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饥荒中农耕的曙光(1 / 2)
二月的寒风依旧冷的让人直打颤。清晨,一场小雪给巍巍长安点缀了几分浪漫,可惜只有寥寥几人愿意欣赏。
东宫里,苻宏坐在台阶上看着落雪的院子。小院很大,依稀能看出当年西汉辉煌岁月留下的痕迹。不过院墙多处朱漆脱落,掉咋地上的墙皮也没有人去收拾。地上堆满了枯枝树叶,只有石板路被早起的小太监清扫干净。
这个小太监很辛苦,这么大的东宫只有他一个人负责庭院的维护。皇后曾经跟苻坚提议增加几个打扫的下人,再修葺一下东宫的墙院,被苻坚很干脆地拒绝了。说是要节省开支,把钱用在更需要的地方。儿子吃点苦怎么了?这点苦都忍受不了吗?
“难道说,这便是‘碉楼玉器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吗?”
苻宏愣愣地看着雪落,一时有些出神。若是平时,也许还要画一幅素描消遣一下。只不过现在好像没有这个机会。
“呼,让殿下久等了,东西已经收拾好,殿下现在就走吗?”白桥手里拿着一个包袱,气喘吁吁地来到苻宏跟前。
“走吧。”苻宏披上手边的一件皮草大衣,信步离开了东宫,朝着太学的方向走去。
一路上,白桥和苻宏两个人都冻的双耳通红,口中呼出的水汽浓郁的都有些遮挡视线。
“殿下,这么冷的天,为何不晚些再出门?那样也能少受一些罪。”
苻宏语气沉重地说道:“工院的农牧司这两年一直进展缓慢。不少的钱花了出去,可迟迟没有个结果。加上这两年粮食的收成不好,父皇催的急,不去亲自看看我不放心。”
白桥看见苻宏这个样子,也跟着申请低落了。
“诶,真是难为陛下了。听说今年可是有些地方出现饿死人的事。真不知道地方的官府都在干什么?就没人管一下吗?”
“地方官?他们管了又能如何呢?治标不治本,于大局无济于事。这些人倒是没少给父皇写信,恳求工院能早点拿出个方案来。”
“嘿!这些没良心的!他们当中可有不少就是从太学出来的,都得算是殿下的门生。怎么出了事反倒要推到太学的头上,这不是给殿下添堵吗!”
苻宏抡起一巴掌拍在白桥的后脑勺。
“在其位,谋其事。工院农牧司就是干这个的,而且是父皇拿国家的税赋在支持他们做事,那么这种时候拿出个计策就是他们该做的。”
白桥意识到自己有些说错了话,很识趣地闭上了嘴。在有些尴尬的气氛中,两人来到了太学。离学府还有些距离的时候,偶尔还能清晰地听到一队人喊口号的声音,那是兵院的学子在跑早操。看着这些朝气蓬勃的秦国未来军官,苻宏嘴角也洋溢起一丝难得的笑容。
“白桥,这几日江南那边可有消息传回来?安插人手到桓温的军中这件事余正肃办的怎么样了?”
“殿下,余大人没提到这个事,兴许是还没办成。不过余大人提到他们已经找到了从秦国逃出去的那几个密探,已经派人追踪了。”
苻宏皱了皱眉头。
“算了,此事倒也不急。反正桓温也不可能今年就出兵。”
进入到太学当中,立刻有小吏迎了上来。
“参见太子殿下。殿下今日前来,可是为了工院农牧司的事?”
“恩,怎么,难道他们有好消息给本宫?”
“回殿下,确实有好消息。前些日子寻矿队传来了好消息,硝石矿可算是找到了。”
苻宏面色平淡,丝毫没有因为这个消息而感到振奋。早年间他立案让人研究的东西太多了,在手工业,冶炼技术,水利工程方面陆续都有过重大的成果。而农牧司这个化肥开发的项目自己最初根本不怎么上心,只是说了硝石和火石可以增加土地的肥力,而后就丢给几个炼丹的道士和种地的老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