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谁是真智囊?(2 / 2)
真是越看越不懂啊。
见桓范疑惑,曹芳不得不提醒道:“兵法有云,未算胜,先算败,桓卿不妨再说说为难之处。”
“为难之处?”桓范抚着胡须,眼神闪烁。“臣愚钝,不知陛下说的为难之处是……”
曹芳脸上的笑容淡了些。
不管桓范是装傻还是真傻,他都不满意桓范的这个回答。
“许昌有兵有粮,有将吗?大司农以为谁能指挥大军,与太傅对阵?”
他这半天可没闲着,除了练刀,就是在宿主的记忆里搜索相关的信息,谋划方案。
虽说宿主是个小透明,没什么存在感,毕竟他是皇帝,多少参加过一些朝会。再结合后世的历史,他对眼前的形势大概还是清楚的。
如果他不出面,由着司马懿整曹爽,就算按桓范的建议赶到许昌,结果也不会有什么质的变化。
在司马懿和曹爽之间,绝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司马懿,不会选择曹爽。
原因很简单,曹爽根本就不是一个合格的辅政大臣。
他不仅自身不干净,做了很多荒唐事,还不会做人,得罪了很多人。
尤其是那些老臣。
以蒋济为首的三公为什么会支持司马懿?
朝中百官为什么作壁上观?
还不是因为曹爽把人都得罪光了,所有人都盼着他倒霉,由司马懿主政。
在洛阳城中如此,到许昌就好了?
想多了。
没有人帮忙,就凭曹爽兄弟,他们能打败司马懿父子吗?
曹爽应该就是这么想的。
他清楚自己没这本事,与其退到许昌再投降,不如现在就投降。
如果不能解决这个问题,桓范的主意最多不过争取一点时间,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听得曹芳再一次换了称呼,桓范心里一紧,身体下意识地绷紧了,原本坐得很稳的屁股也抬了起来,双手拱起,眼珠转了转,沉声说道:
“陛下所虑极是。若说为难之处,当在于将。”
曹芳微微颌首,示意桓范接着说。
桓范拱拱手,眼中闪现出异样的光芒,连声音都洪亮了些。
“若由大将军出面,这件事的确不好解决。可若是由陛下出面,这件事就容易多了。比如镇南将军毌丘俭,他是先帝东宫旧臣,对先帝和陛下至忠至诚,绝不会坐视陛下遇险。又如征南将军王昶,亦蒙先帝厚遇……”
曹芳斜睨了滔滔不绝的桓范一眼,嘴角微挑。
智囊就是智囊,只要解决了思维盲区的问题,没什么能难得住他。
曹爽这个大将军解决不了的问题,曹芳这个皇帝可以解决。
司马懿搞曹爽,那是大臣争权。
搞他曹芳,那就是谋逆了。
那些人可以看着司马懿和曹爽争权,甚至支持司马懿夺权,却不会支持司马懿谋逆。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陈群之子陈泰。
司马懿收拾曹爽时,陈泰出面劝曹爽投降。等到司马昭杀曹髦,陈泰却和司马师翻了脸。
再比如毌丘俭。
高平陵事变时,毌丘俭屁都没放一个。等司马师露出不臣之相,毌丘俭立刻起兵讨伐。
如果将事情的性质由司马懿、曹爽争权转化为司马懿有不臣之心,形势会立刻逆转。就算那些在心里支持司马懿的人,这时候也会站出来支持他这个皇帝。
至少名义上如此。
这时候就有大将可用了。
但是,这还不够。
毕竟司马懿掌兵多年,又擅长收买人心,这十年装病,看着曹爽作,也积攒了不少同情分。就算有人愿意勤王,来保护他这个天子的安全,也未必会和会司马懿拼命,看着司马懿倒霉。
除非将这件事向前推一步,坐实司马懿父子的谋逆之罪。
对他来说,这真不是栽赃。
司马懿本人怎么想且不说,司马师肯定是有不臣之心的,否则不会有养死士三千这样的大手笔。
除此之外,还要有更靠得住的武力。
毕竟尊严只在剑锋之上,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
“桓卿刚才说,司徒高柔据大将军营,太仆王观据中领军营?”
“正是。”
“没有其他人?”
桓桓很认真的想了想,坚定地摇摇头。“没有。太傅勒兵洛水,其弟司马孚与长子司马师据司马门,次子司马昭据太后宫,能用的人都用上了。”
“若曹羲潜回洛阳城,是不是就可以夺回中领军的兵权?”
桓范愣了一下,随即说道:“王观本书生,与军中素无往来,绝非中领军对手。可洛阳十二门都已经被太傅接管,禁绝出入。臣亏得跑得快,再慢一步,也跑不出来。”
曹芳笑了。“如果太傅在此,而你们手中又有天子手诏呢?”
桓范的眼睛渐渐亮了起来。“那倒是有机会,至少值得一试。”
曹芳拍拍膝盖,打断了桓范,轻声说道:“桓卿去许昌招兵勤王。曹羲去洛阳,寻找机会入城。朕在这里等太傅。”
桓范又惊又喜。“陛下,太傅统兵多年,如今虽老,却愈发谨慎,怎么肯来这里?”
“放心,朕有分寸。”曹芳站起身来,看着不远处的高平陵。“朕与太傅的君臣缘分起于先帝托孤。如今朕还要在先帝的陵前,与太傅做个了断。是福也好,是祸也罢,都请先帝做个见证。”
桓范眼前一亮,不禁暗自叫好,看向曹芳的眼神多了几分狂喜。
要对付司马懿,还有比高平陵更合适的地方吗?
稳了。
但凡曹爽有天子三分智勇,何至于此?
有君如此,大魏何愁不兴?
楚庄王三年不鸣,一鸣惊人。陛下十年不鸣,这一鸣只怕要惊天地,泣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