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我们院儿(2 / 2)
“那可太有的说了”,一提到我们大院儿,我的思绪立刻飘到了三十多年前那童话乐园一般的地方?
“我们院儿在阜安路南里那边,现在还在呢,几年前我还回去看过,不过已经变化很大了,那时候我们大院儿是一个标准的直角长方形状的院子,正面朝东,有铁栏杆大院门,到晚上1点会锁,另外三面都是砖砌的围墙,过人高,和外部的区域隔开,院里只有两栋楼,一个靠南一个靠北,我们那时候都叫“南楼”?“北楼”,这两个楼按现在来说都是‘板楼’,每楼有五个单元,每个单元有五层,北楼还有一层地下室,南楼没有,院里住的基本都是我爸机关的叔叔阿姨?爷爷奶奶们,每层有三家住户,我们家住在南楼五单元四楼二号,就是542,这两个楼之间以及楼后,就是我们平常主要玩儿的地方,这样,我给你画一下吧?”我觉得光说可能描述不清,就找出纸笔,一边说一边在纸上画了起来?
“这里是锅炉房”,我指着画在两楼之间最西边的一个正方形说道,“锅炉房平常门是开着的,我们玩捉迷藏时这算是个‘宝地’,锅炉房前面最早有一座‘煤山’,就是堆满了煤的地方,大概有一层楼高,但小时候觉得特别大特别高,我们经常在煤山顶上喊其他小朋友下楼玩儿,也会比赛看谁最先爬上去,结果每次爬完都是满脚黑,煤山再往前是一大片空场,大概有个几十米长,早前这里还是土场地,我们常在这儿踢球,两边各码两块转头,院里的大孩子带着我们一起,经常是两三个大哥哥对我们一群小孩子,他们带着球跑,我们在后头追,连拉带拽的,哈哈?”
“场地的尽头也就是大院儿最东边院门的北侧,是一个传达室,传达室外面有一个搭棚,有桌有椅,常有人坐在这儿聊天,屋里面有铁皮的报箱,一格格的,每格上都有各家的门牌号,每天晚报到了都要去拿,传达室里还有一个自来水池,就一个水管儿,我们玩累了弄脏了都会去里面轮流洗胳膊洗脸,甚至口渴了还会直接对嘴儿喝自来水,玩滋水枪大战时更是要一会儿跑一趟,对了,说起滋水枪大战,那是我们夏天最爱玩儿的,也不分拨,就是互相追着大乱射,跟打雪仗似的,其实那时候真正用滋水枪的小孩儿很少,大部分人都是在洗涤灵或软塑料瓶儿的盖儿上钻一个眼儿,一剂瓶身就能喷了?”
“再说回传达室,院儿里当时唯一的一部公用电话也在这里,早前家家都没安电话,每次谁家来电了,都是传达室的负责人王奶奶在楼下喊,她有口音,叫名字的时候声音经常很怪,有时我们几个在楼下玩的小孩儿就会模仿着她的音调一起喊,特别好玩,其实喊声在我们院儿是经常听得到的,除了叫接电话,还有家长叫孩子回去吃饭的,叫回去写作业的,还有门口来了卖米的?磨刀的……每天各种喊声交杂,那感觉就像全院儿都是一家人似的?”我边说边回想着那些早已远去的日子,单纯,美好?
“其实在院门前传达室的旁边还有一块空地,只有大场地的四分之一左右,算是个小场地吧”,我继续在纸上画着,“这里一早就是水泥地了,我们人少的时候也会在这儿踢球,院儿门就是我们的球门,但是经常会有大人来制止,特别每天下班时大人们几乎会在同一时间从院门进来,所以那时我们一般是不敢踢的?”
说完了院门口,我又用笔指着图上的两个楼说道:“我们的南楼和北楼都是单元门冲北,各家的阳台冲南,所以北楼住户的阳台是可以看到大院儿里的,南楼则是单元门和卧室的窗户冲着院儿里?那时候别看谁家的屋子都不大,只有几十平米,但除了一楼和地下室,各家都有一个一平米见方的小阳台,不是封窗户的,是可以直接在阳台前把身子探出去的那种?还有,我记得那时候各单元门的旁边儿都有一个铁皮的垃圾箱,我们把垃圾从楼道的垃圾筒里倒下去,就会流到这个垃圾箱里,院里垃圾站的老爷爷每天都会来收,另外,在单元门里以及门前还停靠着很多自行车,也没什么规矩,有地儿就放,那时没谁家有私家车的?”
“是,那时候哪都这样,哪哪都是自行车,除了大街上,住的地方就没见过几辆小轿车?”晓光点头说道?
“是啊,大家都差不多,接下来我可要重点推荐一个地方了”,我故作神秘地用笔指着南楼楼后,也就是南楼南侧到大院围墙之间的这块区域,继续说道:“这里就是我们的后院儿了,别看这地方不大,但是可玩的东西可多了,是我和小伙伴们的最爱,早前后院儿还没有规划,南楼的各家就都在这里划定一块儿区域,用找来的木棍?竹枝围上,搭建各家自己的“小菜园儿”,我家也有一个,大概有个一二十平米吧,园子里会种各种蔬果,比如扁豆?丝瓜?向日葵,还有石榴树等等,特别是葡萄,几乎是各家的标配,家家的菜园儿里都会看到,大人们还会互相交流种植经验,互赠各种植物种子,等到果实出来后,也会送给邻居们品尝,那时候除了街上买的菜,其实“小菜园儿’也是各家一大主要蔬菜水果来源,因为我家的阳台就在我们菜园儿的上方,所以能时刻看到这些种植的东西的成长状况,从发芽?长叶?开花?结果直到冬天变得光秃秃,然后再发芽,一年四季不停轮转,我妈那时候常带着我下楼到菜园儿浇水?摘扁豆?采葡萄,几乎每隔几天就要去,可以说,‘小菜园儿’算是那个年代院儿里各家生活中一个很大的乐趣?”
“你们常在小菜园儿里玩吗?”晓光问道?
“不是,各家菜园儿都是围起来有小木门锁着的,我们要是没跟人家打招呼就进去肯定会被当作偷菜的?实际上,我们最喜欢的地方是在菜园前到院墙间的这块儿,那时候这里属于大院的边缘地带,没有人规划收拾,除了种了几棵杨树,地面凹凸不平,布满了各种大石头?碎砖头,还有油毡什么的,甚至靠东边还有个小土坡,非常天然,我们那时候常在这里抓蚂蚱?抓蛐蛐儿,我记得夏天的时候,每翻开一个石块,都会看到下面爬满各种各样的小虫子,巢虫是最多的,还有钱串子?蜗牛?土鳖,甚至还能翻出来长蜈蚣?小蝎子什么的,那时候我们比看谁胆子大,谁能把‘厉害的虫子’放在手里几秒钟谁就赢了,那种既怕又要逞能的感觉真是太难忘了!”
“模仿小人书和评书里的情节骑马打仗也是我们的日常,我们每个人都会在家里收集各式各样的‘兵器’,都是在外面捡到的,长的竹竿当作大枪,短的两根木棒当作双锤,还有各种自命名的‘青龙偃月刀’?‘金箍棒’?‘开山神斧’……都是为了下楼和小伙伴们‘切磋比划’准备的,我们那时会把下楼玩的小伙伴们分成两个阵营,好比刘备方战曹操方这样,每方都会选一个做统帅,再选一个做军师,也就是副帅,其余的都是大将,分好后大家就在后院儿‘厮杀’,各执自己的‘兵器’,捉对儿有招有式地打,如果打不过可以跑,直到最后哪边把对方的统帅捉到就赢了,那个小土坡也是我们的‘宝地’,我们叫它‘后山’,我们会在这儿玩攻守大战,一拨人作为被困在坡上的,一拨人作为要冲上去的,‘混战’一片,边打还边想着连环画里的画面?”
“对了,秋天‘拔根儿’也是我们常玩的,杨树叶落下后,我们就会跑到后院儿,在一片片落叶里仔细寻找各种‘大根儿’,就是特别粗的那种,然后放在鞋里,把它闷黑,那种根儿是最结实的,很难被拔断,除了这个,我们还会学‘格格巫’做毒药,还有挖陷阱?粘知了,还有养蚕?东南西北?玩砸炮枪……真是随便一想就觉得那时候可玩儿的东西真是太多了,简直说不完?”我一口气说了很长时间,感觉嗓子都有点干了,晓光在一旁用手拖着腮帮子,看起来像是被我侃晕了?
“老夏,你小时候可真幸福啊!“晓光回过味儿来说道,“这些内容咱们都给做到‘元乡’里吧?”
“好啊,要是都能做进去,那我就天天在里面不出来了,哈哈?”
“一直都是这样吗?后来你们院儿有变化吗?”
“有啊,我刚说的主要是8年代,到了9年代,我们大院儿的样子就有些不同了?”晓光的提问又让我的脑海里浮现出大院儿9年代的样子来?
“9年代初,我们院儿就重新规划设计做了一些整修了,锅炉房前的煤山没有了,院中心的大土场也变成了水泥地,和院门前的那片小场地连在一起了,在大场地的南侧就是南楼单元门的前方修建了两个长方形的水泥花坛,我记得每个花坛外侧都有一遛儿短绿植,坛里好像种了一些月季?‘死不了’什么的,在两个花坛中间还有一个水泥做的乒乓球台,感觉比标准的案子要小一些,但是没有网,也没有拍子和球,每次谁要打都要去周围找几块儿‘板儿砖’放到案子中间作网,拍子和球也要自己先准备好,即使这样,这个地方仍是大家平时活动锻炼的一个中心,每天都有人在这儿打球,不只是孩子,很多大人也喜欢,要想占上这块地方,就要时刻趴在窗户前瞄着,什么时候没人了赶紧下来?”
“除了这里,大院儿里还有一个很大的变化就是盖了‘车库’,不是汽车库,而是自行车库,南楼和北楼都有,南楼的就在后院儿,以前很杂乱没收拾的那块地方被重新规整,建起了两个青砖蓝棚的大房子,专门存放自行车,每个大概5平米左右,有上锁的大铁门,各家都配有钥匙,这个建起来后,我们这些昔日的‘捉虫敢死队’就没地方活动了,只能在院儿里残存的一些‘天然场所’偶尔翻翻,不过幸运的是,那几棵大杨树和‘后山’都被保留了下来,拔根儿和骑马打仗还是可以玩的,还有各家的菜园儿也都还在,夏天从我家的阳台上望下去,依然是绿色一片?车库建起来后,院里各单元门口停的自行车就少多了,加上纯土路也越来越少,整个大院儿都显得更加干净清爽了,但是那种混杂着青草味儿和猫屎味儿的自然气息也淡了很多?”
“理解,老夏,我觉得你给的信息已经很多了,时间有限,我一会儿还要和他们几个聊,要不这样,我这边先按你说的这些做一个大概的基础规划图,你也再想想,看看还有没有什么要补充的,包括大院后面的变化,咱们下周再继续碰?”晓光抬腕看了看手表说?
“好啊,今天真是聊嗨了,其实还有很多想说的,我回去也梳理下,整理出来再详谈?”
“好的,没问题?”
回到测试室,换了老白去聊,我心里还是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脑中仔细搜索着儿时的回忆,晚上回到家,我又找出来几本小时候的日记,一篇篇翻看,寻找那些深埋在旧时光里的“宝藏”,真希望能把大院儿带给我的一切美好都在“元乡”里呈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