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往事 - 新团队(1 / 2)
虽然贾承孰内心无比失望整天不苟言笑,但他依然十分敬业,再加上娴熟的dono技能,开发任务一天一天的完成,需求就像落叶被成片成片地扫走。新的组员招聘虽然没见眉目,但李羽白制定的计划列表里的任务正已稳定的速率被设置成完成。
一个半月过去,尽管李羽白依然有些焦虑,但已经没有刚拿到需求时那样的紧张。
那天与贾承孰交涉完,李羽白感觉自己将会失去对项目进度的掌控,可现在他感觉进展一切顺利,而且十分顺利。当然他感觉这也许只是暂时的,贾承孰还是可能随时会离职,然而他确定现在风险的确已经小了很多。这是李羽白进组后负责的第一个需求,贾承孰固然在一开始就给了他一个惊吓,现在的表现却又让他有些刮目相看。
joanna也多多少少有些庆幸和感谢贾承孰的敬业。如果贾承孰真的离职,或者哪怕只是磨磨洋工,考虑到传说中的新组员还迟迟没有到位,那压力就会全都落到她的肩上。虽然joanna也只是个刚进组的应届生,但说起来学习dono也已经有两个来月了,而且她还是一个每天都要跟美国人开会汇报进度的正式员工,到时候有多尴尬可想而知。
她也有些不理解贾承孰当时为什么拒绝李羽白的好意,转正不是很好吗?成为一名正式员工,在组里成为真正的同事,这对以后的职业发展必然是比外包更有好处的。
“这个人的脑子里在想些什么?”
joanna对贾承孰也有那么一点点好奇。
贾承孰当时并不知道这些人对他的复杂感受,他只是埋头在完成那些开发任务,同时也知道java组的开发跟dono一样早就在进行中。只是dono这是自己一个人在敲代码,而java那边是两个小团队齐头并进,本来自己也会是其中一个团队里的一员,每天和队友一起调试,编译,打包,部署,测试,说不定有时还会帮忙改几条sql,或者自告奋勇去完成一个页面的javascript交互脚本。
只是现在这一切都与自己无关了,等到dono这边忙完,估计java组的开发也该结束了。
贾承孰当然知道转正的好处是很多的,可是他更希望学习java,因为以后无论去留,多学一门技术没有坏处,何况还是一个正在火热起来的技术,多年后他还经常感叹一个好机会离他曾经那么近却又失去了。其实贾承孰一直只感叹自己那次没能学成java,他并没意识到这个机会确实是难得的好,比他意识到的更好,这个机会既可以让他学习java,又可以让他成为这个部门再攀新高峰的功臣之一。
如果说在女经理时期得到提拔并留下的人是第一次创业的元老,那这次如果能把美国人送来的新项目顺利完成,则必然也会有表现突出的人得到提拔,成为新的功臣。以后在部门里有任何机会,这些人必然是首批获益人群。
不过贾承孰那时候完全不懂这些,他想的只是他父亲一直告诫他的“人要有一技之长!”,而dono日薄西山,所以他需要学java。
贾承孰当然也自学过java,他读过流行的入门书籍《21天学通java》还有《servlet与jsp核心编程》,也照着书上完成过简单的电子商务网站代码。不过那不是真正的实战,现实情况是mvc框架正被java开发中被广泛使用,这也是复杂业务系统开发时的合理选择,所以贾承孰希望能在真实项目中获取实际的经验。
之前在办公区里同做dono的外包小伙伴也有去找工作时谎称自己是有java经验的,贾承孰问那人如果面试官细问怎么办?小伙伴说对方没有问那么细,如果问了答不上就答不上呗,再换一家面试就是,结果后来小伙伴真就通过了面试顺利入职。可是贾承孰是个不会撒谎的人,如果问他有没有java经验,他一定会老老实实地回答没有。
贾承孰这种脸皮薄的性格不是好事,他自己也知道,可就是改不了。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他不敢骗人,觉得骗人得来的不会长久迟早会被发现,那时候他可找不到地洞可以钻进去。
新需求开发接近尾声,新的dono开发终于招来了,这是一个跟贾承孰年纪相仿的人,但看着要比贾承孰成熟许多。贾承孰看着新来的同行,当然明白这个人是为什么被招进来的,不过他觉得这很好,起码自己不用那么累了,可以多个人一起分担一下工作。
新组员叫刘强明,是作为正式员工被招进来的,因为这个工种确实是不容易招到人了,有经验的人大部分都在转型,愿意来的也不会只想做个外包。在招聘困难的情况下,终于找到了一个据说也是一直从事dono开发的员工,这让张红雷和李羽白十分满意,他们认为现在开发接近完成,又来了一个能力相当的开发,无论是眼下还是可见的未来,dono组的风险都已经被成功化解了。
确实没什么可见的风险了,几乎只靠贾承孰一个人,dono的新需求就按期完成。java组也同时结束了开发工作,两边的代码同时测试验收,系统工作恰如预期,简直可以说是完美!
而张红雷的能力也得到了认可,美国人惊叹女经理不但帮他们打造了系统的第一版,还留下了一个出色的替代者,现在可以放心地把更多项目交给这个中国人,让他和他的团队承担更多。
部门里有两个人也通过这次考验得到了张红雷的认可。首先是李羽白,李羽白的风险意识和积极汇报还有后期推动的种种表现,以及他与美国人打交道时的能力都让张红雷觉得放心可靠,值得信赖。另一个是朱峰,朱峰作为架构师全程参与了与美国人的需求讨论,主导了技术方案设计并带领java团队完成了系统的开发,java工作的顺利完成也说明了他的能力。
不过为了迎接美国人送来的更多项目,张红雷认为团队紧接着还需要扩张,只是这件事也需要先获得美国人的同意。
报告打到了在总部cio的上级那里,不过一方面因为业务部门确实好评不断,并急迫地期望中国团队能迅速接手更多的系统,另一方面当时中国研发团队人均成本也显著低于美国和欧洲,中国分公司也有招聘名额,这样便没什么理由不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