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会谈(1 / 2)
朱一帆从来都循规蹈矩,不敢有丝毫逾越,难得放浪形骸一回,感觉很新奇刺激。
刺激过后,终究要回归平淡。第二天照样为高考奋斗。
时间匆匆而过,眨眼到了8号这天。
朱一帆没经历过正式商务会谈,一时有些害怕。前世经历过最大场面就是当年参加事业单位面试,当时侥幸通过了笔试,感觉自己天命之子,职位手到擒来。面试时,面对九个面试官,紧张得不行,回答问题时唯唯诺诺,最终直接出局。
朱一帆向陈红毅借小灵通,同时想拉他去壮胆。
谁知陈红毅一听什么回事后,直接摇头拒绝。也怂了,死道友不死贫道,手机给到朱一帆后,来一句在宿舍等你好消息,随即跟张金健跑去网吧游戏了。
朱一帆无奈之下,带上身份证件与剩余的小说打印稿,孤身前往县城的有间客栈,一间吃早点的茶楼,与陈建军他们约定的地点,今天早上十点。
陈建军与李培元两人处理完出版社开年的一些琐事后。周六早上,从燕京出发,飞机直达羊城,下午就从羊城转端州了。
两人顺路拜访在作协里认识的好友梁前亮。
梁前亮招呼一场酒席后,得知他们到此的目的,要他们带上自己,自己也很想认识浮生。
当晚就在市内的酒店休息,第二天一早出发,由梁前亮开车,一个多小时赶到盘龙县。
经过问路,才找到有间客栈。陈建军一对时间,才九点半,离约定时间还有半小时,便要了个包厢,点几个早点,来壶茶,几人吃早餐再说。
当朱一帆从学校赶到有间客栈门口时,已经九点四十了。
朱一帆心想,自己提前二十分钟到,总不会比他们晚吧。
于是掏出手机,拨打陈建军的电话。
忙音一会就接通电话了。
朱一帆:“陈先生,请问你到那里了?我已经到有间客栈外了。”
陈建军:“正好,我们已经在有间客栈了,正在天地壹号包厢内吃早餐,快进来。”
朱一帆想不到他们居然比自己还早到,也不废话,直接往天地壹号包厢走。
到门前,敲敲门,等到里面说请进时,才推门进入。
三个中年大叔,四十左右,都戴着眼镜,其中两个穿得略正式,办公室精英款。另外一个却有大肚腩,中年大叔款外套,一油腻大叔。
三人围着一张圆桌吃早点。
朱一帆一个也认不出来,只好略过称呼,向三人说。
“早上好。”
陈建军作为东道主,起来招呼朱一帆坐自己旁边。
朱一帆顺势坐下。
陈建军向朱一帆一一介绍在座各位。
朱一帆一一问好,作足小辈模样。
陈建军也不谈正事,让朱一帆点早餐再说。
朱一帆也不客气,反正自己还没吃早餐。
吃饱喝足之后,泡上一杯茶,才正式进入正题。
陈建军向朱一帆道:“鬼狐传的稿件呢?先让我过目,看看成稿如何?”
朱一帆从背包拿出一叠鬼狐传的复印稿,递给陈建军。
李培元与梁前亮见此也从中拿出几张稿件阅读。
李培元与梁前亮在细心阅读,而陈建军首先细心读完手头上的故事,再随机抽取一些出来快速浏览。
陈建军在确认鬼狐传的整体质量后,便放下稿件,进入正式商谈。
陈建军对着朱一帆说:“我们出版界一般与作者有三种合作方式。第一种一次性决断,版权买断十年,这本书我可以给到你2万,很适合新人作家,要不要考虑一下?”
朱一帆对鬼狐传有绝对的信心,这方案对自己不划算,正打算开口拒绝。
一旁的李培元不乐意了,在旁边对陈建军道:“老陈,你这人就不够意思了,以这作品的质量,你也清楚,买断十年,一帆不是亏了么,幸好我跟着来,可不能让一帆吃亏。”
梁前亮也在起哄,“就是,我跟着来就是想给本地作家把把关的,这条件不好,换一个。”
朱一帆适时开口拒绝,换另一个方案。
陈建军无语至极,“这不是按流程走吗?2万买断价可不低了好吗。”
陈建军接着往下说其它两个方案。
“第二种就是基本稿酬+印数稿酬。我可以给到你千字6的标准,每千册印数x基本稿酬x基数1%。”
“第三种就是版税了,可以给到你6%,首印3万册,按图书实际销量来算。”
朱一帆在心中计算得失,以一本小说3元为例,第二种方案,五十万字来算,先到手3万,再加上图书印数以5万本为例,印数稿酬即是15万元,总共45万。
第三种版税方案,以上述条件作依据,3x5万x6%,最终9万元,显然这种方式收入最高。
显然第三种最适合自己。
至于能不能销量破5万,只能说对聊斋志异迷之自信。
李培元与梁前亮就不打扰朱一帆思考,其实这两种方案都可以,就看自己对作品的信心。
相信能流传几百年的故事,在这世界依然受欢迎,朱一帆果断选择版税方案。
这时场外帮手的重要性体现出来了,作为作家,已经出过几本书,熟悉出版这行,梁前亮就帮腔了,“我觉得以图书实际销量计算不妥,我出品的作品都是按印刷量计算的,要一视同仁,不能说新手作家就另外一个标准。”
朱一帆一听,这条件对自己有利呀,不知道两种计算方法选用的条件判断,不好说话暴露自己短处,直接用眼神向陈建军询问。
陈建军笑骂道,“这能一样吗,你作品经过市场验证,出版社相信印刷的数量市场能卖完,一帆的书,虽然质量还行,但市场如何,不好判断。”
李培元旁边搭话,“老陈,你要相信自己专业的眼光,如果没信心,你也不会跨越千里,从燕京来到端州,给新人作家一个机会吧。”
面对两位好友的背刺,陈建军无语死了,自己才是他们多年好友啊。
“好吧,好吧,就你们俩做好人,就按印刷量计算,你们满意了吧。”
作为出版部门的负责人,这点权力还是有的。
李培元两人看到陈建军服软,不由哈哈大笑起来。
朱一帆立刻向两人道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