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声名鹊起(2 / 2)
“张三李四!去!”
狗腿子出马到底不一样,效果是立竿见影的。转眼间,这哼哈二将就用砂钵大的拳头、“以礼相待”的架了一位手中拿着竹签的读书人过来。
也许请人的时候动作可能粗野了些,说话的语气可能凶狠了些,只听那士子色厉内荏的不停喊道:
“你们是谁?要带我去哪?青天白日,郎朗乾坤,还有王法吗?!”
嘴里嚷着,手上却没停,偷偷摸摸的将竹签往袖子里塞。
却被张三逮个正着。
要说这张三,看上去跟李四一样五大三粗,实则江都大牢里的头号人精,能在他眼皮子底下做小动作的人还真不多。
“哎哎,藏什么呐?”
张三攥住这士子的手腕一翻,竹签便落入了他的手中。
“哎哎,我的签子!”
士子见竹签子被人拿走,急的几欲张牙舞爪,却又不敢从张三手中抢夺,只得在原地垂首顿足,眼泪都快下来了。
萧彧接过张三递上来的竹签,打量的了几眼,像是新做的,签头上写着“贰佰伍拾号”,不禁“嘿嘿”一笑,走上前去,先将竹签还于对方,然后作揖问道:
“兄台有礼了。家仆粗鄙,惊扰了兄台,还望兄台恕罪。”
士子拿回竹签,看看萧彧,再望望他身后的大大小小,许是看到萧彧年少倜傥且知书达礼,身旁又多是少年或孩童,虽说那两个仆佣举止粗鲁、面相甚是凶恶,可大户人家的随从不都这德行,总不至于找个慈眉善目之人来看家护院吧。
于是心神稍定,也不再嚷嚷,小心翼翼的拱手还礼道:
“小郎君有礼了。却不知拦住在下有何见教,在下有要事在身,去得晚了可就误了大事了哇。”
说完,颇有些着急的往人潮聚集处张望。
“正要请教兄台,吾观此处往来大多读书人,且神色匆忙,却不知前方为何处,究竟有何事发生?”
“小郎君难道不知,今日乃是小满先生‘蒙学正宗’正式发售的日子,莫说江都本地的读书人,就连扬子(今扬州仪征、高邮、安宜(今扬州宝应、石梁(今安徽天长、六合等地士子,也都赶来了。听闻雕版合集数量有限,要抽签才可得。实不相瞒,在下运气好,抢到了一根签子,等着抽签呢。”
萧彧按捺住心中的窃喜,隐晦的向大胡子递去一个“你待如何”的眼神,继续问道:
“既是蒙学读本,以兄台的年龄及所学,大可不必如此在意。”
“小郎君此言差矣!说是蒙学,但以坊间流传出来的只言片语观之,字字珠玑,实乃百年难得一见的儒家经典!此等文章,又岂为孺童启蒙那般简单。更何况几位夫子均对这两篇文章推崇备至,听闻颜夫子更是放言‘不读此书不为学’!”
说到激动之处,那士子慨然叹道:“夫子曰:‘朝闻道,夕可死矣’。也不知那小满先生是何等样人物,恨不能在他老人家跟前,端茶倒水铺床叠被,朝夕侍奉,聆听教诲……”
此言一出,大胡子等人顿时神情诡异。
萧彧更是大惊失色,连连说道:
“兄台有此向学之心足矣。”
又作揖道谢道:
“多谢兄台相告。既如此,在下就不耽误兄台前去购书了,这厢先预祝兄台能够中签、收雕版于囊中。”
读书人走了。
萧彧这下心满意足了,斜觑着大胡子,笑道:“如何?吾所料不差吧,这些人确是为文集发售而来。”
却见大胡子心不在焉的喃喃自语:“你说……到了年尾的时候,我那半成份子能分多少钱?照这情形看,只怕是不会少啊!”
萧彧一翻白眼:这人难怪跟七七那么贴心,一大一小还真就是一路人。好在七七的财迷是扒家(江北方言,意思是什么东西都想往自己家里拿的那种,对自己人还是大方的;但这大胡子整个就是一掉钱眼里的主。
以后得看着点,不能让七七跟他学坏喽。
不过话说回来,见到初次发售便有如此盛况,萧彧也十分欢喜,昂然道:“那是自然。你看这熙熙攘攘的人群就知道,日后一旦刊行天下,分红自然是不会少的!如何?这下你总承认本小郎君之前的判断是对的了吧。你且看,今日一过,天下何人不识君?!”
大胡子瞅瞅扇着扇子,摇头晃脑的萧彧,咂摸了一下嘴巴,凑到跟前说道:“要不,我到大街上帮你去喊一嗓子,多找几个每日替你端茶倒水、铺床叠被的人可好?”
“……哼!”
萧彧大怒,一拂袖子转身就走:跟这种人,就聊不到一块去。
编者按:
龙头关遗址在扬州小秦淮河尽头、清挹江门遗址附近。书中所写,实际为小秦淮河上小东门桥一带的风景。小说家之言,望扬州本地读者莫要深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