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朝野震动(一)(2 / 2)
“东里公,在下觉得水泥自然是很好的,我也与阮公公沟通过了,此水泥确实当得上善物。”吴中一脸喜色的说道。
能混到部堂高官的,哪怕只是最不受重视的工部尚书,吴中也是人精。
反正杨阁老问什么就答什么,想让他多说一点都不可能。
“既然工部确定这水泥可用。”杨士奇也不是简单的,他直接给水泥贴上工部认证的标签。
“哎!东里公。”
“既然大家都不想说,那我就一一询问了,毕竟太皇太后交代下来不是让大家推脱的。”杨士奇知道吴中想说什么,但是他不想再在水泥这小事上纠结了,这本就是工部的管辖范围。
“胡尚书,礼部对太皇太后的提议怎么看。”杨士奇目光紧紧盯着礼部尚书胡濙。
胡濙好像没看到杨士奇压迫般的目光,“国子监改制一事,礼部还需与南北俩监沟通之后才能确定流程。”
作为武当传人,胡濙太极功夫深入骨髓,一句话就把自摘了出去。
杨士奇看着滑头的胡濙,盯了一会,又看向郭琎,“吏部对于国子监的考评有何意见。”
郭琎作为吏部天官,当然不虚杨士奇这个在朝臣中威比丞相的内阁首辅,“吏部可以执行如此考评。”
没说赞成还是反对,杨士奇知道郭琎心中肯定赞成太皇太后这次对国子监的改制的,这人就是太学生出身。
虽然此时大明的官场派系倾轧还不严重,但在科举进士为官日益增多的今天,国子监出身的太学生一系,肯定乐意国子监势力大涨的,以前找不到方法就算了,此时这样的好机会太学生一系肯定不会有反对之言的。
“既然如此,各位就带一抄本,各回各部商议,必须尽快拿出建议。”杨士奇也懒得和这些尚书打哑谜了,如此大事,一群人反而在短时间内商量不出什么。
这其实才是今天杨士奇召集六部尚书的主要原因,本来这样的大事应先通传各部,等商量出个大概才需在一起议一议的,不过他也是被太皇太后又突然推出的政策惊到了,才把众人找来,想看看众人的反应。
可事实还是没啥用,这群官场老手,根本不给他探究态度的机会。
既然不能探明态度他也不准备耗着了,现在内阁权利大增,可处理的事物也是多了不少,他可没时间与这些有侍郎分忧的尚书耗。
“事务繁忙,我就先告退了。”胡濙首先拿起面前的太皇太后政策的抄本,拱手行了一礼就走了。
见最为清闲的礼部都以事务繁忙为由走了,其余五部尚书也拿起抄本走了,太皇太后的大政,太过惊人,他们也早已忍不住想去找下属们商量一番了。
还在苦哈哈的随着李时勉学着论语的朱祁镇,还不知道太皇太后行动了那么强,都没多做修改,就把他提出的水利一揽子计划就交给朝臣讨论了。
文华殿中的两位还不知一场大风波已经刮起,一个是推手,一个是风暴中心的人物。
李时勉丝毫不知道,自己的孝顺弟子,给自己搞了多大的重担,绝对比他布置的练字任务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