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笔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 历史军事 > 西汉那些事儿:汉武盛世 > 千古第一阳谋:主父偃献推恩令

千古第一阳谋:主父偃献推恩令(1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带着三位大神称霸意甲 世界升维计划 四合院:开局签到秒变强 霍格沃茨最强哑炮 第二帝国时代 基地签到三年,成为全球特种之父 新婚夜,我亲了渣男的战神皇叔 医路高升:从急诊科医生开始 惊!他居然是个顶级alpha 叶天神

大汉四路出击匈奴,损兵折将过半,从这个现状来看,匈奴的确很强。要想横扫匈奴,就要全面开战。此时,出击匈奴的作战意图,已经完成。现在,刘彻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暂且不能全面开战。

匈奴,朕,让人多蹦跶些时日。

如今,刘彻要做的事,就是要解决同姓诸侯王的问题。

话说,匈奴寇边大汉,有一位诸侯王主动上书,请求讨伐匈奴。这位诸侯王,就是江都王刘非。

现在,来说说,江都王刘非那些事。

江都王刘非

汉文帝前元十二年(公元前168年,太子刘启迎来了第五个儿子。这个儿子,是程姬所生的第二子,被刘启取名为非。

刘非与诸位兄弟相比,有个独特的爱好:善武。

汉景帝二年(公元前155年,加封皇子为诸侯王。

十四岁的皇五子刘非,被加封为汝南王,定都上蔡。

汉景帝三年,以内史晁错改革,强行削藩,导致以吴、楚为首的刘姓诸侯王反叛。

刘非是汉景帝的儿子,自然要拥护朝廷。

面对声势浩大的反叛,十五岁的刘非没有被唬住,相反很兴奋,不仅主动上书击吴,还想亲自率军平叛。

汉景帝见老五请命出战,高兴的同时,封他为将军。

刘非在战场上,十分英勇,多立战功。吴破,刘濞死,大汉境内的诸侯王重新洗牌。

刘濞坐镇东南五十二年,有很强的势力。一般的皇子,很难镇住吴国的残余势力。刘非破吴,战功显著。于是,汉景帝将吴国这块疆域交给了老五刘非。

刘濞时的吴国,坐拥三郡五十三城,定都广陵。汉景帝将吴国固有疆域缩小,并改名为江都国,定都广陵。刘非的江都国远不及刘濞的吴国。

刘非十五岁从汝南王改封为江都王,从小郡到大郡,年少成名,还因军功,被汉景帝赐给天子的旌旗,更加令他轻狂骄奢。

汉景帝在位时,对诸侯王加强了严格监管,刘非不敢有丝毫逾越。毕竟,老大刘荣、叔叔梁王刘武的下场,他还是知道。

汉景帝去世,新帝刘彻年幼,此时,江都王刘非有二十九岁。

据史料记载,刘非在江都国做了这样几件事:好气力,治宫馆,招四方豪杰,骄奢甚。

这几句评价,可不是好评价。

有军功,有天子旌旗,治宫馆,又招四方豪杰,这是干什么呢?

难不成,想树立美名,图谋天下的野心。

刘彻继位之初,公卿大臣为了避免诸侯反叛事件,再次上演,对诸侯王进行了严格监控。这些举措,导致诸侯王怨声载道,中山王刘胜趁着家宴,还献上《闻乐对》,以求放过。

刘非做的那些事,其意思很明显,刘彻岂能不知。然,两人毕竟是同父异母的兄弟,只要刘非不太过分,刘彻就不会选择动刀兵。

元光元年,刘彻再次推行新政,获得第一名的董仲舒被外调江都国为相。

刘非面对朝廷派来的人,很不乐意。显然,这是老十派来监督他的人。然,刘非是识时务的人。不仅惹不起,现在的皇帝,连董仲舒的大名,也惹不起。惹不起,就善待。于是,刘非没有为难董仲舒,还对他礼遇有加。

然,刘非年少成名,骄奢蛮横,为江都王二十多年,自认为比得过长安的皇帝。有些坏习惯,依旧不能改变,更掩藏不住吞并天下之志。故而,刘非将董仲舒称为管仲,而将自己比喻成齐桓公。齐桓公是春秋时中原诸侯首位霸主。管仲是辅佐齐桓公称霸的人。刘非这般比喻,显然是有壮志雄心,不甘心困守在江都,而是想夺位,据拥天下。

董仲舒是聪明人,怎能听不明白。他对刘非进行了规劝,还说了这样一句话:夫仁人者,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刘非哪里听劝,却也没有表露野心,静待时机。当匈奴入侵大汉,刘非立马上奏,请求带兵,横扫匈奴。

面对刘非之举,刘彻第一反应是包藏祸心。你不做好地方诸侯王应有的本分,却干涉朝廷内政。

打,与不打,这是朕说了算。

刘非之举,无疑是僭越。刘彻打,顺了他的心,刘非会不会趁着汉匈交战,有所图。毕竟,汉文帝三年,曾大举反击匈奴,因济北王刘兴举反叛而告终。江都王刘非之举,只是单纯的拥有一腔爱国之情,还是趁着汉匈全面开战,另有图谋。

刘彻不打,就会被人说,他的胆色比不过江都王,进而会有很强的负面影响。

江都王刘非上书请战之举,令刘彻不满。为了敲打刘非,直接罢免董仲舒江都国相。

一年后,刘非没有实现王图霸业,最终郁郁而终,离开了历史舞台。他也是汉武帝时期,得以善终之一的诸侯王。

江都王刘非死了,但,诸侯王势大,觊觎朝廷者,大有人在。如果不解决这个隐患,刘彻是不敢与匈奴全面开战。外有敌寇,内有隐患,先内,才能集中力量对外。

这时,有一个人知道了皇帝内心的担忧,不仅发现了问题,还提交了方案解决问题。这个人,就是主父偃。

现在,来介绍汉武帝时期,一个不可或缺的人物,荣获天下第一阳谋西汉名臣主父偃。

主父偃逆袭之路

主父,这个姓氏很少。据史料记载,赵国最有作为的君主赵武灵王,晚年退位后,自称主父。从此,有了这个姓氏。后来,赵氏中有人,以先祖之名为氏,就有了主父氏。

主父偃与赵主父之间有什么关系,史料没有明确记载,却告诉我们,主父偃出生在齐地临淄,且家境贫寒。

西汉时,贫寒子弟要想出头人头,要么依靠军功,要么通过读书。主父偃选择了后者,想要通过读书,改变自己的命运。

齐鲁大地,诸子百家,文化盛行,出了很多文化大宗师。

主父偃有两个偶像:苏秦、张仪。

所以,主父偃走上了一条路,学习鬼谷子学派的纵横之术。

战国时期,万乘之国有七,相互征伐。其中,鬼谷一派以纵横之术,将天下诸侯视为棋子。主父偃学纵横之术,期待着自己学有所成,能如张仪、苏秦之流,叱咤风云。怎知,主父偃学会纵横之术,想要出仕,现实却给了他一个响亮的耳光。

此时,汉家天下太平,很少有纵横家立足之地。也可以说,战国七雄时代最热门的专业,在西汉时,成为了冷门专业,且没有市场前景。

皇帝姓刘,诸侯王也姓刘,天下刘姓一家。且,天下太平。主父偃学的纵横之术,完全没有用武之地。

有句话说得好,树挪死,人挪活。主父偃年轻,不知道那门专业好就业,选择了纵横之术。如今就业碰了壁,为了活下去,就要重新选择对口的专业。

文、景二帝,是开明之君,也注重文化事业的发展,儒家治学,成为重点培养对象,还在朝廷设置五经博士。尤其是汉景帝,将文化事业推向高峰,还组织人手,修著《公羊春秋》。

跟着朝廷的大政方针走,总没有错。所以,主父偃又选择重头开始,学习经学。其中,《易》、《春秋》成为他重点学习的对象。

主父偃学有所成,自信满满,踏上了游学之路。

主父偃是临淄人,学有所成,就要为故乡效力。然,齐王没有给他施展才华得舞台。主父偃离开齐国,又在齐地的诸侯国谋求出路,结果也是一无所获。

这里就要谈及到主父偃有一个不好的性格:不善搞人际关系。

齐鲁大地,出师名门的人,太多了。主父偃这种没有名师,也没有出名的同学,家境贫寒,且个性过于自傲,又不懂得搞好人际关系。想要混出头来,简直是比登天还难。

史料给我们留下了主父偃凄惨的画面:齐地诸侯王不用他、儒生排挤他、亲友看不起他,就连妻子也嫌弃他。他学贯百家,博学多才,胸怀大志,却时运不济,命途多舛。不仅很不得志,到处碰壁。还无以谋生,衣食不周,又借贷无门。

没有君王赏识,遭到儒生排挤,还受到亲朋好友冷嘲热讽。齐地,主父偃是混不下去了,就想着走出去闯荡一番。离开齐地,主父偃北游燕赵,奔走中山,讲学游说,历尽坎坷,结果依旧,无人赏识,未受礼遇。

奔波数十年,主父偃依旧没有出人头地,混得相当凄惨。依旧无人赏识,过得穷困,难以立足。一般人遇到,主父偃这种情况,开始全面否定自己,陷入沉沦,向命运低头。

主父偃,屡屡受挫,也开始反思自己。

是他,没有才华。

是命运如此,他就该平凡渡过余生。

然,主父偃不信天命,要与之斗一斗。自我反思之后,主父偃得出一个结论:金鳞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化作龙。

不是他没有本事,而是地方诸侯王根本施展不了自己的才华。于是,主父偃做了一个决定:西去长安。

主父偃说走就走,去了长安。总结自己多次失败的经验,他认为自己不得诸侯礼遇,是因为没有人举荐。故而,主父偃去了长安,找到了一个关键人物:卫青。

两人一番交谈,卫青也认为主父偃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卫青也信守承诺,多次向刘彻举荐主父偃。然,刘彻太忙了,不是推行新政,就是推动马邑之谋,以及治理黄河水患,还有就是处理窦、田、陈等外戚。

刘彻身边人才太多,又加上忙于国事,没有时间召见主父偃。

主父偃满心欢喜来到长安,还找到卫青,误以为这里将会有他的舞台,怎知,这里也没有他的用武之地。

主父偃又在思考,这是为什么呢?莫非,天下真的没有他的舞台。

主父偃资用将尽,人缘极其差,长安的诸侯、公卿、宾客,都讨厌排挤远离他。按道理说,去诸侯,被人讨厌。去长安,也被人讨厌。

按理说,主父偃应该好好进行自我反省。为什么这么多人,会讨厌他。事情到了这个地步,他也要学会接受现实。而,主父偃依旧不肯认命,为了见到皇帝,他只能孤注一掷。皇帝不见他,他就上书自荐。

赌赢了,就能改变自身的窘境。赌输了,那就离开长安。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皇孙凶猛 真千金太霸总,大佬秒变娇夫 她被活活烧死后,全家后悔了 重生到四合院不当恶婆婆 我无意中攻略了小说女主 逍遥四公子宁宸雨蝶小说超前更新最新章节 逍遥四公子宁宸雨蝶全文免费阅读小说完整版 逍遥四公子宁宸雨蝶免费阅读完整版大结局 逍遥四公子宁宸雨蝶全文阅读最新更新 懒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