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谷贱伤农(1 / 2)
原本嗓门最大的大娘倔强地跺脚:“那你以前收,现在为什么又不给我们收?还说做帮带,说得好听!”
黄思梅竖起眉毛怒喝道:“请你们摸着良心,问问自己:是我们不给你们收?还是你们先背信弃义、转投李东明和林娇娇?人在做,天在看!”
她往前倾身,半只脚悬空,整个人摇晃了一下,吓得台下的人转头就跑。
李东明和林娇娇见状,拉着他们还要游说,黄思梅冷哼了一声:“混账放肆!你们两个忘恩负义的东西!我劝你们善良!”
黄思梅缓缓闭上双眼,泪水滑落,她抬起右手,深呼吸缓缓唱来。
“一阵狂言响如雷,一股热流入心扉;一双娃儿黑心肺,一阵喜来一阵悲。二十年,婆婆养侬心力瘁,二十年,牵肠挂肚盼侬好;二十年,克服了穷山恶水,二十年,穿暖吃饱养侬肥。老天开眼来告慰,今日你俩长成人。
你可知,童年时,婆婆养你情一腔,把屎把尿一腔情;心上时时将你挂,夜夜顾侬梦难成?你可知,少年时,辛勤抚育十二冬,教你为人要正堂?你可知,青年时,盼你茁壮能成材,心中有爱志四方?
骂一声,你们还认谁是娘家人,为何这般心肠狠毒似虎狼?
李东明,想不到,你为赚钱把脸翻,婆婆教诲你全忘。
苦苦相劝你心不动,亲人面前还嚣张,枉屈你是男儿郎!
像你这样的忤逆种,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灭绝人性罪昭彰;像你这样的忤逆种,犯下罪孽,一生一世都难偿还!”
这唱段,改编自《喜团圆》的《一股热流入心扉》,原剧由著名琼剧演员陈素珍出演,她独特的嗓音,演绎这样的悲情,悲喜交加的情绪演绎得入木三分。
黄思梅之前十里八乡巡演,也曾多次复刻过该剧演过该角色,如今见了李东明和林娇娇这不争气的样子,代入剧中角色,毫不违和,改编多部折子戏的她,直接代入改词更是信手拈来。
别人也许听不清,但李东明却是如同被人钉在原地,一字一句,都如同重锤,捶在他的心口上。
磨了磨牙,李东明甩袖离开前还不忘愤愤道:“不就是种了点地瓜,有什么好嚣张的?”
林娇娇亦步亦趋跟上李东明,不忘回头吐痰辱骂道:“呸!!琼剧团种地,种死了也没有我们摆摊来钱快,有什么好嚣张的!”
她这话一落地,原本那些闹事的人,都沉默了:自从他们跟了李东明和林娇娇后,一开始的确给价比张沈年略高,但是后面,李东明和林娇娇总会找各种原因压价,要么是市场滞销、要么是次品率高、要么就是掐头去尾。
总之,村民们拿到手的钱,是一次比一次少。
如此说来,他们累死累活,全都是为他人做嫁衣裳。
有几个年纪较长的,想通之后,了悟过来,回家后就召集全家商量,决定还是跟着琼剧团干:“说起来,从前张沈年和黄思梅,始终没有亏待过咱。都怪咱们被李东明和林娇娇蒙蔽了眼睛……”
*
几日后,想通了的村民,诚心诚意地带着家里养的母鸡和鸡蛋,纷纷登门到琼剧团,请求黄思梅的原谅。
黄思梅看着他们一张张质朴的脸庞,说不出来责怪的话。
吴琳琳气鼓鼓地站在黄思梅身后,见她心软同意给大家机会重新合作,连连跺脚,嘟着嘴道:“梅姐姐,如今他们想要和东方琼剧团合作,咱们就得签合约——无规矩不成方圆,这万一他们拿了我们的苗,用了咱们家的施肥方子,转头又琵琶另抱,咱们可不就是白忙活一场?”
看着她稚嫩的脸,黄思梅笑了:“咱们琳琳真是深谋远虑,那就照你说的办!”
村民们也理解琼剧团,她们这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再说了,以前没有签约的时候,琼剧团都未曾亏待过他们,如今签约,对自己也更有保障。
更何况,他们来之前,可都去织娘家家户户了解过,做黎锦的织娘,不但月月有固定收入,而且黎锦到海外售出后,还每件衣服给他们提成。
至于织娘家里的粉薯和木薯,苗顺条靓,这两季都大丰收,小半年就到手万把块。
黄思梅开荒的初心,是为了支撑剧团活下去,再后来,是希望和张沈年并肩,把他在银行的贷款还清。
这两年,张沈年一直在海上飘,东南亚、内陆、杨浦三边跑,每次来信,都会给她带来一些新的思潮,比如内陆商业市场的蒸蒸日上、东南亚贸易的繁荣景象,还不时给她带了一些新鲜的玩意儿,让她融合到黎锦和琼剧的创作上。
木薯和白薯的种植,正是张沈年托了王云飞给她送来,让她吃个新鲜,再加上电视新闻联播的一番点醒,让她有了这个新想法。
如今李东明和林娇娇,的确把质朴的村民骗了一大圈。但是只要还有悬崖勒马愿意回来和琼剧团合作的,黄思梅还是愿意给他们这个机会。
毕竟,开荒种地和土货进城,归根结底,不仅仅是为了琼剧团的生存,也想帮扶一把贫困线上的俄贤村。
黄思梅是宰相肚里能撑船,非但不会苛责这些村民,还一视同仁和他们分享了接下来的“种地计划”。
但是村民们却心有戚戚,一个两个拎着手里的土鸡土鸭,都不肯走。
“你要是不肯收我的小小心意,就是还没有原谅我!那我没脸继续跟着琼剧团干!”
“没错!我们诚心诚意来道歉,哪里能空手而来?你要是不收,就是还在生我们的气!”
“空手进门狗不吠!我们是真心想以后好好跟着琼剧团,您就收下我们的小小心意吧!”
……
看着村民们一张张质朴的脸,黄思梅笑道:“既然大家非得要给琼剧团送来礼物,不如咱们就做一次公道,正好让大家一起聚聚。”
她想过了,种地如果光靠走原来的老路,村民们最多只能管个饱腹。
这一次的粉薯和木薯种植成功、柴油机应用的便利,让她找到了市场经济大潮下,一个大胆的种地新想法。
公道饭过两旬后,黄思梅说出了自己的构想:如果俄贤村村民有愿意合作的,未来由琼剧团提供种苗和种植指导,全程帮扶。
收获后,琼剧团统一收购,并保证不低于同类市场收购价。原本不少村民来,是想来蹭饭就走的,但是听完黄思梅的提议之后,却也迈不动脚了——这简直就是稳赚不赔的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