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抽刀·上(1 / 2)
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孙子兵法·军形篇
眼见张奉沉着脸往人群处走,刘范连忙劝阻,“时下太学生情绪高涨,文承委实不该与其起冲突。”
扭头看向关羽,刘范寄希望这汉子能劝说两句,不曾想,他只是睁开丹凤眼,朝人群看了眼,再瞧瞧张奉神情后,竟是一言不发,拎着杀威棒,便跟了上去。
“喂!你现在过去怕是要遭殃的!”站在原地,袁术也出声提醒。
顿住脚步,张奉扭头看他一眼,“我知党人与宦官素来不睦,所以从未想过偏袒哪方。但如今我已拜入杨师门下,若闻他人诽谤恩师,却不吭声。何以再为人弟子?”说罢,张奉拎刀再度向前。
“文承!且从长计议!”连忙呼喊,刘范想要劝住他,但却是徒劳,朝人群望眼再回首看向身后的署解,咬咬牙刘范闷头跟了上去。
“文承么?”轻声念叨着张奉的表字,看着他远去的背影,袁术若有所思。
而这边的异动并没有影响太学门前丝毫,随着那句质疑杨赐的话说出来,空气先是一静,接着便是如同闹市口一般沸腾起来,士子们七嘴八舌,有的说杨公忠心为国断不会行此事,有的想攀附袁家自是奋力诋毁杨赐。
哄闹闹的局面,把袁绍好不容易烘托起来的氛围冲散的一干二净。
“诸位!诸位!”再度抬手,袁绍勉力维持,“伯献公乃天下名儒,海内长者,其德行素来为人所敬仰,又为当今帝师,诸位俊贤切莫胡乱失言啊!”
“本初公说到底还是惧了那杨伯献的家世与名望!你害怕,我等却是要仗义执言!”有人想要在袁绍面前长脸,自然也有人想借此机会扬名。当今天下,只要不会身首异处,怎样出名不是出名呢?
然而公然质疑当朝帝师,海内大儒,这种事情,即便有人有胆量冒头叫嚣,却也不会有太多人跟风。
握着刀鞘,用刀柄拨开挡在前面的士子,张奉领着关羽、刘范二人沿着太学生被迫让开的道,一直往核心走。
正中央,袁绍正盯着还在出言质疑杨赐的士子,准备将他呵斥停止时,却忽然见到人群中有三人排开士子的围绕走了进来。他少年为郎,自然识得这三人衣着,是值宿宫廷的三署郎。
当先的那俊逸青年,根本也不看他,只沉默走到依旧滔滔不绝发表演说的青年身后。
抬起手中腰刀,用刀柄戳了戳士子的后背,表达欲极度旺盛那青年士子的演说也为之一顿,在周围安静气氛的烘托下,青年转过头来。映入眼帘的是一名俊逸青年,身着郎官服,手握腰刀,看着他。
“不知阁下打断我所为何事?”瞄眼他手中刀,青年说道。
“你方才所言,我并不赞同,杨师乃天子恩师,你一修学数年的士子便敢无端质疑他么?”盯着青年,张奉话说的很直白。
稍微退后一步,青年扭头看眼高阶上的袁绍,遂又道:“你又是何人?我等既身为太学生,自然有针砭时弊的资格。且说杨伯献去岁分明是久病去官的,为何今朝周阳公刚遇袭,他就从弘农归来了呢?难道你觉得其中有蹊跷么?”
“阴谋论者。我见过许多,但似你这般无凭无据便胡乱猜测,平空污人清白的我还是头次见。”冷笑看他,张奉抬眼袁绍,“这便是与袁本初为天下表率所引领的士子麽?”
“你!”
“小郎官息怒!”依旧站在高阶,袁绍居高临下的看着张奉,面露微笑,“与我而言,杨公自然是天下大儒,但正如这位太学生方才所言,议论时政,本是他的资格,我又有何能力引导呢?”
冷笑一声,张奉也不看他,而是抬刀环扫众人,“非你袁本初引导,周阳公刚离世不久,袁家急召你回京,你便散播出归来消息,引得众太学生再次等候。眼下,你受人追捧,立于高阶同众人侃侃而言,却不知此刻家中还有长者在翘首盼你归去。你不慕虚荣,你不想扬名,又何必逗留在此装腔作势!”
字字朗然、声声振聩,张奉一同言语下来,众多慕名而来的士子再看向袁绍的眼神显然有了变化。
而袁绍本人也同样能感受到那异样的目光,面上依旧挂着僵硬笑容,袁绍看着张奉,“不知这位郎官,又为何从郎官署解来到这太学门前,便只是为了驳斥我袁本初几句麽?今日归洛,有如此多俊贤夹道相迎,纵使心中百般想归家,又怎忍心舍下群贤!”
袁绍一席话,当即将众太学生,与他划归到相同阵营去。而张奉则成为故意从署解来到太学门前,借天家威势,故意打压士子以扬名的人。
“不错,本初与我等自是一体,倒是你这郎官,特意从对面赶来,难不成就是为了数落我等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