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青山依旧在(1 / 1)
翠微山。
山不大,但取名的意思极大,翠微,山林之翠气,山气青缥色,可泛指天下青山。此山虽不大,但极有灵气,山中多药材,且功效比之其他地方产的更甚一筹,这也导致了小镇很多人以上山采药为生。此刻,夕阳已经斜挂在天边,给大地铺上了一层金色外衣,它并没有吝啬它的光辉,慷慨的分出了一部分照在低垂的云海上,映出一片火红的晚霞,一缕缕金色的光线浮动在翠微山上,给傍晚时分微黑色的山峰镀上了一层金光,云霞与山色相映成趣,宛如一张写意的山水画卷,叫人感叹天地自然之美景,几只归林的倦鸟更为这幅画卷添入了几分生气与灵动。
倦鸟回林,而忙碌了一天的农人、猎户们也开始从农田和山林中归来。
翠山镇依山而建,翠微山从南、北,西三面包围小镇,东边便是宽阔的农田,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山下的人们自然会从翠微山讨生活。但这世界猛兽毒虫繁多,若是不进入镇落居住怕是挡不住那猛兽毒物们的袭击,到头来只能落个尸骨无存的悲惨下场,即便是人们聚居在一起,也在镇落的边缘筑起石墙铁网,外设铁棘刺,内设塔台瞭望,以防备夜晚猛兽进入镇子觅食伤人。
当天边的红日将要完全落入西边的群山之下,依然倔强的散发它带给这片天地的最后光辉时,镇子中家家户户升起的炊烟也被风吹散在空中,只留下那柴木被火烧过后的独有烟火味。
小镇东边,李家宅院中,一位身穿锦衣华服的老者躺在一架匠人精编的藤椅中,眯着眼看着即将被大地吞噬的那轮红日,仿佛看到自己这行将就木的晚年,有感于年华易逝如东流之水不复还,不免想起过往一生来——
十五岁,拜师剑术大师裴怀,习剑术,好行侠
二十及冠,异族侵略,有感于国家危难,遂投身于军旅,矢志报国
三十岁便封武朝明威将军,服绯色,授金带,金夸十一。
武明德九年秋,金人南下犯边,遂领兵北上,破金军,俘虏数万人坑杀之,冬至而还,北方平定,使金人纳贡称臣,几十年不敢南下犯武朝边境。
武永昌元年秋,太子继位,安西节度使起兵叛乱,西征平叛,冬,草木干燥,火烧叛军十万,打破贼兵。第二年春,得胜归来,进封镇军大将军,服紫色,授金玉带,金夸十三。
武泰和十一年,领太子太师衔,南方发水患,祸及十余地,上书建言二十四策,含水患治理,河道疏通,赈灾施粥,流民安置,防患瘟疫,灾后重建等要策,均被采纳。
武昌平两年,加太师衔。五年秋,蝗灾成祸,奏应蝗灾十二疏,按其法应之,蝗乃止。十年冬上书乞致仕,帝不允。再三年,患病,复上书乞骸骨。帝允之,乃含泪叹曰:“吾痛失一臂矣”。加封大柱国。
年少时学剑术,向往志怪小说中好行侠义的剑客,到头来却戎马半生,其后高居庙堂之上,终日与案牍为伴,与那酒与剑,豪情万丈、快意恩仇的江湖背道而驰。
“哎~罢了,谁的一生没有几件憾事呢”。眯眼的老人看着残阳最后那缕光隐没在庭院那丛紫竹上,禁不住叹息一句。细想来人的一生确应有几件憾事,不然啊~那晚来喝酒便少了人生这盘下酒菜,酒也便少了几分滋味。
自回乡后,老人便居住于翠山镇,将李家老宅重新修缮一番后遣散了多数家仆,只留下几位仆妇照顾日常起居,食饭。这时一位仆妇走到老人身旁:“老爷,天黑了,这园中的蚊虫多起来了,还是进屋吧”。这仆妇姓张,小镇人氏,听闻李家府上招仆,又想到这位老人立下的丰功伟绩,如今衣锦还乡,荣归故里,作李家仆妇工钱自不会亏待,说出去也能增添几分颜面,由于是小镇本地人便被留在李府做工。
闻言,老人便直起身子想要离开,可平日里能轻易离开的躺椅,今时却仿若陷入泥潭一般,不管那双腿怎么用力,只能越陷越深,无奈只能伸出双手,把住两边的扶手,颤颤巍巍的站了起来。那旁边的仆妇见此情景却是不去搀扶,只因老人事先告诫过诸仆妇,说他还没到老得走不动,站不稳的那天。老人起身之后,只是站在原地颤动不止,那想要迈出的左脚如被粘在地上一般,只见其不停地抬起却不能离地一寸,上身也不停地往前一耸一耸,那仆妇见状不忍,便要上前。
“哈哈~哈哈哈~~~”此刻老人竟放声大笑起来。
“老爷——”那仆妇不知其为何大笑,便只能低声唤道
“唉~无妨,扶我回房罢”
“是”,仆妇不做多问,上前搀扶着老人回房。
廊道间此时已被点起了烛火,宛如白日,从这便能看出老人即使还乡,皇帝陛下依然待之甚厚,寻常宅院哪有财气点如此之多的烛火,等回到房间,房内早已点起檀香,阵阵檀香味使得蚊虫不可靠近,人闻之便觉清气怡人,便吩咐张仆妇取来昨日还未看完的书籍,坐在桌旁就着明亮的烛火读了起来,手边又备一只朱批小笔,好随时做朱批注解,或读到自身认可的文章道理,便圈画起来还要折起书角,以便下次再读。他虽是武将出身,但一直治学颇严,每日读书从不打破。只是没过多久,老人就觉得眼酸难忍,心思疲乏,读书之趣顿失,老人又强打精神却在不能进入专注之境,便只是手拿书籍放在桌面,两眼无焦距的盯着书面发起呆来。想起年青时睡卧沙场,寒光铁衣,纵马敌阵,剑饮头颅的沙场生涯。又想道壮年时自己运筹帷幄,善用奇兵,决胜千里,杀得敌军胆寒而逃,点袍铠于道,阻挡自己追兵。再想起自己老年居庙堂之高,针砭时弊,建言献策于陛下,保国家社稷,安天下之民。到如今只剩残年,如风中之柳叶,不知何时落地,只能闲坐庭院,看青山不老,感怀年来年去白发浓,忆往昔岁月峥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