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谷贱伤农(2 / 2)
不过,还是有人提出了异议。
毕竟,之前李东明和林娇娇,也做过类似的承诺,告诉他们,只要能用琼剧团开荒的种苗,就能种出同样的粉薯和木薯,不管有多少产量都照单全收。
结果,sy市场滞销之后,李东明和林娇娇弃了订金不收货,那些种了上千斤变种薯的村民,苦不堪言。
此外,这若是全村都种同样的东西,三亚哪怕是批发,市场也有限,琼剧团会不会因此故意压低价格?
谷贱伤农呀!
黄思梅自然不会打无准备的仗。
如今张沈年在海运上,已经小有所成,本月来信中还提及,又新增了两条货船。
她想过了,要让大家赚到钱,就必须要有拿得出手的“新鲜货”,如今市场经济下,好货不愁卖,同时还要打通各种通道,让“土货”不但进城,还有走出海岛。
而如今,张沈年的货运倒卖,给她带来了全新的思路和想法。
不过,眼下和和村民们说土货出岛、出海,他们大抵无法理解,也不敢相信。
所以,黄思梅用了吴琳琳的说辞,提出和大家签订合约,并且可以预付3%的订金。
之前李东明和林娇娇下定金,每家每户就是两三百块,如今黄思梅按照地产直接给3%的订金,基本可以保证他们的投入成本,无疑给了他们一个定心丸。
张文轩和张文倩上了学,如今已经开始识字。
听完母亲站在台上激情澎湃的样子,一左一右地依偎在她怀里,彩虹屁夸个不停:阿妈是巾帼英雄穆桂英!阿妈运筹帷幄未雨绸缪生意精!阿妈顶天立地男子汉……
黄思梅被他们逗乐,一左一右亲了好几下:“你们成语学挺好,但是阿妈可不想变成男子汉!”
蒙华香坐在木椅上,若有所思地看着儿媳:“这,是沈年那猴孙崽的意思?”
黄思梅羞赧地笑道:“不!这是我的意思!阿年为了这个家,为了剧团,全力以赴地在拼,我也想跟上他的步伐,不让他一个人那么孤单……”
蒙华香身子一僵,愣怔地盯着儿媳看了许久,幽幽地叹气:“那,你也要跟着他,去海上飘吗?”
黄思梅笑着抱了抱婆婆,反复承诺她不会和张沈年一起出海。
早年张沈年当过船长,她也跟随着一起出过海,不过是短程的从东方八所到莺歌海,她吐得只剩下胆汁,一路上昏昏沉沉,下船都是张沈年抱着的。
当然,更重要的是,鸡蛋不能放一个篮子里,如今张沈年的货运生意,的确红红火火,但谁也不知道会不会像之前的房地产投资一样,动辄崩盘。
再有一个,家里上有老、下有小,她放不下,对东方琼剧团,她也同样放不下,她唱了半辈子,哪怕要下海走市场经济,依旧愿意陪着蒙华香一起,守护这个日渐式微的小小梦想。
当她讲到守护琼剧这个“小小梦想”时,蒙华香的眼睛瞬间就红了一圈。
黄思梅早知道,婆婆心中的所念所想,见她哭了之后,连忙给张文轩和张文倩使眼色,两个宝贝一左一右扑到奶奶怀里:“奶奶不哭!我们长大了把琼剧唱到新加坡、唱到马来去!”
蒙华香被逗乐,破涕为笑看着孙子孙女:“好!好!好!再唱出去!”
黄思梅拍着婆婆的手:“阿妈,您放心!我和阿年还能再奋斗几十年!有我们在,东方琼剧团它倒不了!”
*
一九九七年,小雪。
返航洋浦的张沈年,终于下定决心,不再出海。
这几年,他每次出海,短则两三月,长则小半年,为了兑现自己的承诺,他咬着牙,愣是“过家门而不进”,忍到了今天。
当然,主要是因为通讯技术的发达,张沈年仅凭一只汉佳诺9771大哥大手机,就都能指挥洋浦物流的生意。
所以,是否跟船,也就显得不那么重要。
和往常一样,张沈年落地后,还是和王云飞找了个海鲜小酒馆,准备一醉方休。
张沈年笑得一口大白牙闪着光,两杯下肚就开始想太太:“我们家阿梅跟着我,真的吃了很多苦。家里上有老下有小,全靠她操劳,全心全意地陪着老太太守着琼剧团,我呀,真是祖坟上冒了烟了!”
端起手中的地瓜酒,一饮而尽,张沈年忍不住砸吧了一下嘴巴,眉头拧成了麻花,从口袋里掏出了一双儿女的照片:“我这两年都海上漂泊,都没回去看他们一眼,我这个爸爸呀,真的糟糕。”
说着,张沈年就红了眼眶:“今年,如论如何,我都不能再出海了,不然,孩子们以后都不知道,我是他们的爸爸!”
王云飞闷声仰头,灌了几碗地瓜酒,磨了磨牙:“你丫的是个命好的!”
“对了,兄弟,我把之前烂尾的两栋楼,都修好了……”
听张沈年絮絮叨叨说完,王云飞又闷头灌了几碗地瓜酒。
张沈年在海运生意上,的确赚得钵满盆满,只花了一年半的时间,不但还清了银行贷款,还让黄思梅存折上的数字蹭蹭蹭往上涨。
在海运中练出一身熊胆后,张沈年的想法越来越多,就在去年,他一通越洋电话,就把当初砸手里的两栋烂尾楼重拾起来,真材实料地建好了两栋商品楼。
王云飞听完这一茬,心下大惊:“如今海岛的房地产,生死未卜,你这样大手笔的投入,难道就不害怕吗?这万一要是像之前一样,血本无归,你怎么办?”
面对王云飞不解的疑问,张沈年挠着脑袋笑了笑:“房子能卖出去最好,若是卖不出去,我就当廉租房,专门租给外地来的奋斗者。”
抹了一把脸,王云飞拍着桌子嚷了起来:“你糊涂呀!那租出去的房子,能挣几个钱哪?我看你呀,真是海上漂给漂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