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劝说(1 / 2)
陈开虽觉奇怪,当下也不好直接询问,只好将疑惑放在心里,打算找个合适机会再问个明白。
在满城百姓欢迎声中,他跟着李世民进了李府。
李世民亲自为他安排房间,又嘘寒问暖,招待十分殷勤。
到得晚间,李渊在府上大开筵席,让陈开安排在主桌之上。
此番与宴的主要是李家的亲朋好友以及食客谋士。
陈开倒也知晓其中一些人的大名,例如长孙顺德、刘弘基、窦琮、唐俭、武士彟等。
陈开也知自己年纪轻轻,堂而皇之的坐在主桌之上,于理不合,便主动要求换到偏桌上去。
李渊却不同意,陈开无可奈何,只好硬着头皮坐下。
席间,众多异样的目光直射过来,陈开感觉极不自在。
他所在主桌皆是前辈,偏偏李渊也不介绍自己,只顾着与别人寒暄客套,仿佛忘了自己这个人的存在。
陈开不由得心中有气:
你这是故意的吧?想让我坐在这里出丑?我偏偏不让你得逞。
想到此处,笑容满面,端起酒杯,开始敬起酒来。
他口才极佳,自称“小子”,对同桌众人极尽谦抑。
虽满口皆是奉承言语,尺度却把握的很好,众人极是受用,一来二去,竟与众人打成了一片。
待到筵席结束,与桌众人熏熏然皆有醉意,在李渊面前不停夸赞陈开的好来。
筵席过后,李世民主动找到了陈开,说是介休县有消息传来,陈家三位家丁仍没有丝毫讯息。
李世民见陈开满脸忧虑之色,安慰道:
“贤弟如此关心属下,当真难得。你且宽心,我让他们继续寻找,消息一日一报。”
陈开道:“如此多谢二公子了,在下还有一事相求,还请二公子能够帮忙。”
李世民道:“贤弟说得哪里话来,有事尽管吩咐。”
陈开道:“非是在下不相信二公子。
只是除杨大力外,其余人皆不识家丁三人,即便有画像在手,却也极不方便,在下便想请二公子派人向清水送一封信。
一来,从清水陈园调集数十人过来,帮忙寻找家丁三人。
二来,借此机会,先从清水陈园拉来些骏马,以表在下的诚意。
三来,二公子外甥柴氏兄弟尚在清水陈园,这次一并送回晋阳,也让柴大哥、秀宁姊姊安心。”
李世民听说陈开要送骏马过来,开心之极。
他虽年纪不大,却已多次上阵杀敌,知道精锐骑兵对于野战的作用,而眼下李家正缺的便是战马。
“贤弟不怕艰辛,爬山涉水,千里迢迢的从清水来到太原,这便是最大的诚意。
父亲与我都看在眼里,哪还有不信任贤弟之理?
陈家家丁无故失踪,归根结底还是因李家而起,找到他们,李家责无旁贷。
贤弟放心,我这就派人前往清水陈园送信。
至于哲威、令武俩兄弟,他们无论待在陈园还是晋阳,皆是一样,送与不送又有何区别?”
陈开听李世民嘴上说的好听,似乎十分信任自己。
但自从见识了李渊、李世民的父子相争,对他们父子的话,已不敢尽信。
父子之间尚明争暗斗,他们又怎会完全信任我这样一个外人?
“实不相瞒,清水所在的天水郡并非什么乐土,一旦有变,陈园马场的数百匹马儿恐怕一匹也保不住。
因此,我便想着逐步的将马匹送到太原来,并在太原附近建立一座大隋最大的马场。”
李世民大喜,脱口而出道:
“照啊!在太原地界,只要有李家在,定不会有人胆敢染指陈家马场!”
忽然想起一事,续道:
“不过此事,还得报与父亲,求得他老人家的同意才行,还有马场选在何处,尚需从长计议。”
陈开点头道:“那是自然。”
心中却在想:
看在李世民如今仍很惧怕李渊,事事都不敢私自做主。
如此说来,他在太原暗结豪杰,发展势力,李渊必定是知情的。
说完了正事,陈开拐弯抹角的又将话题转到了刘文静身上。
李世民疑惑的看着陈开,道:“你与刘文静是何关系?”
陈开淡淡的道:“二公子明鉴,在下与刘文静并不相识。
只是听说晋阳县令才干突出,颇富权谋,这才想见上一见。
若是此人名副其实,投入唐公麾下,当有助于李家大业。”
李世民点了点头,道:“贤弟处处为李家着想,李二感激不尽。
只是这刘文静性情乖张,自大狂妄,多半并无真才实学,不见也罢。”
陈开颇感纳闷:
若说刘文静性情乖张,自大狂妄,倒也说得过去。
但若说刘文静无才无能,那无论如何都说不通。
经过陈开软磨硬泡,李世民终于说出了实情。
原来李世民初来太原之时,便听说了晋阳县令刘文静的大名,便亲自登门拜访。
谁知刘文静听门卫说,李世民是一个年轻少年,竟不愿相见。
李世民不得已,只好自报家门,原以为刘文静必定亲自相迎,过来致歉。
可刘文静最终还是未出来相见,并让门卫传话,言道:
唐公也忒看不起人,竟派一个毛头小子过来,这不是侮辱人嘛!
昔年刘玄德三顾茅庐,方请得诸葛武侯出山,而唐公不愿三顾倒还罢了,竟让一个少年过来做说客,诚意何在?
李世民自打出生之日起,还未曾如此轻视,怒气勃发,他以大局为重,极力克制,没有当场发作。
后来李密攻克兴洛仓,天下震动,刘文静因与李密有姻亲关系,被下太原郡狱。
李世民听说此事,拍手称快,渐渐将此人忘了。
陈开听完,暗地里寻思:
原来李世民与刘文静二人并未真正见面,更没有交谈片语。
如此一来,二人互相不了解,以致产生误会,倒也在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