,有意加强了淮泗人的权力,让他们能够和江东世家互相制衡。
原本这些权力都是留给诸葛恪一人的,但诸葛恪刚刚打了败仗,实在承担不起这样的恩宠。
孙权只好退而求其次,将权力分散到其他人手中。
可以想象,这道诏书有很多隐患,江东世家会非常不满,但这已经是孙权能做出的最好安排。
他太累了。
遗诏颁布当晚,他就在懊丧和遗憾中闭上了眼睛。
赤乌十二年,冬月十三,夜,丑时初刻。
大吴皇帝孙权,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