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1 / 1)
那羊倌年纪虽不大,看到一群小羊却一眼就找出头羊,直接把他拎到羊群前方。他一手拿着一捆草,一手拿着铃铛,嘴里发出呼噜噜的声音。那些小羊就突然不再闹腾,而是像军队一般跟着他的引导往前走去。
等到了村里,大家看见余昭和余粮坐着车回来,后面还跟着一群小羊,都是一阵诧异。前几个月余虎回来买了十亩地,村民们私下都有些议论。这回的阵仗却更大了。从前三文五文都要借的余家居然在短短几个月内就发家了,大家忍不住都围在村口讨论这事。
王秀春瞥见了凌霄:“这余家倒是,前面几年还就他们两口子带着个拖油瓶,自从养了余昭以后,三天两头多个人。”
一人也道:“谁说不是呢?可都是多的女孩儿,一点用都没有,还不净是拖油瓶。”
另一人却嗤笑:“你可不是女儿家长大的?”
那人神气道:“我嫁人了,当然不是娘家的拖油瓶。在这可给他们老王家生下几个香火了。”
王秀春:“姑娘怎么了?就是儿子,哪里有几个这样挣得来钱的?我刚听说,余谷家都是他们家余昭撺掇着到县城开店,挣得那叫一个盆满钵满。”
那人又道:“士农工商。商人是最下等的。再说了,女儿再厉害,终究要嫁人。男人再不济,至少有资格考功名。”
王秀春暗笑,你家人都大字不识几个,还功名呢。嘴上却道:“罢了罢了,时候不早了,散了吧。”
于是村头的妇人们三三两两地散去了。
这几日余谷余虎两兄弟可算是累坏了,又收庄稼又建羊棚,睁眼就干活,闭眼就打鼾。素香看了很是心疼,其实她自己也并不轻松,又是照顾小孩,又是照顾动物,还得抽空做饭,偶尔还要给县里送去新的玻璃片。
农事不比开店,开店的话一年里生意几乎都是稳定的,而种地是在农忙的时候需要争分夺秒,等农闲了又几乎没什么事。因为播种和收割的日子完全看天,各家都是那几日忙,就算想请人帮忙也没有人有空。过完那几日,农户人家又都没什么事,只一起聊天喝酒,打牌赌博。
惊人的是,大豆一共收了三千斤。大豆的用途很多,豆浆、豆腐、腐乳、千张甚至酱油都是用大豆制作的。因为成本低味道好,对余记食店来说用处极大。虽这制作的流程不算什么秘密,故各样豆腐在阳朝并不稀罕,但余昭可以用上各种烹饪手法,让这些豆制品口味更新鲜些。
余昭在村里找到了个会放羊的男孩,平日给东家放三只给西家放五只的。余昭答应每月给他二十文,请他现下先四处放着,等冬天别处没草了,把别家羊和自家羊一起赶到收过的地里,她家有苜蓿和芜菁可喂羊的。
另外,考虑到余虎家的弟弟妹妹和凌霄都已经有快三岁了,余昭打算给他们一些启蒙教育。阳朝识字率极低,能认识一百个字以上的就可以称为读书人了,一百个人里面至少有五十个人除了自己的姓氏一个字都不认识。余粮也九岁余了,更加要抓紧时间学习了。余粮当然是由自己教些基本知识。只是弟弟不知道是求村长家的私塾收下,将来争取走仕途好些还是也按现代的方法教好些呢?
阳朝读书人确实地位高,但一家人齐心协力多做些实事果然还是更好。余昭决定都由自己教好了。
只是家里要学习的孩子大的大小的小,凌霄又有些特别,都得分开教才行。余瞬间昭感觉自己好像那种一个人教六个年级的村小老师。不过是上课而已,能有什么难处呢?说干就干。现家里已有些余钱了,余昭直接买了一套文房四宝。
余昭希望余粮将来能管账,也跟余粮商量过了,就以算学为主,另也用千字文认些字。千字文三字经属于大批量印刷的书,价格不过一百二十文,余昭直接各买了一本。
因为阿拉伯数字在阳朝,至少在高义县还不见踪迹,为了减轻麻烦,直接用的一二三四这样的数字。
首先教了加减法,从小的数字到大的反复练习。等熟练后才教九九乘法表。
余粮在数学上不算有天赋,几乎是靠背的。神奇的是,每次如果让算数,掰着手指头都算不清楚,但一旦用同样的数学式子出成跟银钱相关的题,余粮几乎不眨眼就能答出来。余昭不免觉得好笑。
¥余家余额:三两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