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回 美如玉喜结杜均平,俏红儿情系殷怀义(1 / 2)
过了子时,二人均已睡下。如玉忽觉有人唤她,微睁二目,见一妇人立于床前。明月皎皎,星辉沉沉,然则窗扉紧掩,寒风不侵。如玉起身细看,见其面容依稀,双目点点。乃是殷氏夫人。
夫人之侧有一中年男子,面容憔悴,鬓发微白。视之,乃是父亲。夫人遂坐床缘,抚如玉手道:
“玉儿如今长成,为娘无忧矣……”
如玉见果是母亲,连忙下地跪拜,在夫人膝间泣道:“阿娘怎的来?想煞儿也!”
夫人亦流泪道:“只恨命短,不能陪伴长久,苦了我儿!”
父亲泣道:“小生愧对娘子,合不该让那贼妇人过得门来,落得个如此下场!本念玉儿没了母亲,寻个继室,好让她把持内堂……不曾想事与愿违!”
如玉又来给父亲磕头道:“阿爷休要自责,只恨儿未能识破陈氏之计,以至阿爷殒命黄泉……”
夫人拭泪道:“罢罢。陈年往事,不堪再提。我儿如今可有生计?缘何离了外祖至此?”
如玉就把那外祖病故,舅氏不容,红儿过门,幽梦立誓等项说之。父母闻言,又是一阵伤感。
父亲言道:“昔日为父进京赶考,露宿九华山中,有一僧一道将那赵进士一事相告。临行前嘱道‘此番进京,汝必及第,若生一女,不可许之。彼时自有姻缘’,莫非正落在此子身上?”
如玉回道:“回禀阿爷。通心桥上,星云仙长已将前世告知。那赵郎因痴入画,故而肉身已无,魂魄难载;那真真本无实形,因感其诚而活。祖师感焉,遂许之脱生。儿便是那真真重生,杜郎实乃赵颜转世!只因一世不可同处,因而两世归一,以续前缘。”
父亲叹道:“既如此,我又岂敢违逆仙旨。”
夫人问道:“莫苦了我儿,不知那杜家有甚富贵以保我儿周全?”
如玉答道:“杜郎非富非贵,儿只愿与之白首,不求荣华。如今我二人相遇一世,儿何苦有之?若不能寻得真心郎君相伴,虽钟鸣鼎食,又有何益?此间两心相交,儿愿足矣。那金银有甚好处?生无有来,死无有去。儿不愿泥消肌骨之时和那些黄白之物相葬,只求生死一处,至死不忘!”
夫人默默无言。
父亲劝道:“娘子,我等已是泉下之人,何必一厢情愿忧虑后世?玉儿方才所言,料想此子并薄情。此一时,彼一时,他日未必不成。再者,仙长亦有前世之言,我等岂能左右?”
夫人闻言,方才醒悟。乃道:
“郎君所言极是。我只怕杜家子不肯真心待儿,故前来探问,以明虚实。今闻她言语,已知她的心思,又有仙长成全,如此我也无有他言了。”
如玉道:“二老何不留在此世?我夫妻二人当好生赡养二老,以报大人养育之恩。”
夫人笑道:“痴儿,说甚么胡话?我等已死,此间不过南柯一梦而已。”
父亲亦笑道:“玉儿,好生侍奉夫君。为父身死魂灭,如何再享阳世之福?”又谓夫人道:
“娘子,我等去罢!”
夫人起身道:“诺。”
离了数步,回首道:“玉儿,为娘去也……”
言罢,二人化作一阵青烟,欲向窗外飘去。因琉璃户镜所阻,未能通过,如玉上前察看。夫妻道:
“我儿启窗则个。”
如玉将那窗户开了,两股青烟随风而去。如玉见状大呼:“阿娘阿爷,何时再来看儿?”
这里,均平已醒。见娘子眼角泪痕,口呼“阿娘”,遂开灯下榻,取壶中汤水,倒于杯中。乃持汤而立,又恐汤水过热,故以口吹之。彼时如玉方醒。均平见她额角微汗,心神不宁,言道:
“娘子,且饮此杯。”
如玉接杯,饮了两三口。谓均平道:
“实告君知,妾方才偶得一梦,乃是高堂显灵。”便将梦中之事相告。
均平闻听,心益怜之。遂道:
“此乃娘子思念二老所致。”
如玉将杯放置床柜,告道:“妾幼年丧母,少年丧父,幸遇郎君,方有今日。妾在此世无有亲眷,所仗者惟君一人耳。”
均平揽如玉入怀,言道:“待我二人行了‘六礼’,小生便是娘子亲眷,我之父母即卿之父母,我之姊妹即卿之姊妹。娘子勿须忧虑,陋室虽简,情义却真,我虽贫贱如斯,亦有孤直之志。纵只半碗残羹,也当给娘子食用。一则报娘子知遇之恩,二则倾慕娘子之至。”
如玉闻言大喜,二人熄灯复睡不提。
翌日天明,均平向父母提及婚事。父母无异,又与伯父一家商议,众皆赞同。且说两家席上,颜父道:
“等节后你们去街上领证,婚礼的事再说。”
伯母道:“就在屋头办嘛,反正过节。”
伯父饮罢,道:“看人家女方家里有啥要求嘛?你们光自己做主怎么行?”
如玉回道:“小女父母亡故,无有姊妹。婚礼之事,全凭公婆做主。”
表姊笑道:“玉儿妹妹,婚姻大事,你们两个再商议哈嘛。莫要急嘞!”
颜母道:“大嫂,明华请吗?”
伯母怒道:“那家人请他做啥子?没一点儿诚信,不用请他!”原来两家去年因灌溉之故,生了纠纷,故而不欲往来。
颜父道:“喊他们先把证领了,这些都好说。”
均平道:“要得嘛老汉儿,过几天我们就去领证。
如玉道:“妾舟车不适,新婚之日不欲乘车。又因我喜静不喜动,望老人家一切从简,自有钗环首饰,并嫁妆相随。何须多费金银?”
众人闻言,大喜。
席散,如玉与均平同回屋内,路上乃道:“郎君,妾席间言辞可有不妥?”
均平笑道:“娘子方才所言,实属难得。”
节末,均平乃告婚假半月,携了表嫂表姊入街市采购。自己则与娘子来至一家店前,如玉问道:
“我等来此何干?”
均平道:“此店乃照相之所,可将人面容映于纸上,类似旧朝画影图形事。本世男女凡领官方婚书者,均须持身份文书、户口籍册、双方图影办理。”
如玉闻言,心里慌乱。忙告道:“仙长只赠了这身份文书,不曾与妾户册,如之奈何?”
均平边笑边从褡裢中取出一物:“娘子休慌,户册在此!”如玉视之,乃一朱褐籍册,遂打开来看,见写有户主、姓名、籍贯、出生年月等字样。均与前者身份文书同。
如玉问曰:“郎君何处得来?妾怎不知?”
均平答曰:“数日前,我想从那青布褡裢里取些首饰给娘子佩戴,此籍正是在褡裢之内寻得,展开观瞧有一张纸条。正是星云仙长所留,因未至吉日,故而匿之。”言讫,将那纸条递给如玉,纸上写道:
孽缘生梦离,两世若云泥。
他时六礼日,当取此户籍。
本世已有汝名,人皆无疑。若违前言,名除籍消,身灭魂散!切记切记!
星云警言!
如玉拱手贴胸,乃闭目道:“多谢仙长周全。”于是,二人又重新收拾,进得店来。
见一男一女身着前朝服饰,乃上前道:
“两位是要拍艺术照吗?”
均平答道:“不是,麻烦帮我们拍结婚证件照。”
店家笑道:“两位。穿汉服不得行,拍了也用不了。结婚证件照不能用艺术照的,更何况这位美女还是这样的发型,你们去换套浅色衣裳再拍就没问题嘛。”
均平回道:“这个没事,我们带了浅色的来。”遂将两件本世素衣取出,另一件给了如玉,如玉接衣在手。乃问道:
“店家,可有更衣之所?”
店家一手指里间道:“去那里换吧。”
二人进来,果是一间更衣居室,内有一面人高穿衣镜。均平自拿一件换上,又来帮如玉更衣,却不能移至毫厘。如玉便自己来褪,才褪至腰部,乃惨叫一声。均平见她浑身战栗,忙上前抱住,只好重新穿上。
均平连呼数声:“娘子醒来,小生在此!”
如玉微启双目,眉头解锁,紧咬银牙。眼含泪光谓均平道:“痛杀人也!方才寒冷彻骨,似入冰窟一般,又觉万剑刺心,雷电击身。妾果不能褪却此衣……”言罢,心里凄惨。
均平道:“无妨,将素衣套在外面就是,不用褪下罗衫。”
遂依此法行事,又取了钗环首饰,将发髻散开。店家见二人更衣已毕,上下打量如玉,笑道:
“美女,你为啥子不脱汉服,直接套衬衣,不恼火吗?”
如玉闻听,羞得粉面通红,忙用袖去掩,哪里还掩得。只好匿在郎君身后。均平回道:
“你不晓得,她身体不好,怕冷。再说她从小穿贯了的。”
店家遂引二人至一隔间,按令行事,连摄数张。未几,影象乃出,视之,与本人无异。此时,正值日照中天,均平寻思道:
“他们下午才上班,我们先去吃了饭再说。”
乃谓如玉:“娘子,那些个公人正午不受此事,我们且用了饭食再去。”
如玉回道:“凭郎君作主。”
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且说他两个用了饭食,又在街上闲耍一番。方来至民政局门口,见门前树立一牌,上书“婚姻登记处”五字,又见有二三十人排列在旁。均平遂引如玉排其后,众人见他两个穿着,也不以为奇。
这里。街前有一老者,上前询问二人。谓二人曰:“你两个莫不是排错了?我看你们不像离婚的。”,二人闻言大惊。
均平道:“老人家,这里这么多人排队,怎么不是领证的?”
老者笑道:“这个年代离婚的多结婚的少,尤其是一个个年轻娃儿,眼高手低、娇生惯养。讴点儿气都不行,看哪个都不顺眼……你们要是结婚嘞,就往左边里面排。”
二人随老者指处看时,见三两对新人正排立在柜台前,四五个公人正在受理文书。
如玉上前行礼道:“多谢老人家。”
不过半个时辰,他两个领了婚书,自往泊车处来。二人上车,均平遂致电表姊两个,两人稍候来到。
如玉取那两件婚书来看,只见朱红色封皮,上书“结婚证”三字。翻看时,有金色牡丹在眉处,二人影照贴旁侧,“持证人”一栏,乃书“如玉”二字。又取郎君的来看,那一栏书“杜颜”二字,其余年月一致。看罢将两件婚书放进褡裢里,抱在怀内,又自是欢喜不提。
如玉笑道:“自今日起,我两个便是官准夫妻了,这数载幽梦之苦,到底苦尽甘来。妾有一事相问,君实告我知?”
均平亦笑道:“娘子且问,我当实言。”
如玉问曰:“君曾言本世男子不得娶妾,只有一妻,可是?”
均平答道:“正是。娶妾之风,乃封建余毒,苦害天下女子久矣。当祛之!”
如玉道:“仙长既有警言,我夫妻便无孩儿,又不得娶妾,如何续香?”
均平道:“娘子勿忧,我等不要孩儿就是。”
如玉惊道:“父母怪罪又当何如?”
均平道:“无妨,我等只说不想要孩儿便是,此谓之‘丁克’。”
如玉叹道:“未闻有‘丁克’之事,妾只怕二老不肯。”
均平道:“娘子怎不记百花亭誓愿?何言纳妾?杜某岂是那等口是心非之人?”
如玉本知此世无有纳妾之风,实乃明知故问,只为他说出此等言语来,好让她心里欢喜。
此时,表姊表嫂亦至,她两个买了些果品衣物。四人驱车回家不提。
数日后,二人乃行“六礼”。单说成婚当晚,客已尽散,酒席撤下。婚房之内红烛剪影,厅堂之间飘彩流苏。但见:
婚房里,吊一顶三层六角红木羊皮山水宫灯。厅堂壁,挂一件四季五福降龙编织中国绳结。床头柜,放一个多子多福吉祥物。砚台旁,展一卷喜结连理订婚书。鸳鸯枕,贵妃垫,金钗云鬓花呈露。凤凰冠,红霞帔,茫茫一片落红无。
于是却扇、合卺、解缨、结发。乃稍尊古礼,略行今意。至乃如玉落扇,均平观瞧,见其面容愈显娇艳。果然双目含情,明睐呈祥,半羞半掩,半惭半藏。均平遂行礼相拜,口内诵《诗经?周南?桃夭》诗句,乃曰:
桃之夭夭,灼灼其花。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