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六章 鸟尽弓藏(2 / 2)
等回城后,白无畏对刘发依然极尽礼遇,不仅邀之同车,还封刘发为镇北侯,官升太尉,其他将士按功劳大小也各有升职和赏赐。
三军将士得知后顿时欢声雷动,齐呼万岁。
然而刘发却心中猛然一惊:太尉名义上是三军最高统帅,却只是虚职,并无实权。作为此次平定张氏之乱的最大功臣,自己名义上升官了,实际上却被解除了兵权。
皇上为什么要这样做?如今天下纷乱,海内动荡不安,他刚刚战胜了张向阳,难道不应该继续执掌大军,诛贼讨逆,廓清宇内吗?怎么反而解他兵权,将他闲置?
然而从始至终,皇帝都未向他作出任何解释。
朕堂堂天子,做什么决定难道还需要向别人解释吗?哼,真是可笑!
之后,白无畏让五万大军留守京城,另外三万大军则分别由三位将军率领,分赴太行、胶东、西州等地剿匪。同时,白无畏下旨,允许几人在各地自行募兵,各地需向大军提供粮草。
白无畏说过,所有背叛他的人都得死!各地跳出来造反的家伙有负皇恩,之前刘发与张向阳对峙,他不好出兵也就罢了。如今张向阳已灭,皇帝如何还忍得?所以立即下旨,命各地郡守、将军自行剿灭叛贼,朝廷也第一时间派出大军,重点剿除太行秦狼、胶东徐娘、西州周异龙等声势较大的反贼。
至于刘发,或许白无畏冤枉了他,但如今帝国动荡不安,各地反贼四起,大军怎能长期握于一人之手?谁能担保他不会起异心?
况且,与张向阳对峙期间,刘发不止一次违逆上意,当日皇帝派去的传旨太监对刘发可没少诋毁,最后更是说出了诛心之言。白无畏虽然当场将心腹太监乱棍打杀,但心中却对刘发猜忌甚深,只不过之前碍于形势,一直隐忍不发而已。
所以,张向阳败退西北后,白无畏便立即将刘发召回,升之为太尉,把他高高地供起,却剥夺了他的军权,把之架空。
直到这时,政治上一点也不敏感的刘发才真正看明白皇帝的心思。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一心为国,为皇帝尽忠,白无畏却根本不信任他。
不过老将军心中对皇帝还抱着一丝幻想,所以他决定再试探一下皇帝——他以年迈多病为由向皇帝请辞,请求回老家安度晚年,从此含饴弄孙,不再插手政事。
白无畏看着头发斑白、满鬓风霜的刘发,心中有那么一瞬间也萌生出了一丝悔意——自己是不是太多疑了?刘发对自己、对朝廷还是忠心的,此番又取得大胜,挽救了京师和帝国。自己这般对他,是不是过于刻薄寡恩了些?
然而,这种念头才刚闪现便又立刻被他掐灭,随后他再次坚定下来。臣子的一切均是皇帝赐予。他虽然解除了刘发的军权,但赐他侯爵,又封他为太尉,并未有丝毫薄待,若刘发心存怨望,便证明他确实有异心。那样的话就更应该解除他的兵权,以除隐患了。
所以,他连假意挽留一下都没有,直接便应允了刘发的请辞。
刘发顿时如遭雷击。他本只是试探一下,尽管心中早已有所猜测,但却还抱有一丝幻望。此刻见皇帝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一时间仿佛瞬间苍老了十多岁。
他自问对皇上忠心耿耿,此次肩负重任对阵张向阳,无时不记着临行前皇上对他的嘱托。数月来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为了陛下、为了大苏,他顶着巨大的压力,不顾中州百姓的死活,与张向阳死磕,终于将对方熬死,一战而破贼人二十万大军!
可陛下为什么要这般对他啊!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最后竟落得这般下场?
古人言,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可如今飞鸟尚未射尽,狡兔仍未死绝,皇帝就要鸟尽弓藏、兔死狗烹了吗——何至于此啊!
刘发跪伏于地,一时间老泪纵横,却是哽咽难言:“老臣就此拜别陛下,唯愿陛下龙体康健,国泰民丰,江山永固,从此万万年!”
民丰八年六月,大苏老将刘发在战胜张向阳二十万大军后,辞去太尉之职,离开京城,返回老家。当日,除昔日的一名旧友外,朝中百官竟无一人相送。刘发凄凉离开京城。白无畏听闻之后,这才放心。
作为武将,刘发本就不得文官大佬们的欢心;加上情商低下、政治敏感性不高,刘发在朝中并没什么朋友。若非如此,当初他第一次围剿张向阳时,也就不会被人当成替罪羊押解京城了。
所以说,白无畏猜忌这样一个对他赤胆忠心的老将军真的没有必要。可惜,白无畏并不这样想。
白无畏觉得自己去除了帝国的又一隐患,接下来只要剿灭各地叛逆,便能重新恢复秩序,再创辉煌。
然而白无畏却没想过,先是苏延、秦枪,如今又是刘发,大苏的中流砥柱、国之良将或死或走,一旦大厦将倾,还有谁能力挽狂澜,扭转乾坤?
刘发告老后,白无畏给几位将领下了死命令,务必在今年之内消灭秦狼、徐娘、周异龙等各地叛匪。临行前,他甚至向各将领暗授机宜:所有参与反叛的人,凡执迷不悟不肯投降者,一律格杀勿论。这些人既然选择从逆,便不再是他的子民——既然他们负他在先,便不要怪他不仁在后了。
宋宁因为投身到了山南王沙木麾下,不在此次朝廷大军围剿之列,反而加官进爵,出任盐海郡守,受封孟阳伯。所以说,宋宁当日选择向沙木投靠效忠是多么英明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