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在路上一(2 / 2)
县上的林氏私学今年也有五人参考,可是一个没中。
林川则是和几个哥哥们一起活动身体,这样才不会冷。若是不动弹,缩手缩脚的,身上更冷。
活动着活动着,林潭的手脚欠欠的,开始招惹林川。不一会儿,两个人就追逐着嬉哈打闹起来。
几个大人在一边看热闹。
林大伯笑呵呵的对肖父和另几个同乡道:“我家的这两个,十几岁了还不大懂事,孩子气的很。”
肖父点点头,心想,是孩子气十足。不过,两个年纪不大,还可以淘气几年。
茶山镇的人几乎都会些粗浅的拳脚功夫,包括女子。
林潭是属于功夫不高但爱热闹的人,总爱招惹人与他比划。
哼哼哈嘿的,没几下便气喘吁吁的喊不来了,举高双手投降。
林大伯在一边看林潭腿软,扬声喊:“你们两个合适点,不要绊倒在了地上,弄脏衣服。”
林川听见了,拉着又笑又闹得腿软的林潭,让他站稳。
渐渐的,天色更亮了一些,随着吱呀声不断的入耳,约好今日一起上府城的商队车马终于到齐了。
林大伯和肖父带着林川几兄弟去找商队大管事,将他们几个托付给商队。双方这是前天就讲好的。
商队大管事姓高,租用林家大房院子的那户。镇上的人都叫他高管事。
听说他是真义府原来那个高知府的族亲。所以,林大伯比较放心的将几个子侄托运。
从茶山镇到真义府,以马路计算,差不多一百公里的路程。
若是正常走路,抄小路、走山路,步行大概要五天左右。
若是一直跟着马路走的话,最少要六七天。
用马车赶路的话,大概是二天到三天。用牛车,估计四天左右。
这次商队连货带人,出动了五辆牛车,三辆马车,车架都是带了雨棚的。牛车拉货,马车拉人。
林川六兄弟上的同一辆马车,林海、林江还充当了车夫。
现在天下初定二十年,人口因战乱、天灾和疫病大量减少,是个身体健全的流民都能够分到一块土地,所以,商队也比较难请到青壮年帮工。
像这个真义商行的队伍,里面的人都是出自高氏宗族,主事的为主支,帮忙的为旁支。
旁支帮衬主支行商,除了包吃住,还要月月领取月薪。
林川知道,古代是个国法与宗法并存的宗族社会。
办商行、药堂的,都讲究用同宗同族之人,或者至少是亲戚。
大家利益不冲突,又在国法的连坐之内,就比外人更值得信任。
林川他们的马车走在中间,静静的听着前后车辕上的汉子边扬鞭子边聊天吹牛。
就听到一个顺风托运的乡民拍商队人的马屁。
“高兄,我就佩服你们走商之人,有胆量有本事走南闯北,见识不一般啊。”
“哎呀,有啥本事哟?都是拿命在闯。不闯也没的办法,家里的老老小小要吃喝的嘛!”
被夸的人回话很谦虚,也可能是实情,中气十足的音量说明他很健壮。
“你们做茶叶、山货生意赚的多吧?”
“多啥子哟?不过是冒着风险给娃儿赚几个书本钱!
如果遇到天气不好,茶叶霉了烂了,我们还要赔本。”
“咋个的?现在你们走商的娃儿也能读书考科举了嗦?”
“是。当今天子心怀宽广,体帖人,不仅取消了贱籍,也允许商户子弟参加科考。”
“这样啊!那还是我们庄户人家吃亏些!”
“吃啥子亏哟?你们庄户人家守着田地把稳的很,不用爬山涉水的奔波,也不用冒生命危险。”
“哈哈…那倒是,你说的也有道理哈。种田是发不了财,但不用冒风险。
咱可以守着婆娘儿女,也可以孝顺老人膝前。一家人平平安安的过日子,比啥都强!”
“哈哈哈…兄弟说的对!”
林川听着他们说到这里,哈哈的笑一阵便暂时作罢。
没了两壮年汉子的谈话声,便只有连绵不绝的,车轱辘滚动的吱吱呀呀声。
静坐了一会儿,林潭便受不了地摇摇林川的手臂,商量道:“小川,你唱歌吧!”
“唱啥歌?不唱!唱干了喉咙要喝水。在路上小解不方便。”
林川抬手揉揉嗓子,随着马车的前进摇一摇身体,活动了一下冷的有些僵硬的四肢。
“你嫌太静的话,你唱我教给你的那首《篱翁对韵》?”
这首歌是林川前世看王恒屹小朋友与二个合唱者在央视的节目中演唱的。
“好!”林潭满口答应,又再次邀请道:“我们一起唱!”
林川摇头,“你唱吧!”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雷隐隐,雾蒙蒙。日下对天中。风高秋月白,雨霁晚霞红。……”
林潭唱完了上东的前半段,唱后面的时候,林达从书箱里抽出一只短笛,放在嘴边,开始伴奏。
林川吃了一惊,没想到大哥还有这个技能。
笛声伴着歌声悠悠响起,穿云而去。
林川一边认真听着,一边思绪悠悠,好像古代的士子都要求涉猎琴棋书画。
家世好的,甚至要求子弟们文武双全。讲究:文可提笔安天下,武可上马定乾坤。
盛世为贤相,乱世为良将。
实在是太厉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