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在路上一(1 / 2)
二月二十八,早上的温度依旧比较低。出行需要穿夹祆。
林大伯很高兴又很担心几个子侄跟随商队上府城。
大早起来提着马灯送六个子侄去与商队集合的途中,一直啰啰嗦嗦的教育嘱咐。
“你们在路上注意安全,不要多管闲事,不要去凑热闹,更不准惹事生非。”
说完了安全问题又说到读书学习上面。
他先勉励了一番林川、林潭等几个小子,后又敲打道:“你们不要有一次好点的成绩就骄傲,就放松了学习。
去了府城,见到了街市更繁华,认识的人更多了,也不能够贪玩,你们眼下最主要的任务是考过府试。”
“府试过了,就算是童生。即便院试不中,以后也不用再从头考县试、府试。
县试、府试年年可以考,而院试是三年两考,今年的八月初恰好有院试。”
“你们一口气下来再考过府试和院试的话,就成了秀才。
秀才虽然是最低的功名,但也算进入了另外一个层次。”
“你们几个现在赶路,路上二天时间暂且不说别的,一定不要忘记了背书。特别是林海、林江。”
林大伯说到这里,又看了一眼林川和林潭、林逑,“也包括小逑、小川、小潭你们三个小的。
不要有点成绩就骄傲,府试可是一府的上千个考生竞争。”
“是!”林川、林潭几个都受教的认真点头。
“大海,你这次考个倒第一,现在可以沉下心认真读书了吧。
出去见识了一回,也应该知道人外有人了,不要总是不知道天高地厚的莽直样子!”
林大伯又着重的教育长子、次子,“还有林江,你从前也一样不知道天高地厚。”
“你们俩已经成亲了,各方面都更要努力,多长本事才能养得起家,以后养婆娘儿女。”
“我和你们娘的年纪总是会越来越老,以后就全指望你们了。”
教育完了子侄,大伯又不厌其烦的将去考府试的经验说了一遍。
尽管大伯已经说过了许多遍,林川依旧认真听着。
他知道大伯是又担心,又不舍得他们几兄弟。
几人经过正街肖家门前时,肖雅和她父母站在门外等着。
林川见了人赶快上前打招呼,“爹、娘、肖雅,你们咋起那么早?是要送货上府城?”
肖家不仅种植药材,还收购药材,乡民们除了种茶树也种药材。
当县城和镇上的肖家药堂用不完,而府城和省城的药堂又有需要时,他们就会派车往上送。
“不早了!没有货要送,我们出来送送你们!”
肖母和肖雅都回应了这么二句话,然后肖母递给林川一个又大又重的包袱。
看着他们几兄弟嘱咐道:“出门在外,你们都要多注意安全。”
林川几人点头,并谢了肖母的好意。
肖父也对准女婿点点头,算是回应,还在与林大伯寒喧。
边寒喧,肖家三人边加入了送行的队伍。
这里离商队的集合点下街口大概还有三百米远。
肖雅看着队伍里没有两个堂嫂子,拉着林川悄悄问:“嫂嫂们不跟着去赶考吗?”
林川摇摇头,“我们这次上府城是住在我外祖家里。不是林家自己的地方,她们大概不好意思!”
说完,林川又奇怪地看了肖雅一眼,心想,难道她以后想跟着我去省城、京城赶考?
肖雅思索着点头,迟疑了一回儿才小小声道:“我家在府城、省城都有院子,你…”你若在外家住不习惯,可以到那小院去住。
“你说什么?大声点点…”
早上的风声挺大,林川没听清楚肖雅后面的话语。
不过,肖雅大概也觉得那么说不合适,又吞下了后面的话。
人林家现在已经不同以往,说不定未来公婆在府城、省城也买好了院子。
肖父和林大伯并肩走在前面聊着天,还时不时扭身看一眼落在后面的女儿和未来女婿。
而肖母则是离女儿三步远,既可以不影响女儿与女婿说话,又可以看着他们不逾礼。
新朝建立后,礼教比前朝的时候更放松了一些。
以前,夫妻在成亲前不可能见面,更没有相看一说。婚姻全凭双方的父母作主,媒人说合。
现在,男女双方可以在父母通过气以后相看一眼。
定亲以后,互相可以在有长辈陪一边的情况下见面说话。
当然,若是两个人愿意,没有长辈在的时候也可以偷偷摸摸的见面,只要别让人看见了挑理就行。
一行人很快到了集合地点,可商队的车马还没到,报名随商队一起上府城的有三个人到了在等。
这时才天色微亮,出发的时间还没到。大家都是认识的,互相打了招呼后,便边等人边聊天。
大人们说起了林大伯执教的茶山社学,又夸一夸林家的孩子。
因为林家五兄弟县试中榜,而且还有三个前十名,其中有个县案首,引起了乡民送娃上学的热情。
社学今年已经招收了八十六个学生,除了林大伯,还有其他几个家族的五个童生来当先生。
有了林川几个中了县试的年轻考生,林大伯因此在镇上、县里的声望比以前更盛。
大家都觉得他很会教学生。
这让林大伯很高兴,这几天一直都是笑容满面。
他的理想就是办学当先生,有了自家的几个孩子,现在可以算是一炮而响,打出了名声。
再等林川几兄弟过了府试、院试,成为了秀才过后,他的名声会更响,茶山镇的社学会更旺。
林大伯也不知道大房的疏堂兄怎么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