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星凋零:卫青走了(1 / 2)
荒唐的忽悠闹剧
元封三年,大汉兵威,传播四海。东边灭了卫氏朝鲜,西边破了楼兰、姑师。这一年,值得大汉,弹冠相庆。
解决了东边、西边的战事,刘彻又将目光,放在了匈奴。以赵破奴、郭昌二将,以防范匈奴。郭、赵二人,配合默契,彻底掌控了运河,使其成为大汉的内流河。
刘彻为了巩固战果,修了很多塞、障。
如西河郡设制虏塞、眩雷塞、翁龙障和埤是障。
又如,在上郡筑匈归障。
再如,在北地郡筑浑怀障。
大汉将边塞往北推进,而,匈奴不敢言。真如贾谊的《过秦论》,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抱怨。
此时,匈奴单于叫乌维。于元鼎三年袭爵,成为匈奴第六位单于。
乌维继位,匈奴正处于日落西山,为了维持匈奴在草原上的霸主,已然不易,更不敢明目张胆招惹大汉。
好不容易,有个羌盟友,他硬气了一回,攻击大汉,还被反攻。
刘彻亲率十八万将士,北登单于台,派出使者向他下战书。乌维也不敢争锋。
乌维不敢武力欺压,就用示弱的方式,与大汉玩起了文斗,并屡次派使者到汉朝请求和亲。
大汉见匈奴有意和亲,也将利用这个机会,一举解决边患。故而,这场荒唐闹剧,第一个使者出场了。他叫王乌。
大汉以王乌为使者,前去试探匈奴虚实。
乌维见大汉派出使者前来,又用强硬的手段,要求汉使用匈奴习俗,才肯相见。
王乌出生在北地郡,常年与匈奴打交道,懂得入乡随俗。所以,他遵照匈奴习俗,去掉旄节,墨黥面。
乌维见自己在言语上战胜大汉使者,与之交谈,甚是高兴,欺诈说,派太子到汉朝去当人质,以求和亲。
王乌回到大汉,禀告了这次出使匈奴的成果。
刘彻为了确信乌维所言是否属实,又以杨信为使者,出使匈奴。
乌维用同样的招式,要求杨信:去掉汉朝符节,墨面。
杨信代表大汉使者,面对匈奴的无理要求,义正言辞的拒绝。在杨信眼里,去节和黥面,是对大汉的侮辱。自己身死,不足道哉。辱汉,绝不答应。
无论乌维使出浑身解数,哪怕将无赖精神发挥到淋漓尽致。杨信都坚守底线和原则,始终牢记大汉男儿宁可丢了性命,也不能忘了气节。
乌维和杨信的较量,后者获胜。乌维不想表面关系破裂,只好坐到穹庐外面接见他。
两人又进入新一轮对话。
杨信为了掌握话语的主动权,抛出底线:送太子为质,以求和亲。
乌维反击道:故约汉尝遣翁主,给缯絮食物有品,以和亲,而匈奴亦不扰边。今乃欲反古,令吾太子为质,无几矣。(以前是汉朝送高贵的女子前来匈奴和亲。现在怎能要我送儿子?
这句话一出口,和亲,谈不下去了。既然谈不拢,那就不多费口舌,不谈了。杨信回到汉朝,向皇帝上奏出使成果。他虽没有完成谈判的任务,却也维护了大汉的尊严。
刘彻为了弄清楚匈奴是否真的有诚意,又派王乌前往。
乌维见来了老熟人,又开始了他的精彩演技,说了这样一句话:我想要去汉朝觐见皇帝,当面和他结为兄弟。
王乌信了,回到长安,上奏皇帝。
刘彻听后,不仅信了,还在长安为乌维修建了邸宅。然,左等右等,乌维始终没来。
被忽悠的刘彻,又派王乌出使匈奴,问他为什么没来。
乌维忽悠他,找了这样一个借口:汉朝使者的身份不够高贵。
为了表示诚意,乌维还派出使者,跟随王乌前往长安,说明情况。就在乌维谎言即将被拆穿时,一个突发事件发生了。
匈奴使者在长安生病了,经过抢救无效死亡。
这个敏感的时刻,匈奴使者死在了长安,容易产生不必要的误会。
汉朝为了避免产生误会,以路充国为使者,佩二千石官员的印绶,护送匈奴使者的遗体回去,还赠送数千金安葬。
乌维正愁没有理由,结束这场忽悠闹剧。现在,他有了。乌维以大汉害死他的贵使为由,拒绝和亲。为了报复汉朝,扣押路充国等人。
随着,路充国被扣,这场忽悠闹剧,总算落下了帷幕。
这下,刘彻也清醒了。
对待匈奴,只能用武力说话。然,现在不是最佳用兵时刻。现在,刘彻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西汉十三监察区
汉、匈除了文斗的忽悠大戏和一点小摩擦之外,没有大的动作。总体来说,汉、匈边境,还算安宁。
处理完匈奴这件事后,刘彻对大汉境内进行了改革。
此时,刘彻年龄已经五十岁了。他统治下的大汉版图,空前辽阔,远超前人。版土之大,亘古未有。
北至蒙古大漠,南抵越南北部,东、南临海。东北至朝鲜半岛,西北抵达西域,西南控云南之巅。
如此大的疆域,如何管理,是一大难题。
刘彻是这样做的,将近畿、准近畿地区,以长安为中心,设为为司隶。其他地区,设十三部监察区。此举,被后世称为,十三洲。
这十三监察区,分别是凉州、朔方、并州、幽州、冀州、青州、徐州、兖州、豫州、益州、荆州、杨州、交趾。
为了更好管理十三监察区,朝廷废除丞相史,置监察刺史。从此,又多了一个名字:刺史。
为了对刺史进行监督,避免与地方勾结,为祸一方。他们的待遇不高,不能干涉地方政务,只有监察的权力。
为了提高刺史工作积极性,给他们规划了一条上升空间,汇聚成九个字:干得好,工资高,提拔快。
为了不让刺史受地方官吏限制,又给了他们相当大的监察空间和监察权力。如果地方大吏犯了错误,刺史就可以根据朝廷颁布的《六条察郡之法》,又称《刺史六条》,依法办事。
为了避免刺史和地方官吏相互勾结,危害百姓。
刘彻又想了三个办法:
其一,减少刺史和地方官吏的接触时间:固定刺史出行时间在秋季。
其二,刺史流动办公地点,巡察各个监察区。
其三,提高升迁途径:干满九年,就可以位列两千石高官。
就这样,汉武帝在元封年间,又进行了一次改革。
前有秦皇,一统天下,设三十六郡。
后有汉武,威加四海,设十三监察区。
卫青后十四年
一个人去世,又给刘彻带来了悲痛,他就是卫青。
卫青,在前面介绍了他的事迹。
他从不被家族待见的私生子,平阳公主府中的骑奴,逆袭了自己的人生。尤其是七征匈奴,他用军功,成为汉武帝时期一个闪亮的将星。与外甥霍去病,更是被称为大汉双壁,成为一段传颂佳话。
怎知,漠北之战后,霍去病暴毙,而,卫青也没有在名将的舞台上发挥余热,再创辉煌。也可以说,漠北之战,也成为卫青最后一战。
从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元封五年(公元前16年,对于卫青后十四年的生涯,史料记载很少。似乎,这个大汉耀眼的帝国双壁,成为了透明化的人物。
经过不断查阅资料,从其他人的事迹那里,还是能够理清卫青做了什么事。现在,从侧面来看一下,卫青最后十四年。
这十四年期间,卫青总共发生了四件大事。
第一件:外甥暴毙,三个儿子侯爵被废。
外甥霍去病,其军功和地位,是足以与他比肩的男人。霍去病去世,无论是对大汉,还是对卫霍外戚势力而言,都是一大损失。
霍去病去世,一年后,卫青的长子卫伉,侯爵被废。
话说,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卫青发动了新一轮北击匈奴之战。此战,卫青重创右贤王,打出了大汉的风采。
刘彻很高兴,加封卫青食邑六千户。不仅派人给卫青送大将军印,奠定他在军中的至高地位。还将卫青的三个儿子,都给予封侯。长子卫伉被封为宜春侯,次子卫不疑为阴安侯,幼子卫登为发干侯。
卫氏一门封四侯,可谓是荣耀至极。
元鼎元年(116年,卫伉侯爵被废。
理由:矫制不害。
所谓矫制,即假传圣旨的意思。
汉律对矫制的处罚,也会根据情节轻重定罪,分三种。
其一,大害:腰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