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笔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 历史军事 > 青苗 > 第十五章 三光宰相

第十五章 三光宰相(1 / 1)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爱誓凶勇 少主天下 此界魔临 日月轮替 我们的荣耀之路 影视人生实验计划 王妃你的杂货铺又又又又没了 王的女人谁敢动 我可以升级异能 雁门春

景佑元年(134,范仲淹调任苏州知州。那里是范仲淹的祖籍,他离开已有四十年之久了。如今以知州身份回到这桑梓之地,他看到的是大规模的土地兼并和连日暴雨造成的洪涝灾害。

每年的春夏之交,通常是去年的陈粮已吃完,田地里只有一望无际的青青的麦苗,还没有成熟。一般百姓的家里只有为修葺房子,购买种子和农具的贷款,没有存款。这时,可怜的农民只能去找有实力的地主家借贷,让一家老小平安挨到秋天。地主家的粮食也不是用来做慈善的,他们也要扩大再生产,成为更大、更有影响力的地主,他们要用手中的粮食转化为更容易流通的货币资本。农民们不得不借高利贷,利息通常是百分之百至百分之三百不等!如果运气好,赶上来年丰收,可以勉勉强强还上,同时也意味着把命续上了。如果赶上了灾年,本金都还不上,地很可能就归地主了。这时真是得祈祷家中没有漂亮女儿、年轻美貌的妻子,免得黑心无良的地主打坏主意。总之,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是大多数破产农民的命运。

苏州的城市治理,主要是针对太湖水患。这时离范仲淹在泰州修“范公堤”已过去十多年了。然而治水什么时候都是大宋官员要面临的难题,要么堵、要么疏、要么不堵也不疏,反正无论你怎么做都有人提意见说你做的不对。堵,说你治标不治本,水位越来越高最终会决堤;疏,说你不能解决长远问题,泥沙总会淤积,无法顺畅汇入下游,还是水患;就算你“修围、浚河、置闸”综合治理了,还要说你做的事情耗费的民力、资金与灾害相比投入过大。很多官员治水没被水淹死,而是被朝廷上的“唾沫”淹死的,死法让人作呕。朝廷不看谁能做事,就比谁最会指手划脚,那些谏官、御史就比谁提的问题离奇,谁提的标新立异,丝毫不考虑可操作性,更没人正反两方面权衡利弊。这种毛病也会传染,有时传给两府大臣,有时传给皇帝,让他昏庸不作为。这样的皇帝,你称赞他从善如流,他就会从恶也如流,你说他从恶如流,他就会毫无作为。

比无能更下作的是卑鄙。这次范仲淹把薄弱的环节修围,把被淤泥堵塞的河道疏浚,同时设置闸门,在水大时开闸冲淤,旱时蓄水灌溉。这个方案送到中书省,朝野上下的庸才们就例行公事般的风凉话四起,以掩盖他们自己的毫不作为。宰相吕夷简心中却是暗暗称奇,但他太担心范仲淹再如同以往筑堤、赈灾一样建功立业震动朝廷。吕宰相计上心来,马上串通宦官阎文应,请他给仁宗皇帝吹风再配合吕夷简上书,打算里应外合把范仲淹调走。范仲淹的治水方案送到中书省如石沉大海,江南东路转运使就自己疏奏仁宗皇帝,才使皇帝终于看到了这份治水方案,范仲淹得以继续留任苏州治水。吕夷简见势不妙,马上一副非常关心治水的样子,一面假模假样的慰问范仲淹,一面积极的向仁宗皇帝奏报和范仲淹讨论的进展,弄的范仲淹莫名其妙。

常常有人批评做事的君子们考虑问题不周全,再看看朝堂上的风气,谁可以一边考虑做事,思考并解决工作中的难题,一边去对付啥正事都不做,只拆台的小人?由于做不了正事,不把做正事人的台拆了,那不正好凸显出庸才了吗?可想而知庸才们会怎样的无所不用其极!

景佑二年(135,吕夷简最不愿意看到的事发生了,范仲淹因治水有功被召还京,判国子监,授予天章阁待制。天章阁是收藏真宗皇帝的图书、文宝之类的建筑。龙图阁是收藏太宗皇帝的图书、文宝之类的建筑。也会依此授予贴职,依次为学士、直学士、待制。贴职是大宋高级文官的极高荣誉,所以经常被用作尊称,例如包拯被授予龙图阁直学士后也被尊称为包龙图。回京的范仲淹还不吸取两次被贬的教训,依然危言危行。这样的刺头让吕夷简很不舒适,想了一个损招——让他权知开封府。权,就是主持工作。一般不是皇子的官员当开封府的主官,都是不能称为开封府尹的,任开封府尹往往暗指将被立储。但这个工作普通官员并不好干,在开封府满是皇亲国戚,各类犯事的人和朝堂上下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很容易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踩到妖怪的尾巴。

可偏偏这个时候,宦官阎文应毒死了已经被废的郭皇后,郭皇后不懂事,皇帝不喜欢可以被废,但罪不当死。范仲淹再一次抱着必死的决心——一边交代后事,一边绝食,力谏赶走这个坏到极致的阉人。但是阎文应一个人哪有这么大胆,谁都知道他后面的人是吕夷简。这个阉人被赶走,吕宰相就慌了神。吕宰相的党羽遍布朝野,果然这个时候就开始有人发难,称范仲淹在开封府审案没有法度,不参考典型案例的处置方法。好在范仲淹功课做得深,一一化解了。可大事正在悄然走来……

这一年,大宋的宿敌契丹又在幽州、蓟州集结兵力,声称要南下,弄得和真宗一样胆小的仁宗皇帝惶恐不安。这个时候是不是该反思一下寇准当年的建议——把契丹直接赶回长城以北,长城就能成为屏障。当年真宗皇帝胆小怕事,早就被吓破了胆,居然要用三十万“岁币”去议和,要不是寇准给议和的官员曹利用下死命令——超过三十万砍曹的头,真宗皇帝的底线甚至是愿意每年拿三百万去换和平。范仲淹的建议是修建西京洛阳的防御工事,内修仁德、外据险要,危难之时据险守中原。而吕夷简建议修大名府,暗示皇帝会如同当年真宗一样御驾亲征大名府,此举实为虚张声势。两派观点的不同,原本只是一场战略讨论,被吕夷简弄成了人身攻击:“范仲淹修西京不过是当年楚国令尹子囊临死遗表修郢都城,图个忠心的名声,迂阔之论。”

讨论国家大事不就事论事,非得借古讽今人身攻击,争论就升级了!范仲淹也咽不下这口气,画了一张百官图,把朝中依附吕夷简而上升的人摸了个底。这一下京城可炸了锅,根据这张图,分明吕夷简才是皇帝!

范仲淹说:“皇上,朝中大臣升迁贬谪都出于吕相一人之意,如此下去天下哪里还有人知道有皇帝?西汉末年汉成帝错误倚重张禹,致使外戚专权,最终酿成‘王莽之乱’。”范仲淹也回敬了借古讽今,可见朝堂上历史知识不过硬的都被气死了。

吕夷简又拿出了老概念:“范仲淹又在越职言事,这事是开封府管的吗?勾结朋党,离间我们君臣啊!要不然官家就让老臣走吧!”说着吕夷简老泪纵横,他居然还有苦情戏的天赋!

满朝官员都清楚这其中的是非曲直,可是谁也不愿意出来为忠臣说句话,怕得罪了宰相。而仁宗皇帝艰苦朴素可以、心怀仁慈可以,唯独知人善任,为天下社稷做点事乏善可陈。他终究倒向了吕夷简一边,夺去了范仲淹天章阁待制,贬饶州。有时,正义就是强者的利益,这种说法是有事实根据的,符合一般的经验判断。

范仲淹因为忠言直谏三次被罢黜。这次得罪了权相,敢来送他的人就更少了。一位在馆阁任职的朋友抱病来送他说:“范公此行尤光!”这就成了范仲淹贬谪的第三“光”,范仲淹在当上参知政事后,有人称他是“三光”宰相。

朝中并不是没有气节之臣。集贤校理余靖批评皇帝:“三逐言事者,非太平之治。”结果余靖被狠贬。馆阁校勘尹洙上奏:“范公与我亦师亦友,我就是朋党。”结果尹洙被狠贬。馆阁校勘欧阳修看不惯谏官高若讷不声张正义,反而诋毁范仲淹,写下了千古名篇《与高司谏书》,说他不知羞耻。当然欧阳修也得被贬。蔡襄写下了著名的《四贤一不肖》诗,称范、余、尹、欧为四贤,高若讷为不肖。这首诗不仅名满京城,居然还传到了国外。他们对正义的声张,让大宋官场开始震动,吕夷简开始感到不安,仁宗皇帝开始感到不安……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皇孙凶猛 真千金太霸总,大佬秒变娇夫 她被活活烧死后,全家后悔了 重生到四合院不当恶婆婆 我无意中攻略了小说女主 逍遥四公子宁宸雨蝶小说超前更新最新章节 逍遥四公子宁宸雨蝶全文免费阅读小说完整版 逍遥四公子宁宸雨蝶免费阅读完整版大结局 逍遥四公子宁宸雨蝶全文阅读最新更新 懒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