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变法之道(1 / 1)
“陛下所提到的问题,臣近段时间查看在历年来的户部账目等相关文档中倒是有些了解。臣说一些数字,陛下和各位同僚就应该知道我大明已经到了什么地步了。”
“洪武年间,夏秋二税米2473万石,麦471万石。到成华初年,土地集中,赋役不均,人口流移,地方买嘱书吏,隐匿赋税,政府每年公征米2216万石,麦462万余石。正德后,税收更降到米1822万余石,麦462万余石。但政府的支出却与日俱增。特别是在正德期间,边境经常遭遇外族入侵掠夺,政府因添兵设饷,而导致军费大增。据户部统计,正德时候,各边饷银达525万两,修边、赈济等所需又8余万两,两项合计约13万余两。而正税、加派、余盐贩卖,加上其他搜刮,总共才9余万两。据户部统计,而陛下新登基,太仓仅存银13万两,而应支官军俸银135万、边饷银236万、补发年例银182万,三项通计总支出银需553万两。以当时的现银当之,只够3个月的开支。京仓存粮,也只是够支在京的官军月粮的两年余。这就是我大明王朝的财政拮据到了何等可怕的地步。”
“而幸亏陛下抄没江彬、钱宁等佞臣家产。从抄江彬家,“得黄金七十柜,白金二千二百柜,其他珍珠不可数计。”黄金每柜15两,白金每柜2两,如此计算,抄江彬共得黄金15两,白金四百四十多万两。抄钱宁也“得玉带二千五百束、黄金十余万两、白金三千箱、胡椒数千石。陛下将这些财物拨给户部来弥补了国库的空虚解了燃眉之急,才使得朝廷勉强的运转下来,然而现在各处都要用钱,这笔钱支撑不了多长时间。”
袁宗皋缓缓的将一些数据说了出来,其余人听到则是不敢相信,没想到表面上强大的大明,其里面已经千疮百孔,帝国黄昏的地步了,而那些人依旧趴在大明身上疯狂的吸血,完全不顾这座大厦是否在下一秒就要倒塌的样子。
“不止这样,此时,在北方,蒙古、女真时常入寇边塞,在南方,叛乱时作。黄河屡次决口,动辄漂县数十。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现在大明能够真正善战的军队基本上没有多少了,而且在这种情况下还有很多人吃着空饷,中饱私囊。”
杨一清此时见王守仁和袁宗皋都站了出来说出激烈的问题,他也忍不住的将自己在总督三边时遇到的情况说了出来。
朱厚熜听完后点了点头随即看向最后的费宏。
“朝廷吏治不得不改革了,国是日非,政治混乱,大臣勋戚和宗室贵族利用特权,请乞庄田、强占民田,私役京军、破坏盐法。臣记得孝宗帝在位期间,基本上能够亲贤远佞,广开言路。特别是在位末期在内阁大学士刘健、谢迁、李东阳及吏部尚书马文升、兵部尚书刘大夏等人的辅佑下,欲对盐法、庄田等弊政进行一番清理。但因改革触及大贵族利益而遭到强烈抵制,甚至孝宗帝的英年早逝都有可能与反改革的阴谋有关。接着,武宗帝即位,刘健等辅政大臣欲利用孝宗遗诏“厘诸弊政”,即对所谓孝宗生前欲兴革者,都遵照遗诏进行。但武宗帝宠幸“八虎”宦官,遗诏中所列当兴革者,皆废除不予实行。正德朝政陷于宦官、阉党、佞幸手中,武宗帝更加为所欲为。说句大不敬的话,武宗帝整整十六年的统治使原本就危机四伏的王朝大厦愈加呈现将倾之势。而纵观历史上所有的改革者都没有好的下场,所以臣斗胆问陛下,还要坚持改革吗?”
费宏抬起头来挺起身无畏的看着年轻的新帝,他需要一个回答,一个能让他为之奋斗即使是牺牲,也要一往无前的答案。
“朕知道你们所忧所虑,历史上变法的不少,如魏国的李悝变法、楚国的吴起变法、齐国的邹忌改革、韩国的申不害变法、秦国的商鞅变法、宋朝的王安石变法等等。有的虽然变法成功了,但是改革者的下场却极为惨烈;有的变法只执行到一半就遭到重重阻力而草草收场;有的变法变着变着就改变了原初的衷心,转而又投身到既得利益的那一边去等等情况都有。但是朕今天在此就要给你们吃个定心丸,大明是该到了下重药的时候了,是到了改变的时候了,朕变法之心坚如磐石,没有任何人可以阻拦,哪怕是那些大臣背后的各个利益集团,宗室勋贵等等都不行,谁拦朕,朕就让他见不到明天的太阳。而你们这些追随朕变法的人也不会死,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这种事不会发生在你们的身上,只要你们一直有一颗忠君爱民报国之心,朕会让你们一直尽情的施展心中的才华。”
“甚至朕会建造一座麒麟阁,用来纪念表彰那些为大明做出过杰出贡献的功臣,并命画师画像,并将画像置于楼阁之中以留世代称颂。”
底下四人听到朱厚熜的一番话不由得心情澎湃起来,谁不想一展抱负,青史留名。奈何之前都没有遇到明主,如今这个机会来了,错过了那就会后悔十代。
“臣等誓死效忠陛下,为我大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好了,各位爱卿,朕可不希望你们死,朕还有好多事情需要各位爱卿去做。既然各位爱卿都提到了大明的各种问题,以朕看到,目前想要整个变法革新能否启动并取得成功的前提就是整顿吏治,朕认为“致理之遣,莫急于安民生;安民之要,惟在核吏治”,所以说整顿吏治刻不容缓。”
朱厚熜抬手示意四人平复心情坐下来慢慢畅谈。
“陛下所言极是,以臣愚见,应该明确把“核吏治”当作“安民”、“治理”的前提。围绕“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等方面,大刀阔斧进行整顿,以刷新振举“纪纲不肃,法度不行上,下务为姑息,百事悉从委徇,以模棱两可谓之调停,以委曲迁就谓之善处”的颓风。惟有加强集权,重诏令,振纪纲,方能“张法纪以肃群工,揽权纲而贞百度”,革新法令才能畅行无阻。”
费宏不愧是历经三朝,辅佐过二帝的政治家,在听完朱厚熜的一番话后,果断的展现出自己多年的从政经验,言简意赅表达出自己的政治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