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2)(2 / 2)
他拿了常把总的条子投了清总兵刘松山,作战彪勇有了军功,被推荐参试武举,是个武举人。甘肃通渭人,但这时他老家有一房老婆。
张兆甲做事简单粗暴有效。杀狼吃肉顺带娶媳妇,后来人称“张狼”闻名陇东。
“家有三斗粮,不当孩子王。”落弟秀才老童生李复科又一次重操旧业了。上一次是三十年前,幸蒙常知县在海喇都修堡栽树办学成就了他在公家办的学塾里拿上教鞭和戒尺,教了城里几个乡董土财子弟和丁善人孙子丁得旺等几个调皮捣蛋的娃。常知县一走几个回民娃又去扛上骆驼肩胛骨念经去了。义学失效了后,他也没馆坐了,靠替人写信、春联、契据、状子和帮办婚丧喜事等挣扎着糊口。
光绪朝的后几年,朝廷废科举,下兴学诏,改良教育。虽近六旬的老童生李先生有了就业机会,他穿着一件洗白了的长袍青布衫,精气神还好。尤其今儿,挺胸抬头走得端正,一改人叫他“酸儒、臭老九、百无一用是书生”的落魄相。
从县城到五里墩,他边走边感慨:中国几千年了,第一个教私塾的不就是孔圣吗!既然现在尊孔拜孔,有人为撒还叫他“臭老九”!
他一辈子最憎恶蒙古鞑子。因为元朝把人分成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娼九儒十丐十个等级。
读书的在元朝的地位还不如在海城县城墙下黑窑里卖肉的烂婊子,仅成了比掂着打狗棒讨饭的叫化子略高了一点排名的老九。
这简直是对读书人的奇耻大辱啊!蒙鞑子,我日你老先人!路上的李先生心里又咒骂了一回。
——其实他没有明白:蒙古人认为,金、宋灭国,都因为儒教。儒学酸腐没起好作用,有害无利还误国。元朝用你能行,但定规矩歧视你。
再说读书人的“百无一用”。你中了科举就进了仕途,有官当了就有出路;考不上,你纵有一肚子学问,但所学都是四书五经,不能谋生。社会好了,只能当“孩子王”没地位,还受气。
五里墩焕才、家义两个乡首、社头和学生父兄家长在学馆前等他。李先生感觉受到了莫大的尊重,脚下生了风,几个快步飘进了乡公所改办的教馆。
北墙上挂着一幅孔圣像:慈眉,儒衫飘袂。沉静,若有所思。
供桌上只有一个香烛坛。焕才却把供桌上应祭放的三牲、水果这一序程给省略了。
李童生今儿没介意,只让几个蓬头垢面脏嘴害眼的娃娃弟子,把手脸洗干净了才开始拜孔圣:
岁在丁未,时维仲秋。君子道长。
修己以敬,恭俭礼让。崇德辨惑,智慧深广……
老童生行得是华夏传统礼仪中最高最隆重的四拜礼——敬天地君父亲师。
——这个四拜礼现在在中华大地上不出现了。但韩国却继承了下来。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也……”
老先生一揖少退。再一揖俯伏。两手齐按地。先跪左足。次屈右足。顿首至地。即起。先起右足。以双手齐按膝上。次起左足。仍一揖而后拜的重复了几个回次。
几个净了脸的弟子,一爬一起时鼻涕哈喇子又流了出来。抓哥挠腮、挤眉弄眼、爬不像爬跪不像跪的根本跟不上老师的节奏,撅着勾子慌乱的憨态倒把人惹乐了。
旁边的人但只能憋着捂嘴,不敢笑出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