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官制(1 / 2)
“这内外府制,王相国能同意?”
“咳,没有相国同意,你觉得这旨意能发出来吗?”
“也是,可你看那王相国怎的也一脸愁苦样,不像是经过他同意的啊。有没有一种可能我是说可能啊,这印是皇帝自己让人刻的,然后才盖上去。”
“哎呦呦,诸位慎言,皇上还看着呢!”
长安城上笼罩着乌云,雨珠有黄豆那么大,从昨日夜里就开始下,下的很急,长安百姓多日沉浸在董卓已死狂欢也被冲刷掉了,整个长安静悄悄的,除了巡逻和站岗的将士,街上一个人也没有,连从郿坞运粮食的百姓都居家不出,冷清的很。
全长安城只有未央宫殿内热火朝天,全因为刘协的那道改革官制的旨意,震惊朝堂。集权的皇帝如汉武见过,掌权的皇帝如汉文汉景也有,但这放权的皇帝还从来没见过!真是要变天了。
刘协拍了拍手,大声的说道:“诸位爱卿!静一静!你们觉得朕与相国想的法子是否可行呢?”
黄琬首先站了出来拱手回到:“陛下,这若是陛下与相国商讨出来的法子,自然是可以的,只是刚刚的旨意中并没有将这如何入议会说明?人选又是从何处挑选?诸位臣工定然也多有疑问,还望陛下为臣等解惑。”
刘协闻言哈哈一笑,笑着说:“那自然是从诸位大臣中选,只要用心办事,都有入议会的机会,只是,是谁人入议会,那还要由我指定,当然,你们也可推荐。”
说罢,大臣又是一阵交头接耳,唯独王允在那黑着个脸。
王允从听完旨意开始,那脸黑的不能再黑了,他十分的不明白,心里也推敲不出所以然。
这皇帝究竟是什么意思,这么着急的把权利收回去,就是为了再一次分下来?那我握着权,皇帝不放心?我忠于汉室,杀董卓,破西凉,我为什么啊?
王允虽不情愿,但此刻他也明白,这道旨意是他和皇帝商量的结果,还不能拆皇帝的台,否则他和皇帝的关系就无法回转了。此刻只能硬着头皮出列
“陛下,新制将行,那官员变动如何调整,还望陛下试下。”
本来交头接耳的朝臣们一听,对啊,这一变是升还是降啊。纷纷出列附和
“请陛下试下。”众臣又是一拜。
这次官制变动,从实际意义上是减少了官位,为了方便,合并的部门比较多。
刘协除了搞议会,还将王允设为了丞相并领衔议会,从称呼上看似只变了一个字,可在古代字的含义是十分重要的。
相,这个字的本义是“看管”。《尔雅》将“相”释为“视”,也就是“看”;《说文解字》将“相”释为“省视”,有“视察”的意思。
“相国”是什么意思?看管一个国家,视察一个国家,那是皇帝或者战国时国君的大管家,是百官之长,意志是可以和国家的领袖对抗的。
而“丞”这个字,则是“辅佐”的意思。所以“丞相”,本义是“辅佐相国”,所以最开始,丞相是相国的助理,相国大,丞相小,相国是总理,丞相是副总理。在西汉初,韩信就是相国,萧何和樊哙是丞相。
现在虽说百官还是王允为首,实际地位没有变,但其实从含义地位是降了半级。所以王允才会黑脸黑的这么严重。
除了设立议会外,刘协还将三公九卿改换为两府九部
太常原本掌管宗庙礼仪,地位最高,属九卿之首,现在则成了礼部,另外掌管外交和少数民族事务的大鸿胪也被裁撤,也归了礼部
光禄勋和中大夫令分别掌管宫殿警卫和宫门警卫,现在则合为一体,称为禁军,设禁军将军领导。
原来的太仆本是掌管宫廷御马和国家马政的事,现在也被拆分,马政则由丞相亲自负责,宫廷御马被新设的内务府负责,内务府还要负责原来属于少府掌管的专供皇室需用的山海池泽之税及官府手工业,这样皇帝的衣食住行就都归了内务府统一调配。
掌管司法审判的大理则由法务部替代,但法务部只负责逮捕和检察,审判和关押则是由刑部负责,算是初步的将审判权和检察权分开了。
原本的宗正,掌管皇族和宗室事务则由宗室院负责
太农令,掌管租税钱谷和财政收支,帝国的钱袋子的出入则是户部和工部替代。
另外裁撤大司马一职,兵部统领全国军事,新设学部负责全国的教育工作,新设吏部负责官员的升降调动,又设医部,政务局,监察局来负责医学,百姓,和官员的廉洁问题。
总的下来统治集团分为了府到局,议会到九部的新格局。
自皇帝以下分为内务府,外务府,
内务府下属:尚衣局、尚食局、尚居局、尚行局、尚礼局、尚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