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集:积阴德有余庆(1 / 1)
上文书说到四合院。由于地面限制,民间常常将院落建造成三合院的形状。北边的主房向南,阳光充沛,宅主居住。两边的厢房晚辈或佣人居住,或堆放杂物。大门一般开在正南方,对称整齐,院子宽敞,进出方便。这种结构的三合院,实际是四合院的改造,与四合院相比,其弊端主要表现在对“天圆地方”体现不足。另外,大门开在正南也不太妥,虽然按“八宅派”风水理论,这个部位属“延年”方位,但俗话说“衙门口儿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正南门为“午门”,阳气太重,非一般百姓所能享用。故而在正南开门的三合院,都要在门口立一屏墙,以避免门外煞气的直接冲射,形成“曲则有情”的格局。
现代住宅往往使人关闭在一个单元房内,人与人之间不相往来,互相很陌生,淡漠而疏远。而四合院能使大家经常在一起交流信息,互相帮助,这种充满凝聚力和安全感以及和谐气氛的院落住宅,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人们对原有栖息地生活方式的渴望。
建筑结构上的“天圆地方”不仅包含几何学上的狭义理解,也包含着抽象哲学的象征意味。这里的“圆”象征着变动、灵活、施与,即“乾”卦的内涵;而“方”则象征着承载、稳定、不动,即“坤”卦的内涵。因此“天圆地方”的建筑结构,象征着为人处世的“外圆内方”原则。
外圆内方同时也象征着“外儒内法”。“外儒内法”是自秦以来的宗法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儒学重仁政,讲究以伦理劝导实施统治;而法家则讲法制,重在政治功利。这两种思想在秦汉时即彼此揉杂,形成了互补的统治术。外儒,要求封建统治者以仁德的面目出现,行仁政,提倡纲常道德,以此来作为积极的诱导。内法,则是主张统治者要加强中央集权,重视刑法和进行社会改革。要“两手抓”。
而这种统治思想移植到个人身上就是:外圆内方。正如黄炎培先生所言:“和若春风,肃若秋霜,取象于钱,外圆内方。”在为人处世上,要做到儒家所倡导的“温、良、恭、俭、让”,要中庸、圆滑,但又不失正气、骨气和品德,要坚持原则和独立的个性。可以说,圆形方孔钱是刚与柔、中庸圆滑与正气品德对立的统一体,是二者完美而又巧妙地结合。关于圆形方孔钱,在卷三·珍宝中还会提到。
天圆地方并不是形状,早在《易经》中就有类似的观念,《坤》有直、方、正之说,可见这里方指一种品质,一种平坦,正直的品质。在《黄帝内经》中也有天圆地方,人头圆足方以应之。
阳德为日之称。前面介绍过,日也叫太阳,月也叫太阴。太阳与太阴,是人们观察宇宙的两个主要的参考系。原因是两个星体看上去面积相当,一个是白天出来,一个是晚上出来。所以古人认为它们的属性是相反的。一个是属阳,代表了光亮、热量、阳刚;一个是属阴,代表了黑暗、阴冷、阴柔。集光亮、热能、阳刚等属阳的德性为一体,叫阳德。反过来,阳德可以代指:阳气、阳光、阳刚。理解这个意思,并不难。
扯远一些,人也有阳德与阴德。所谓阳德,就是做了好事要让人知道。所谓阴德,是做了好事,还不让人知道,不图回报。阳德与阴德有什么区别呢?阳德报得快,做了好事,让别人知道了,别人表扬你,赞叹你,给你发个奖状、锦旗什么的,表扬表扬,报掉了,报掉了就没了。德积不住,没有利息。现在有人做事,没有福气,就在于求阳德。做这件事,发不发奖金?给不给涨工资?有没有表彰?这种做事图报的心态,虽然做了好事,但回报很小,报了也就没了。
如果看见一个要饭的,抱着需要回报的心理,上去给两块钱,人家说一声“谢谢”,磕三个响头,早就还报给你了,并且远远超过了两块钱的价值。现在有一个世界级的“慈善大使”,跑美国去给美国的穷人发美元,然后招来一帮记者全世界报道。最后还花三万美元买了一张假的联合国级的奖状。话说在前头,这也得早“报”——不是报纸的报,是报销的报!
做好事不让人知道叫阴德,阴德后面的福报大,积得久,还有利息。所以我们做了好事不要着相,不要抱着什么目的。甚至不要抱着“我今天做了好事,老天爷会保佑我这样一个好人”的心态。
《易经》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阴德不仅回报大,且能够福泽子孙,这是真实不虚的。
涿鹿野中之云,彩分华盖;柏梁台上之露,润浥金茎。
黄帝当初与蚩尤在涿鹿的平原上作战时,天空出现五彩祥云,云气结成金枝玉叶般的花朵,跟随着黄帝,一直停留在黄帝的头上方,十分瑰丽壮观。黄帝受到启发,因此作了华盖。
金茎指的是用以擎承露盘的铜柱。汉武帝听信方士之言,以为将玉磨成粉屑后和露水饮用,可以长生。这当然缺乏科学根据。但为了求取这来自上天的纯正的清露,汉武帝在柏梁宫建造了一座高达二十丈的铜质承露盘。但可惜的是,这座承露盘最后竟毁于火灾了。
柏梁台因火灾毁于太初元年(前14年)十一月。这场“天火”,过去迷信说法,认为是汉武帝穷兵黩武、淫酷自恣、违悖天意而得到的报应。其实可能是因雷电一类“天火”所引致的。
但柏梁火灾后,汉武帝似乎还未从迷梦中惊醒过来。汉武帝在柏梁宫火灾的同一年,迫不及待地兴建了建章宫。这是他误信越巫的无稽之谈,以为火灾发生后,要马上起建新宫殿,且必须把规模搞得更大,建筑材料选用香闻数十里的上等香柏木,这样才能克制火灾。建章宫也有承露盘。较之柏梁宫的,无论在体制、质料、用途等任一方面上,都并无两样。
其实承露盘中承接的仙露,不过是早晚由于温差凝结在盘中的水蒸气。汉武帝就把这些凝结的水珠,当成了长生不老的仙露,将承接下来的露水交由方士。方士再将露水和美玉的碎屑调和而成后,让汉武帝服下,并且告诉汉武帝这样就能长生不老了。可是公元前87年,汉武帝还是死了。
虽然不能使汉武帝长生不老,但铜仙承露盘如果保存至今,肯定是一件难得的工艺品。遗憾的是,汉朝灭亡以后,魏明帝曹睿,也就是曹操的孙子,下令将铜仙承露盘从长安搬迁到洛阳。
可没想到,在搬迁途中铜仙承露盘就被彻底损坏了,最后破损的部件也被丢弃得不知所终了。这段历史被《三国志》、《汉晋春秋》等很多文献记录,就连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的第一百零五回“武侯预伏锦囊计,魏主拆取承露盘”中,对这段历史也有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