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艰难的和谈(1 / 2)
周跃从皇宫出来后去驿馆见了耶律仁先,谈了与辽国的贸易,不是宋朝与辽国的贸易,而是周家与辽国的贸易。
周跃现在很有钱,需要的羊毛、皮革也很多,这些东西往往以白菜价收上来,经过加工再以高价卖出,让周跃更有钱了。
宋朝的科技发展在历朝历代已经算是很先进了,但是毕竟这时候的化学没有成体系,加工产品并不是主流,往往是一些器械的运用很先进,即便是周跃,也对这时的工业体系刮目相看。
耶律仁先与周跃谈过后,又与朝廷派了的官员进行了商讨,在原来的榷场基础上又多开了几处,而且不限时间,只要辽国和宋国有人要买卖物资,就可以到边境贸易。这让耶律仁先很开心,边境百姓能有多少物资贸易?辽国贵族们的货物才是贸易的大头,而他自己就是辽国最大的贵族,下辖牧场、田地广大,牛羊马匹更是数不胜数,经营得当的话,只需几年,就富可敌国了。
辽国地域广大,不只有河北、山西部分地区,东边还有库页岛,西至阿尔泰山,北至如今的蒙古国中部,蒙古现在还只是辽国的一个上京道,东北是东京道,幽云十六州是西京道,可以说放牧的好地段都被辽国所占。这么多草场、丛林要有多少产物?以前没有地方售卖,辽国一年的收入也就勉强二百万缗钱,宋朝每年给的三十万岁币都是大头,原历史上庆历增币居然让辽国勒石纪念。
现在与宋朝增加了贸易数量,尤其是周跃所需要的羊毛、皮革,让辽国每年所得几乎翻倍的增加,而且是贵族们的饕餮盛宴,怎么能让耶律仁先不激动。
谈完买卖,耶律仁先就火急火燎的回辽国复命了。耶律仁先刚走,西夏的使臣就来了,这次派来的是贺从勖,很不出名的一个人,但是却是很有外交才能的人。
也是先去见的边臣,没办法,不见边臣不放你去京城。
四大边臣范仲淹、韩琦、庞籍、王沿,除了王沿是武将,其余四个都是文臣,而且个个手握实权,贺从勖找的是庞籍,因为只有庞籍没有跟西夏打过仗。
范仲淹与李元昊有三川口之战,后来也冲突不断,互有来往。韩琦不用说,本身就是一个主战派,好水川之败更是一生之耻,西夏使臣可不敢去跟这位谈。王沿是武将,这些朝政上的事情不敢插嘴,而且刚刚打完定川寨之战,苦守渭州城,也不待见西夏人。
剩下的只有庞籍,这位自从去了西北,就跟刺猬一样,也不出战,只是龟缩在境内,把辖区打造得水泄不通,即便周边路有战事也不参与,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让李元昊无从下嘴。其实不止李元昊无从下嘴,就是范仲淹、韩琦也无从下嘴,这位在西北除了修工事就是筑城,其他几路打生打死都不见这位有所行动。其实这就是文臣带兵的弊端,不懂,所以不敢。庞籍和韩琦就是两个极端,一个拼命的要打,一个害怕的要死。
打仗庞籍不懂,但是和谈他懂啊。贺从勖带着“国书”来的,开头第一句就是“男邦泥定国兀卒曩霄上书父大宋皇帝”,庞籍一看就想把国书扔贺从勖脸上。
啥意思?男,就是儿子,地位放的很低了,自称儿子。但是有个问题,西夏和宋朝开战是因为什么?因为李元昊立国称帝了,不做宋朝的臣子了,现在要和谈,还是不称臣,只愿意做“儿皇帝”。那不还是要立国称帝吗。
“邦泥定国”是西夏自称的国号,是西夏语,有说是“大夏”的意思,也有说是“白上国”的音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