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数学(1 / 2)
姬长卿在大学的时候,曾自学了古琴、笛子两种乐器。
他是喜欢华夏古代文化,也向往古代佩剑、弹琴,风流逍遥的生活。
但他从未想过,自己会亲自来到这个时代。
穿越到北宋,姬长卿没有选择,他只能尽力将自己的生活过好。
北宋的百姓,已经经历五代十国、辽人多次战争,苦于战争,又历经真宗的乱政,好不容易迎来太平日子,也该好好修养生息了。
虽然赵家皇帝都是软骨头,可仁宗的确是一位好皇帝,他为人仁慈,宽政爱民,在他的治下,百姓远离战火,虽偶有贪官污吏,但也并不是活不下去。
再者姬长卿也没有再造山河的勇气。
土地兼并,是一个华夏的魔咒,凡是封建王朝,都无法逃脱这个历史周期率。
姬长卿并不认为仁慈的宋仁宗会接受自己“革命”思想。
要知道皇帝本身就是华夏最大封建土地主,在华夏与姬长卿有着天热的阶级情谊的,就只有没有土地流民。
北宋从政策上,将流民强行编入“厢军”。
姬长卿虽然熟知华夏历史,然而他所知道的历史,都是史书上的,哪怕他想要改造整个大宋,在不了解现在的社会背景下,只会将整个民族带入又一个泥潭。
作为唯物主义者,必须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这也姬长卿放弃“改造”大宋的原因,但作为一个热爱华夏的华夏人,他又不想这个民族再一次经历靖康之难、崖山之难、大明劫……
“社会实践决定社会意识,当前的社会生产力发展还很落后,我能做的就是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同时充分发挥社会意识的能动性,传播思想的火种,为将来可能出现的社会变革,指引方向,提供思想指导。”
姬长卿借着微弱的烛火,奋笔疾书,等写好自己下一阶段的计划后,他又用英语书写一遍,之后将汉字原件焚毁。
姬长卿教陈盛泽也有一段时间内了,可陈盛泽每次在上课的时候,都要缠着姬长卿讲未听完的《西游记》。
可姬长卿哪里记得这么多?那怕他看过《西游记》,他也只记得部分。
看来自己的记忆虽然变好了些,但之前模糊的记忆,始终模糊。
教授陈盛泽的这段时间,姬长卿发现北宋的学子大多偏科,他们一生都在围绕“科举”研究学问。
或许有人也研究其他的学问,可都是儒学“经典”,所谓经典,指的是四书五经,除此之外又有传记等等。
统称为十三经,即《诗经》、《尚书》、《仪礼》、《乐经》、《周易》、《春秋》、《诗》、《左传》、《公羊传》、《谷梁传》、《礼记》、《孝经》、《论语》、《孟子》等。
对于数学、音乐、天文、地理,很少有人涉及,只有学问高深,或者家传才会研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