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会谈(2 / 2)
梁前亮接着又说:“版税6%虽然是低了点,但一个新人,拿6%也不错了。但我看了看一帆小说,觉得市场不止3万册的销量,起码十万册以上。应该再补充一条协议,超出3万册,到1万册,以7%算,超出1万册按8%算,这不过分吧。”
梁前亮为自己同乡作家争取利益,也算煞费苦心了。
李培元倒是不起哄了,刚才的帮腔无伤大雅,现在这个事关公司利益,不便开口。
陈建军脑海快速思索,接着便大气的说:“前亮,我答应这协议,不是因为你。而是因为我看好一帆,看好他将来能写出更好的作品,现在就投资他,以便以后与我们保持合作。”
转而向朱一帆打趣道:“一帆,有没有信心不让我这投资打水漂啊?”
朱一帆被几人的爱护所打动,大声回应。
“有信心,拭目以待。”
朱一帆的自信模样让几人有种错觉,他能行。
陈建军从公文包里拿出出版合同,将刚才所说的方案写在上面,便递给朱一帆签字。
“一帆,先看看出版合同,再签字。至于其它问题,到时电话联系。”
朱一帆看着厚厚的合同,粗略看了关键处就不看了,签下自己大名。
陈建军再让朱一帆提供一个银行账户,以后版费就打到这卡上。
朱一帆从背包拿出张银行卡,在草稿纸上写了银行信息,给到陈建军。
同时,将鬼狐传剩下的稿件全部交给到陈建军。
谈完正事后,场面气氛立马轻松下来。
李培元追问朱一帆成绩如何,高考想报那家学校。
朱一帆回答还行,6多分,打算燕京的大学。
梁前亮这才知道朱一帆原来读高三。
梁前亮好奇的问:“为什么不高考完再写书,现在分心创作,影响学习吧。”
朱一帆无意卖惨,开玩笑的说:“兴趣爱好而已,不影响学习的,写文言文,有助复习语文呢。”
几人本来就很好奇朱一帆的古文化功底如何,为何能写出这么多优美的文章。
趁机向朱一帆提问,如何想到以文言文写文章,有什么学习古文秘诀,如何写诗,写文章等等。
朱一帆能回答就回答,不便解释处,纯属虚构,胡诌几句。
朱一帆也向他们打听出界界趣事,找到共同话题,就不怕聚会厌闷。
一边泡茶喝,一边聊天,倒有点像古代的文人骚客。
天下无不散的宴席,相谈两个多小时,也到了尽兴而归的时候。
临了,看到他们对于自己创作很感兴趣,想起自己下个月的人民文学杂志要投稿,不如临场挥毫一把,装装逼。顺便让李培元带回去,省了邮费。
机智如我,为自己点个赞。
早已经料到有此一着,这是b计划了。昨天朱一帆已经想好写什么文章及魔改好了。
一脉相承的励志名篇,春秋战国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读一遍,就能印象深刻,经久不忘,发人深省,其经典无需置疑。
而诗选择有词中之龙之称南宋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尤其是最后一句传唱千年。
诗词中作者那想表达高洁的情怀需要结合作者所处的环境才能得出。
而朱一帆作为一个肤浅的人类,只知道当晚元宵自己不能邂逅一位美丽的女子,以借此首词歪歪一下。
对三人说:“请欣赏我的新作。”
说完便从背包拿出笔与纸,平心静气一会,才认真的书写起来。
陈建军三人围过来看。
李培元看着朱一帆一字一字的书写,写到天将降大任时,忍不住读出声来。
不到两百字,一会就写完。
朱一帆递给李培元,“这是我下个月杂志投稿的作品,麻烦你帮我投稿。”
几个人围着稿件阅读起来,他们有深厚文学底蕴的,知道要写出这种文字是多么的不容易。纷纷给出评价,好文章,好词。
对朱一帆说:“见此文章诞生,不枉此行。”
朱一帆谦虚几句,觉得是时候散场了,便以学习为由,想学习遁。
几人倒是被朱一帆青玉案元夕描写的元宵繁华,激起游玩这县城的心。
几人拉着朱一帆不让走,高材生,少学半天不碍事。
朱一帆只好当起导游来,拉他们到县城最出名的景点尼父庙、三元塔游玩,最后往文化广场走了一躺。
三人看着普普通通的文化广场。
只对朱一帆说了一句你想象力很丰富。
游玩过后,便开车送朱一帆到学校门口。
三人离开学校,往端州出发。
梁前亮对陈建军说:“这笔人情买卖,你赚大了,凭一帆的文采,此后必定扬名四海。”
陈建军也认同地点头,“那是,你也不看看是谁的眼光。”
李培元反驳他,“最先发现朱一帆的是我吧,如果不是我推荐给你,你连他是谁也不知道。”
三人一路聊天,陈建军两人到达端州后,回酒店拿好东西,便与梁前亮告别,到羊城坐飞机回燕京。
而朱一帆经此事,一直心情激动,学习肯定是学不进去,便去网吧找陈红毅们玩,放松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