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正月初八长宁节(1 / 2)
真宗崩,遗诏尊后为皇太后,军国重事,权取处分。
有司请制令称“吾”,以皇太后生日正月八日为长宁节。
这年的长宁节,算是刘娥晋位皇太后以来过的第一个生日。
加上又是垂帘听政,礼部操办得竟比天圣元年的正旦还要隆重些。
原本礼部上奏建议按照旧时的品级,只因当初某些官员大造天书一事,国库亏空得太厉害。
有司意有所指,是规劝上位者节俭,不料赵祯却说,先帝和太后之礼须用黄金,朕用镀金的就可以了。
此言一出,搞得礼部也不好再劝,盛赞官家敦厚仁孝之余皆奉旨行事,以超过正旦的品级操办太后的长宁节寿诞。
之所以说比正旦办得隆重,是因为宴会上除了辽国使臣、皇室宗族、阁部大臣以外,还在殿上演奏了《大明之舞》。
《大明之舞》是唐朝时期编的二十首庙乐之一,是唐高祖李渊配享的庙乐。
在唐朝,但凡儿子登基时间长,都会给上一位皇帝编写一首庙乐,极少数在位时间短的没有编写。
而在李渊之前,因追封父亲李昞为世祖编写《大成之舞》,还追封祖父李虎为太祖编写《大政之舞》,追封曾祖李天锡为懿祖编写《长发之舞》。
到了李世民时期,又花18年重建祖陵,重新安葬了北魏李熙,将他视作大唐的始祖。
可惜活还没有干完,他就驾崩在了大明宫含风殿,享年五十二岁。
后来李治又接着干,将李熙追封为献祖,为其编写《光大之舞》。
只不过,到了宋朝,人们似乎对其余十九支庙乐不太感冒,唯独钟爱高祖李渊的《大明之舞》。
庙乐和民乐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宫殿之中所用乐器基本为编钟、磬、箜篌、排萧、蹋鼓、等等……
因占地面积较大,不要说是寻常百姓,便是王侯将相在寻常节日里也不一定能听到享受到。
对于音律,自古便有五音和八音之说。
其中五音说的是:“宫”、“商”、“角”、“徽”、“羽”。
分别对应音阶中:“哆”、“瑞”、“咪”、“嗦”、“啦”。
而八音,说的主要是音乐制作的八种方法,严格来说属于乐器分类,主要分为:“金、石、丝、竹、匏、土、革、木”,视为“八音”。
皇宫庙宇之声,必然是八者皆有。
金常用的是编钟,石是最常用的是磬(qing。
丝一类,因歌伎多为女子,用的最多的是箜篌,也就是竖琴,视为淑女之音,能与君子之音的琴交相辉映。
而皮革这类,包含了鼓、鼗、在大典中多有震慑心魂之效。
到了后四种,因制法普通,民间逐渐多了起来。
竹子多为萧、笛、尺八等风管,也有如竹琴这样的敲击乐器。
匏是葫芦,葫芦丝也被称作葫芦萧,而匏的乐器制作方法不仅仅只有葫芦丝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