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摄政王之乱(下)(1 / 2)
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
——李贺
崔勇见了来者,忙收起双戟,跪下行礼。
“王爷!末将无能,未能将此人拿下,惊动了明公,请王爷责罚!”
摄政王闻得此言,开口道。
“崔将军何罪之有?能与军神相持数回不落下风,普天之下,未有几人。将军如此忠心,本王又怎会责罚于你?崔将军权且退下。”
崔勇心中虽是感激,但秦尚武如此手段,怎能教他安心。
“王爷,此人武艺超群,若我离去,唯恐于王爷不利。”
摄政王轻笑道。
“将军且放宽心,退下无妨。”
崔勇又行一礼,起身告退,往王府后院而去。
摄政王走上前来,行了一礼,开口道。
“秦元帅,未曾想今日相逢,竟是如此情景。”
秦尚武未曾怠慢,回了一礼,言道。
“王爷素来忠义,与陛下乃是同胞兄弟。何故聚众谋反?困皇帝于紫禁城中?”
摄政王轻叹一声,似有难言之隐。又开口道。
“今日不谈国事,不知元帅可愿与某共饮一杯否?”
秦尚武闻言,收剑入匣,双手抱拳道。
“今我奉诏讨逆,若与王爷共饮,但恐于国事不利,恕难从命。”
摄政王轻声言道。
“元帅可能看清此间迷局?”
秦尚武闻言心中一惊,还未等其反应过来,剑光一闪,一剑袭来。
出手者正是摄政王,
众将皆惊呼,“元帅小心!”
但见那摄政王手中宝剑,架于秦尚武项前一寸,未曾再近半分。
“军神”未敢轻举妄动。
秦尚武更不知摄政王是何用意。
“公若不肯,吾只能强求矣。”
秦尚武看着摄政王的眼睛,意会其此番用意。
被摄政王执剑架住,往府内而去。
身后众将怎肯就范。欲上前营救。
只听得秦尚武开口道。
“只一杯酒,但饮无妨,众将退下!”
摄政王闻言,收剑入匣,烈阳当空,映射于白玉剑匣之上,浩然之气萦绕二人周身。
秦尚武心中暗道。
此剑!绝非凡品,真乃天地至宝也!
二人走进内院,只听得“彭”的一声,身后大门轰然关闭。
秦尚武这才看的清楚。
摄政王府,何其之大,前堂高楼便足有数丈之高,富丽堂皇,气势雄壮,唤作“隐阁”,隐阁共有五层。各有用处。
第一层用作饮茶待客,第二层是用作吟风弄月的书房,第三层藏有些稀世珍宝,奇物古玩。第四层便是王爷特用来“打坐修行”的“静室”。这最后的一层,也就是顶层,据说上面住着一位隐世高人。虽是如此传说,但并没有人见过什么所谓的“高人”。毕竟除了王爷以外,没人去过第五层。就算是朝中大臣前来,也最多只能上到第二层。
之后便是后院,多是家客与府中家眷的住所。
突然从四周闪出数十名门客。众人虎视眈眈,好似只要这秦尚武有丝毫的风吹草动,便要群起而攻之。
秦尚武见状,以为中伏,正欲拔剑。
摄政王按住秦尚武右手,拔出一尺有余的剑,又被推回剑匣。
大手一挥,令左右退下,开口道。
“元帅放心,本王并无加害之意。”
秦尚武这才放下心来。耳中却听得后院动静,不禁皱起眉头。
心想,莫非前堂做戏,后院伏杀?
摄政王看出秦尚武心中所虑,伸手拉住秦尚武,开口道。
“常闻古人道。仁德之君,不滥杀无辜,祸不及妻儿。陛下此番,无非是想要我李岱的脑袋,今我束手就擒,还望元帅放过我帐下门客,后堂家眷。”
李岱说罢,双手合住,束手于秦尚武面前。
秦尚武怎敢轻动,且不说这摄政王李岱的手段,这旁边皆是李岱门客,若是真的缚住李岱,唯恐众人群起而攻之。
秦尚武连忙跪下行礼,双手抱拳道。
“王爷!实不相瞒,陛下旨意乃是尽屠逆党,唯独唯独留下王爷性命”
李岱闻言笑了,
“哈哈哈哈!他要你留我,便是要你速杀我。”
身后还未走远的数位门客闻言,皆拔剑相向,立于摄政王身后。
秦尚武闻言大惊。急道。
“这皇帝陛下念及,同胞旧谊,断不会加害王爷”
其实此话一出,秦尚武心中也是没有把握,这篡逆谋反之罪,就算是诛其九族也不为过。
李岱此刻却好似心宽了许多,放下双手,只道。
“元帅,这八千门客与我同生共死,今日栽在你的手上。我命该绝,元帅可取我首级,以献皇帝。只是还望阁下放过我帐下门客,妻子家眷。”
秦尚武跪在原地,没有回答。
他只想将摄政王擒住,按照旨意交付陛下,断不可加害之。
李岱见秦尚武不为所动,喊道,“莫非元帅要逼我自戕否?”
秦尚武急道。
“不敢不敢只是君命难违。”
话音未落,只见剑锋已至,青色的剑气环绕在剑身,直指秦尚武的咽喉。
“众人退下!元帅!拔剑吧!让我来领教领教这当世“军神”的手段!”
旁边的门人剑客闻言皆退回后堂,不敢怠慢。
秦尚武站起身来,却未拔出宝剑。
一击又至,秦尚武只是抬起剑匣,挡住来势。还是未肯出手。
“以我之命,可换这王府内外八千余众的性命否?”
秦尚武没有回答。
而不回答,便已经是回答。
旨意乃是“攘除奸邪,拨乱反正,独留摄政王一人。”
便是要将这八千乱党尽除之。
李岱大计不成,已知回天无力,若战斗拖延下去,帐下门客皆死无葬身之地,所以才想以自己的性命来停止这场“暴乱”。
只要秦尚武答应李岱,那八千门客便能保住。
李岱想要的是什么,秦尚武也不得其解,若是想要谋反,为何对皇帝只困而不杀呢?若是不想篡逆,那纠集如此之多的门人剑客,那又是为何?
此番只一心求死,以保手下性命
无数个念头涌入秦尚武的脑海,一时间两头犯难,做不出决定。
秦尚武心中暗道。
只能是走一半看一步,且保住李岱的性命,之后交予皇上,一切自然水落石出。
再观李岱,为逼秦尚武出手,拉开距离,摆出架势,使出一击“天翔龙闪”浩然剑气从剑身纵然发出,瞬时间府内,狂风骤起,浩瀚磅礴的剑气直逼秦尚武而去。
秦尚武深知此招威力,方才能将二人破开的剑气,恐怕就是此技。
如此之近,要是吃到这招横贯八方的剑气,就算是华佗在世,恐怕也难保全尸。
秦尚武此刻若再不拔剑,恐将死于此招之下。
秦尚武朝后一跃,拔剑出匣,挥剑抵挡。
这一击,竟硬生生的被他接住,再看秦尚武,已是被击出数丈之外,气喘吁吁。
随着“叮”的一声。
秦尚武手中宝剑,竟被这剑气斩出一个豁口。
再看秦尚武身后的墙壁,那斩击的余波,竟将厚重的墙壁击的满是裂痕。
这记杀招,虽未重创于他,但仍是让其吃了不少苦头。
秦尚武急道。
“王爷何故如此!我素知王爷平生忠厚仁义,陛下早已下旨,为何你还要执迷不悟?”
“执迷不悟?真不知是谁执迷不悟!天下战事久矣,三方皆定,不趁此良机,体恤万民。却要主动挑起那南蛮祸端,你且说!是谁在乱天下?”
秦尚武没了头脑。明明是南蛮入侵,怎的又成了帝国挑起的祸端?
“王爷!此事定有误会!容我禀报陛下,定能还王爷清白!还天下太平!”
李岱听得此言,忽的发作。怒不可遏的质问道。
“还天下太平?我看他就是皇帝坐的久了!忘记当年父辈是如何创下的基业!”
只见李岱持剑奔杀而来,秦尚武提起宝剑,慌忙抵挡。
秦尚武也未曾想到,这摄政王竟有如此手段。
但细想之,倒也是情理之中。
“江湖风云录”之中记录在册的皆是武林高手,江湖中人。
又怎会有人知晓这皇权富贵的亲王,竟还是位武艺超群的剑客。
说时迟那时快,一剑又至,那秦尚武只防不攻,但如此强悍的剑法,只苦苦支撑了几个回合,便抵挡不住。
一柄长剑,只守不攻。
堂堂帝国元帅面对皇权,竟也如此狼狈。
李岱见其不肯出手,便也不再进攻,开口问道。
“天下如今四方已定三方,但帝国之民,却仍在水深火热之中。民生涂炭,社稷难保。你身为一国将帅,只知疆场厮杀。不懂治国安邦之策。妄有“军神”之称!”
秦尚武看着眼前的男人,心中乱做一团,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这般忠义之士,为何落得此番境地。
而此时从“隐阁”之上,跳下一人,此人持一柄青色的宝剑,身着布衣,一身朴素,一柄二尺短锋,有剑无匣。
而秦尚武看见来者,心中一惊,那青色的宝剑,剑身赫然写着“残霄”。
残霄剑,乃是“江湖五绝”之一。大名鼎鼎的李元祯所使的配剑。
此人!莫非就是李元祯?
这江湖剑客,怎会出现在摄政王府?
还来不及秦尚武细想,李元祯开口道。
“我在“隐阁”之上感觉见两股剑气在此交锋,故来此看个究竟。”
而此刻的李岱,心中一念闪过。
随即开口说道。
“阁下,今正值危急关头,恳请阁下带众突围,保全我帐下门客。”
说罢李岱恭恭敬敬的对着这剑客行了一礼。
李元祯闻言,开口问道。
“那你怎么办?”
李岱说道。
“我在此断后!还望阁下能不负所托。”
李元祯听得此言,心中已是有了主张。跪在地上,双手抱拳道。
“王爷待我不薄,今临此大难,我怎能弃你而去?区区五千甲士,我示之如同草芥。王爷只需一声令下,我便斩了这秦尚武!到时枭首示众,皇城之内,谁敢阻拦?”
秦尚武闻言,手中宝剑更是握紧几分,心想,此人好大的口气,竟想要我项上人头?
今日若不除此祸患,来日必酿滔天大祸。
摄政王看着李元祯跪地的身形,又看向不远处持剑以待的秦尚武。
心中暗暗想道。
若真随李元祯所言,二人合力必能诛杀秦尚武。
可秦尚武与他交合数回,未发杀招,他不过是“奉旨行事”,且他如此相让,怎能忍心将他击杀。
可若随秦尚武而去,那帐下八千门客,家中亲眷。必会被尽皆处死。
正因如此,李岱才一心求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