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曹孙刘(1 / 2)
长安未央石渠阁
石渠阁,是未央宫最大藏书之所,还有一处为天禄阁,皆由汉初三杰之一萧何主持营建,而石渠阁下有石渠为之导水,故名石渠阁。
刘协没有入阁,而是坐在渠边,看着书案上的舆图,等着杨琦三人的到来。
他手按着图,看当今天下,袁绍,公孙瓒刘虞曹操刘备孔融在北,刘焉刘表刘繇袁术在南,我则在关中,我还是应该走曹操的路线。应当先虎踞中原,伺机向北,整合北方后,就南方那些个歪瓜裂枣,朕则可传檄而定!
适时,杨琦三人也来到了御前。
“臣,拜见陛下。”
“杨修,拜见陛下。”
“怎么就三个人?少谁?”
“回陛下,侍中种辑生病了。”
“免礼吧,你就是杨修?”
三人中最年轻的那人向前一步施礼道:“臣就是杨修”
杨修,史书记载,为人恭敬好学,博学多才。建安年间举孝廉。才思敏捷,最终因才思过于敏捷被曹操处死。
“你到朕御前效力吧,暂任郎中(比侍中稍低一等可好?”
“臣谢陛下恩典”
“你们三人要为朕送几道圣旨出去,可行?”
杨琦赶忙回到:“不知陛下要给谁传旨?陛下尚未亲政,因先问过太师后,然后交由司徒与尚书议定后再呈给陛下批复。”
“死脑筋!若是能,朕还找你们?”虽然因为刘协才十一岁声音略显稚嫩,但天子的气势加成不容让任何人质疑!
伏完看气氛不对,赶忙出来打圆场道:“呃,陛下年纪尚小,杨侍中也是为陛下考虑,陛下不如先说一下要传旨何人,所说何事,这样臣等三人也可为陛下参谋参谋。”
“哼,曹操,孙坚,刘备”
伏完又问道:“陛下又欲何为?”
“来人!拿笔墨来。”说罢,便有近侍抬来早已准备好的书案,后面的侍从则捧着笔墨纸张。
“我说你写,能行吗?”
杨琦又急忙说道:“陛下少不更事,突然联系外臣,恐酿成大祸。”
酿你奶奶个头的大祸啊!这些人怎么想的,读书读傻了?我带着答案答卷子还能答错?我再不联系他们,等到曹操来接我,我不就真成汉献帝了?
我他妈来之前刘协是汉献帝,我他妈来之后刘协还是汉献帝,那我他妈我不是白来了?
“杨修,朕听你素来博学多才,你也是这样认为的吗?”刘协没有直接回答杨琦的话,而是转向去问杨修。
“臣,认为陛下联系外臣,乃是正常之事,是杨侍中失态了。”
“德祖!先前大将军何进下诏使外臣带兵进京,才酿成今日之局面,国家现在好不容易稳定许多,你岂能将陛下又送入虎口?”
“陛下!臣请陛下三思!”
“住口!朕何时说过要让外臣带兵进京?”
“小题大做,朕只是想在亲政前和在外的大臣增进一下感情,何来入虎口一说,哼!”
杨琦微微一叹,还好啊,皇帝没有有什么过激的做法,否则今日怕是又要生祸事了,呼~
“陛下与外臣联系何须下旨,使一二宦官带口谕即可,何必如此?”
“朕要说的,口谕传达不了,你就说写还是不写吧!”刘协虽然肉体是十一岁,但灵魂早已不是任人摆布的年纪了,对于杨琦这种先入为主的思想感到愤怒,已经从商量的转变为命令的语气,话语间不怒自威。
杨修此刻又站了出来:“臣愿为陛下写第一份旨意,请陛下口述。”
“哼,还是杨侍郎深知朕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