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北宋的经济制度(1 / 2)
赵益贵公子对升斗小民没有一个具体的概念,姬长卿只能继续举例:“赵益公子,可曾听过‘升斗小民’这个词?”
赵益被姬长卿一番言论吸引了,因此态度转而便为躬谦:“未曾听闻,不知先生有何指教?”
姬长卿摆手,叹息道:“指教倒谈不上,只不过为了更具体的论证我的观点,我会从百姓、官吏、贵族、国家四个层面论证姬某的观点。”
“升斗小民即指每天现买现吃,没有多余粮食的人家。用于形容收入微薄、贫困的百姓。目前大宋天下约摸八成都是这个状态。”
赵益邹着眉道:“天下百姓生活的如此艰辛吗?”
姬长卿点了头:“大宋百姓十之八九都是这样,自我官家即位已来,广修德政,天下承平,可与百姓而言,天下的税赋任然太重了,譬如五口之家,耕田十亩,产粮约2斛,约可两税过后,每亩征一斗,约2斗。”
“2斗?这不是很少吗?这不是朝廷的仁政吗?”
“虽只有2斗,可地方上还有其他税收需要缴纳,丁钱和徭役,以及名目繁多的田赋和附加税,主要的有头子钱、义仓税、农器税、牛革筋角税、进际税、香盐钱、曲引钱、市例钱等等。
征收下来2斛,只余下四百至五百斛,甚至个别只有不到四百斛,而一人一年就要吃上百斛,节省一点九十斛,也勉强能活。”
赵益闻言,只是静静沉思,深锁眉头。
“这还只是先帝之前的大概估算,自澶渊之耻后,百姓的税赋中,又需要多缴纳一斗,如此算下来,百姓已经处于饥饿之中了。
此外官府为弥补粮食运输过程中的损耗,向农民征收的一种赋税,名曰“耗米”。在实际征收中,官府普遍多收。每纳米一石,要附加耗米4-5斗,甚至1-2石。正耗之外,还有“明会耗”、“州用耗”等名目。
如此层层计算,百姓就算是将产量提高一倍、两倍,也不过是处于饥饿与饿不死的状态之中。”
闻言赵益脸色越发苍白,姬长卿并未停止列举:“赵公子认为此中还缺少什么?”
赵益闻言,只是低头沉思,方才开口道:“是什么?”
“是人口,天下的人口可不会不增长的,一家五口或许起初只有五人,可十五年后,五口之家,会变成十口。人口会随着时间不断增长,可土地不会变,五口人十亩田尚能养活,可十口之家呢?”
赵益脸色越发难看,姬长卿列举的数字已经可以让他看见,一个个骨瘦嶙峋、苍白无力、衣衫褴褛的百姓,他们成群结队,像极了一堆干草,只有一点火星,就能引发席卷整个天下的大火。
至道年间,朝廷岁收谷21717万余担,钱465万余贯,绢162万余匹,妯缝273万余匹,丝线141万余两,茶49万余斤,箭杆87万只,黄蜡3万余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